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到底為何吃禁果?——[自我是什麼東西]18
關於自我的複雜弔詭,不止可以藉孟子的人性學理論來解釋,其實各大宗教也都有異曲同工的說法。乃因宗教的功能本來就是在幫助人安頓身心的困惑,解決存在的疑難,所以都總會各有一套有關人性真假善惡的說法。即使他使用的是宗教語言,也可以從其中演繹出相應的人性理論來。
例如基督教聖經創世紀所記載的亞當吃禁果的故事,就完全可以拿來和孟子的理論相印證。
首先,當上帝明告亞當不可吃禁果之後,亞當為什麼還要冒著違背上帝誡命的風險去吃禁果?我們若大膽跳出宗教信仰的框框去就人性內涵試加分析,則不妨說上帝正在測試亞當有沒有把上帝賦予人的神性(也就是自由意志)給呈現出來。原來創世紀說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但上帝純靈是沒有形象的,所以這話應視同隱喻,意指上帝所具有的神性,亦即自由意志。也就是說,上帝在造人的時候,給了人一個特殊的禮物,就是自由意志。
上帝既給了人自由意志,當然要看看亞當是不是真的有表現出自由意志來,於是用不可吃禁果的誡命來測試。我們不妨這樣假設:如果亞當果然誠惶誠恐地遵守誡命,絕不去吃禁果,上帝也許會失望罷!但亞當吃了,上帝反而會覺得欣慰,覺得孺子可教!
但就在亞當為證明自己具有自由意志而違反上帝誡命的時候,他的自我也破裂了!乃因神性(當其內在於人,也就是人性)有兩面,就是主體性(主自由)與道德性(主合理,即可用上帝的誡命來表示)。現在亞當為了凸顯主體性而違背道德性,遂構成自我的矛盾與分裂,也因此失去了生命的統整,這就用被逐出樂園(和諧的意象)來象徵。
在這裏便也可以凸顯出自由的弔詭性,就是基於自由意志,人甚至是可以選擇自我背叛、自我否定的。何謂自我背叛、自我否定?就可以用「以自我的主體性這一端,否定道德性那一端」來界定,也就是亞當因吃禁果被逐出樂園的喻意所在。
那麼這個人性的破裂要如何重新統合呢?途經無他,就是人秉其自由意志,重新選擇合理,以使得人性即自由即合理,也就是主體性與道德重新合一為「道德主體性」罷了!這在創世紀,就是人要自願地信仰上帝,重新修補與上帝的和諧關係,以期回歸樂園。當然,為了證明人的選擇回歸樂園,的確是來自人的自由意志,上帝會加諸種種嚴苛的試鍊;每一次都好像在問:你真的願回歸樂園嗎?而人無論遇到多麼嚴苛的試鍊,都依然堅定地說:是!然後在最後審判時才真的能重回樂園,恢復人性的和諧統整。
這一次次的試鍊,用孟子義理說,就是無限性的心當落入有限性的身或外物時,能否秉持心的本性本願以行(即所謂「思」),以不但超越有限性的限制,更與之合為一體(身心一體、心物一體)。這時才算是實現了主體性自覺地發展出道德性來這一本性本願,而與回歸樂園的意象充分印證。
自由意志使人尊貴,也使人有墮落的風險,上帝給了人自由意志,當然希望人有別於其它的宇宙萬物,能出自自由意志,選擇遵守上帝的命令旨意。〈其它的萬物,如地球繞日,春蠺吐絲,都按照上帝的安排命定而行,無能違逆〉。但亞當順從誘惑,以上帝賦予的自由意志,選擇了違逆上帝的命令。人類自此失道。〈老子說了非常重要的話:「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但無法知道人是如何失道的。〉
〈續〉上帝預知人類使用自由意志的後果,所以在創立世界以前就預定透過耶穌道成肉身、釘死、復活的過程,完成救贖計畫。使願意的人〈仍需自由意志〉能經由耶穌救贖恢復與上帝和好。這樣的人稱為新造的人。神愛是人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新造的人,承接他的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