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2 23:48:17掃把星

阿富汗少女

今天上人文學科,上了一堂令我感動的課堂。

老師播放了一套「尋找阿富汗少女」的記錄片。一個攝影師史蒂夫於1985年時,到阿富汗的難民營進行拍攝,當時拍了一位阿富汗少女之相片,照片上所流露了那位少女目光中暗藏著恐懼和憂傷,讓人們聯想到當時阿富汗人民於戰亂中流離失所的苦難。照片被當時廣泛地關注。十七年後,發生九一一事件,令史蒂夫重新思考戰爭對人民的禍害,讓他決心去尋找這位「阿富汗少女」,了解她現時生活之同時,也反映戰爭的現實。片段內容是講述史蒂夫怎樣去尋找這位阿富汗少女。

當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難,也反映阿富汗的文化。例如外來男性不可進入有女性的家庭,女性要見外人,必先得到丈夫的同意,更不用說拍攝。看到中段,令我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真係俾攝影隊找到這個少女,係咁極端保守既阿富汗文化下,少女會俾佢地影相咩?唔好講訪問啦!」

最終,當然給攝影隊找到了這個十七年前的少女,她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相貌再不是相片中的清秀了。訪問中,她顯得十分尷尬,不斷用頭紗遮蓋臉兒,只露出了一雙眼睛。看來,十分不願意見外人,尤其是外國男子。當時我們班上的同學紛紛說:「佢出來做訪問應該有錢收…」我想:「以阿富汗文化來說,她現在願意做訪問,甚至給人拍攝全相。其實對她來說是不是一種侮辱呢?」
她生活如一般家庭,是貧窮、艱苦的。不過她說,自十三歲嫁給了現任丈夫以後,生活是幸福的。雖然她的相片被廣泛流傳,甚至於她國家亦有被刊登,但由於缺乏知識水平的關係,從來沒有機會透過傳媒知道自己相片之影響力。

最後的一段,是史蒂夫與阿富汗少女、她的丈夫及女兒進行拍攝,當時她雖然還戴著頭紗,但再沒有遮蓋臉兒,樣子清楚可見。她旁述:沒想到自己相片的影響力是那麼大,希望大家能關注阿富汗人民的困苦生活,給予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

對我們來說,面對外人沒甚麼大不了。但對她,她的文化來說,影響卻是深遠的。她願意去接受拍攝這種「侮辱」,為的是希望世界能幫助自己的國家,為的求給予兒童一個讀書的機會。

家境困苦的她,滿足自己幸福的生活。對生活在香港的我來說,讀書是垂手可得的東西,追求的又是甚麼呢?

上一篇:狠狠的斥責

下一篇:唐樓

秋人 2007-04-06 17:49:40

珍惜是自己有的美好生活是很重要的~
若是總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而不肯好好學習
其實是很讓人惋歎的
因為很多人連這樣學習的機會都沒有^^

lilou 2007-04-05 18:42:22

從第二張照片來看
少婦還戴著塔利班神學士時代的全罩型*面紗*
給人拍照算不算*侮辱*
端看從哪個角度來看

推薦一部與少女照片約同時期的報導文學歐漫*攝影師阿富汗記事*(le photographe)
提到當時非政府人道組織如何援助阿富汗人民
http://lephotographe.dupuis.com/site.html

瘋狂噗噗 2007-04-05 15:34:32

我以前也有看過他以前的照片耶,沒想到時間過那麼快....
唉,現在的人就是不懂得珍惜,今天在報紙上看到有關營養午餐的問題,標題就寫說,&quot有人沒得吃,有人到廚餘&quot,現在的人生活就是過的太好,他們一定無法想像活在那種戰亂國家的生活,加上前幾天又看了&quot血鑽石&quot,我覺得能像現在上網讀書,是老天爺給我們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