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4 09:57:35曾老師的學生

假我不能有真愛的幾點印證——[自我是什麼東西]8

        最近,中外社會連續發生了好幾件有關情色的新聞,正都可以印證我們的道理:真我假我之辨就看其中有沒有愛。或者以愛與性對照地說,就是:真我的人我關係必基於愛,假我則常只是自我中心的情慾發洩罷了!
        這幾件新聞從時間距離最近的往前推,第一件就是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的婚外情了。據說與他有過關係的女子正一個個排隊跟媒體談爆料的價碼,目前已知的緋聞女角已有三位。當然他多金名人的身分是遭受出賣的重要誘因,但其間關係的有性無情恐怕才是關鍵。其中尤以第二號女郎最足為代表,她不像第一號還低調保留了好一陣子才決定開記者會(結果臨時喊卡,據推測是拿了封口費),而是直接就把故事賣給媒體了。而所爆內容也毫無情致,如說伍茲與她第二次見面就要求上床,而且事畢就請她離去,說無法和她同床而眠。此言若屬實,則跟召妓有何不同?甚至還更不如,因為有侮辱的成分。則難怪對方也會無情地出賣他了!
        我向來不以形式上的出軌(即一般所謂婚外情)來論斷人品的高下,還是要看人是否有情?情夠不夠真?遇到考驗能不能坦誠以對?若伍茲,恐怕只比NBA球星布萊恩性侵啦啦隊員略勝一籌罷了!
        之前的另一新聞則是愛爾蘭政府公布三十年來天主教會神職人員性侵少年(大多實屬「戀童癖」)的調查報告。天主教會領袖樞機主教為此公開道歉,稱此為教會的羞恥云云。其實在歐洲這已經不是第一樁,這顯示出天主教會不能與時俱進,針對已進入開放社會的新時代作必要的改革(例如教宗對神父比照牧師可以結婚的建議一再否決)。原來開放的核心要義就是生命性情的解放,也就是要從他律道德(近於剛性的法律)逐漸過渡到自律道德,此則需要有自覺的心靈、健康的生命、真誠的感情、無私的愛,才足以在人我相處的具體情境中拿捏分際,準確抉擇,使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以獲致人我互動的和諧。換言之,自我概念不能止於結構性的角色扮演,而須進展到在歷程中自我成長。這在以愛人為職責的神職人員尤屬必要。否則只會逼使苦悶的修道者自我壓抑而無法真正地愛人罷了!
        往前推,就是壹傳媒的動新聞事件了!將情色暴力新聞以動漫畫再製作呈現,雖然因社會大眾的聲討而暫時遏止,我卻對它的必然俟機再起深感憂心。其實除了媒體忘卻他的道德責任而完全自居為商業機構應予譴責之外,其實問題核心還在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想去看、會去看這樣羶色腥媒材?(這不禁又使我想起多年前的璩美鳳光碟事件。)過度的偷窺慾其實反映出感情的極度空虛苦悶,以致於飢不擇食,而忘記尊重別人的隱私,更麻木於別人受辱的苦痛了!這不正深切印證假我無能有真愛的道理嗎?
        往前再推,自然就是吳育昇緋聞事件。限於篇幅,就不論了,就請讀者依同理自行分析、判斷高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