2011-05-27 16:21:44曾老師的學生

自我虛歉與愛失能——[自我是什麼東西]40

畏懼面對自己的死亡可能,顯示了自我生命潛存的陰暗或受傷未癒的假想,也顯示了自我心靈不敢面對真實的虛弱。同樣的,畏懼面對親人的死亡可能,則是顯示了愛能的枯萎,使人無力去支持安慰面臨死亡的親人,暴露出心理上依然停留在依賴這位親人的稚弱狀態;當然,這也是一種潛存在生命中的陰暗成分。

而廣義的死亡可能,還包括親人的疾病、衰老以及種種不幸遭遇。這都會構成依賴者心中堅強、完美、永遠可堪依賴的形象的破滅,而令他惶恐不安,手足無措;而只能採取種種逃避的手段或心理防衛機制,以求苟安。

我曾聽聞一個這樣的案例,一位老媽媽面臨癌末,但沒有家人敢告訴她真相。雖然醫院已告知不必再來診療,家人仍安排定期送她去複診。家人除了求神問卜,也執意相信一些療效神奇的傳說,而逼她每天吃難以下嚥的苦藥。甚至她遠道的親姊妹們都不能來看她,免得她驚覺自己原來已將壽終。當然也不願簽署臨終放棄急救的同意書,寧願相信可能救活的渺茫機率……

這些家人們是在愛他們的親人嗎?無寧說他們是在畏懼面對自我愛失能的陰暗事實。因為他們所作的,並不是在為老媽媽的幸福與尊嚴著想,而是被自我的荏弱所籠罩,以致在面對問題時只能作出無效的反應,卻渾不知如此將會使他們親愛的老媽媽在人生的最後旅程,得不到親人溫暖的陪伴,而終將孤獨無助地死去。

對老媽媽的家人們,我其實並無任何責備的意思,我只是想藉此點出一個事實:當人的自我處在受傷未癒或說被黑暗或死亡陰影籠罩的狀態,是沒有能力去愛人的。所以我才說「愛是自我存在的更充分證明,可也是自我存在的嚴厲考驗」。換言之,自我與愛的能力其實是一體的兩面。我們因此常常可以從一個人在愛上面的表現,推知他的自我存在是處於何種狀態。

例如:有人在親人死亡後傷痛逾恆,久久不能平復。(適度的哀傷是自然的,但當哀而不傷。)有人將老病的父母送到安養院,漸漸就不聞不問。(我不相信他們真的不愛父母,他們恐怕只是逃避面對。)有人雖與家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卻生活上各過各的,形同陌路。(恐怕是連繫既斷,就不知如何再接上,或者彼此有心結未解,就拙於面對罷!)有人則與家人相處,動輒惡言相向,卻在彼此遠離時關懷想念。(可知並非不相愛,只是缺乏愛的能力罷!)

以上所述,恐怕正是現代社會人生的普遍常態,這表示了什麼?就是現代人的視野太過向外看,去注意、追求、爭逐種種外在的浮華,卻忽略了往內的自省,以致於對自我陌生,對愛無能。遂使得所有外在所擁有的,不論是功名利祿還是親朋好友,都因缺少愛的滋潤、意義的賦予,而褪色為蒼白虛假的表相,或淪為複雜沉重的負擔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