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06:31:33蘇荷

走向大自然(outside in)

本書獲得2021凱迪克銀牌獎

適合環境教育

《紐約時報》2020年25部最佳兒童讀物之一。

 書評: 

一封給大自然的情書--鬱鬱蔥蔥,沒有甜蜜--野性呼喚、幽暗浪漫且精緻優雅。----柯克斯書評

本書對大自然的華麗慶祝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遊戲邀約。----學校圖書館雜誌

一則動人的提醒: 大自然的召喚不應沒有回報。----出版商周刊

溫柔、樸實無華的文字,傳達出與自然隔絕或視而不見的現代生活方式...水墨與水彩藝術華麗耀眼。  ----兒童圖書中心公報


 寫作手法:

      本書將大自然擬人化,所以翻譯時將大寫的Outside,用較大的字體外面呈現。

      自然想盡各種辦法試圖引起屋內小女孩的注意--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最後小女孩的心終於有感覺,決定踏出家門,走向自然。

      此書文本的優點是它可以打開孩子的各種感官,讓意識的觸鬚伸向遙遠的地方。表面上是自然由外浸潤到屋內人們的生活,更深刻的意義是自然浸潤到人們的內在,於是人們被它召喚出去,走向它的懷抱,與它合一。所以,究竟是outside in ,還是inside out?也許他們是同一回事,只是,習慣生活在屋內的現代人已經遺忘了。

      文字樸實無華(寫給孩子看的書本應如此),言淺意深,餘韻無窮,像一首短詩。

      插圖更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猶如大自然的勾引與撩撥,讓閱讀成為一場華麗的視覺宴饗。

 <故事開始> 

作者: 黛博拉.安德伍(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繪圖: 辛蒂德貝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ycindyderby/

翻譯:   蘇荷

面: 雨後,小女孩和他的黑貓走出家門,漫步在水漾漾的小徑上,置身於花草樹木之間,各種昆蟲鳥獸隱藏其中,清新的氣息躍然紙上。


封裡: 走向戶外,融入大自然。  

文: 曾經,我們是外面的一部分,外面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之間沒有距離。

圖:  最初人與自然沒有隔閡。

 

文: 現在,偶爾即使我們在外面...

圖: 開車穿過郊野,只是經過而已。

文: 其實我們仍在裡面。

圖: 人在車裡快速移動,與自然仍是有距離的。

文: 我們忘了外面。

圖: 下了車又回到屋裡,無視於自然。

 

文: 所以外面提醒我們

圖: 自然的意象/志以蝸牛呈現,蝸牛朝著小女孩的家走去。

文: 透過窗上閃爍的陽光

     和緩慢的神奇戲法

圖: 女孩在屋裡,沒留意陽光投射在地板上的窗影;她背對著窗戶做功課,並未注意到樹上的蛹已經變成蝴蝶。

文: 它把黃昏和影子送進裡面來玩耍。

圖: 小女孩背對窗戶坐在椅子上看書,對黃昏的光影無動於衷。


文: 外面用嘰喳聲、沙沙聲和屋頂上的滴答聲對我們唱歌。

圖: 既然無聲的光影引不起小女孩的注意,自然便用風聲、雨聲、蟲鳴鳥叫聲提醒我們。小女在屋裡和狗玩,媽媽在另一個房間看書。

文: 它以日曬的、新鮮的、神秘的氣味召喚我們。

圖: 自然用各種氣味提醒我們。紅色是太陽的氣味;藍色是新鮮的氣味;黑色是地底神秘的氣味。

 

文: 外面把陽光、雨露和種子變成溫暖的麵包和漿果餵養我們。

圖: 自然供給我們食物,小女孩坐在餐桌旁塗鴉,仍是背對窗戶。

文: 外面把一縷縷棉花變成的衣服擁抱我們

      它把樹木變成了椅子托著我們

圖: 小女孩開始注意到木椅的影子,椅腳的影子是四棵樹木。


文: 我們在貓咪和粗毛狗身上感覺外面溫暖的重量。

圖: 大自然以溫暖的體感提醒我們。

文: 外面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休息

     什麼時候開始新的一天

圖: 大自然以白天黑夜的變化提醒我們。

文: 外面偷偷溜進裡面:

      尋求庇護的蜘蛛

      澡盆裡的臭蟲

      甘藍上的小蝸牛

圖: 自然以家中的小動物提醒我們。

文: 連河流也進來了

      冰涼的水沖下來

      渴望回到大海

圖: 家裡的水來自大自然。

文: 我在這裡外面說,

     我想你

圖: 椅子上的小女孩似乎聽到大自然的呼喚,轉身面向窗外,她注意到外面了。

文: 外面等著...

圖: 小女孩佇足窗前望著外面,這是有意識地受外面吸引。


文: 於是,我們走向它。

圖: 小女孩呼應了自然的召喚,她走出去了。

 故事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