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4 17:30:58水 子
【 危險心靈讀後感 】
一●相關書訊:
如果可以的話,小傑很希望一開始他沒有在導師的數學課看漫畫。就因為看漫畫,他被罰坐在教室外,而隨後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吵鬧、對質、抗議……也愈演愈烈,就像連鎖反應般停也停不下來。但當時,他一點都不知道那只是災難的開始……
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看得見的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蹦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
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改變一個人?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釆、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而孩子們逝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我們將要去那裡憑弔?
二●內容摘錄:
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的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讓腐敗在自己的內在萌芽,茁壯。是我們自己澆水灌溉,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在腐敗中失去自己,在腐敗中失去一切。(p.399)
三●我的觀點:
危險心靈,給人的感覺並不像是一般小說一樣,到了結尾時候會出現一個「原來天空仍是晴朗」的結局,而是讓人感覺到這個社會的壓力,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結,只是「沿著河一直走」,以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曉得。
「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或者,長大意味著不斷失去?」這是作者一直強調的問題,危險心靈故事結束,答案卻還是模糊的。
我們長大了,照著學校老師的指示之下,好好讀書,好好做功課再努力修學士,碩士甚至博士,我們累積著知識,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學問與經驗,還有更多自己做主的機會與財富,另一方面,卻失去了比這些更珍貴的事物。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曾經說過「我長大要當第二個愛迪生!」、「我長大要當第二個比爾蓋茲!」這些話,每個人都有過夢想,只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聽到這些聲音的機會越來越少,沒有一個三四十歲的人還會大喊「我要當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不去考慮到底這些話說出口的壓力,只是一心一意的想讓夢想成真,然而在現實的壓力逐漸加重之下,我們看見了這個世界的黑暗面,那些兒時看似愚蠢的勇敢與率真一去不回,夢想的能力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隨著年紀增長而越掛越多的面具:自私,貪婪,虛偽,懦弱…………….這些難道與教育無關嗎?我們的教育只有傳授知識,而沒有像古人所期望的大同世界中的純潔人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人都發覺出自己特別的地方」,這是作者的期望,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上學的目的仍然只有繼續往上升級,而沒有敎我們到底該怎麼做一個乾乾淨淨的大人。
書中主角小傑是這一連串事件的主人,縱使這些火爆事件全是因他而起,小傑卻沒有忘記這些他認為「不正確」的事,還是向各方人士求證。
一開始我覺得這個人真是笨哪,明明是小事啊,向老師低頭認錯不就得了嗎?為什麼還要牽扯到學校高層,甚至媒體記者呢?但後來我卻被說服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那是年輕特有的正直,他勇於去弄清楚這些規範背後到底是為了什麼。
讓我不禁想起了在我生活周圍的人,包括我自己。
若是一不小心犯錯,有什麼能盡快解決不要驚動到別人的方案,例如:寫悔過書,向老師認錯道歉,縱使心中有所不平,卻沒有人會在老師面前大喊著:「請你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並不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在我們眼裡,那種行為叫愚蠢。
校規沒有明言我們必須無條件的遵守老師所訂的一切規範而沒有任何辯解的機會,但長久下來,這些早已變成了自然而然的行為,沒有人去想那些規定背後到底代表著什麼,有些是情有可原,但也有可能是不成文的規定我們卻沒有說一句話,此時我才猛然察覺,也許我們也開始隨著這個社會一直走,忘記了關於夢想的一切,丟棄了自己心中原有的是非觀。
四●討論議題:
是不是社會上無形的是非觀,扼殺了我們的夢想與純真?
如果可以的話,小傑很希望一開始他沒有在導師的數學課看漫畫。就因為看漫畫,他被罰坐在教室外,而隨後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吵鬧、對質、抗議……也愈演愈烈,就像連鎖反應般停也停不下來。但當時,他一點都不知道那只是災難的開始……
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看得見的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蹦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
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改變一個人?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釆、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而孩子們逝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我們將要去那裡憑弔?
二●內容摘錄:
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的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讓腐敗在自己的內在萌芽,茁壯。是我們自己澆水灌溉,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在腐敗中失去自己,在腐敗中失去一切。(p.399)
三●我的觀點:
危險心靈,給人的感覺並不像是一般小說一樣,到了結尾時候會出現一個「原來天空仍是晴朗」的結局,而是讓人感覺到這個社會的壓力,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結,只是「沿著河一直走」,以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曉得。
「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或者,長大意味著不斷失去?」這是作者一直強調的問題,危險心靈故事結束,答案卻還是模糊的。
我們長大了,照著學校老師的指示之下,好好讀書,好好做功課再努力修學士,碩士甚至博士,我們累積著知識,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學問與經驗,還有更多自己做主的機會與財富,另一方面,卻失去了比這些更珍貴的事物。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曾經說過「我長大要當第二個愛迪生!」、「我長大要當第二個比爾蓋茲!」這些話,每個人都有過夢想,只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聽到這些聲音的機會越來越少,沒有一個三四十歲的人還會大喊「我要當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不去考慮到底這些話說出口的壓力,只是一心一意的想讓夢想成真,然而在現實的壓力逐漸加重之下,我們看見了這個世界的黑暗面,那些兒時看似愚蠢的勇敢與率真一去不回,夢想的能力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隨著年紀增長而越掛越多的面具:自私,貪婪,虛偽,懦弱…………….這些難道與教育無關嗎?我們的教育只有傳授知識,而沒有像古人所期望的大同世界中的純潔人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人都發覺出自己特別的地方」,這是作者的期望,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上學的目的仍然只有繼續往上升級,而沒有敎我們到底該怎麼做一個乾乾淨淨的大人。
書中主角小傑是這一連串事件的主人,縱使這些火爆事件全是因他而起,小傑卻沒有忘記這些他認為「不正確」的事,還是向各方人士求證。
一開始我覺得這個人真是笨哪,明明是小事啊,向老師低頭認錯不就得了嗎?為什麼還要牽扯到學校高層,甚至媒體記者呢?但後來我卻被說服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那是年輕特有的正直,他勇於去弄清楚這些規範背後到底是為了什麼。
讓我不禁想起了在我生活周圍的人,包括我自己。
若是一不小心犯錯,有什麼能盡快解決不要驚動到別人的方案,例如:寫悔過書,向老師認錯道歉,縱使心中有所不平,卻沒有人會在老師面前大喊著:「請你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並不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在我們眼裡,那種行為叫愚蠢。
校規沒有明言我們必須無條件的遵守老師所訂的一切規範而沒有任何辯解的機會,但長久下來,這些早已變成了自然而然的行為,沒有人去想那些規定背後到底代表著什麼,有些是情有可原,但也有可能是不成文的規定我們卻沒有說一句話,此時我才猛然察覺,也許我們也開始隨著這個社會一直走,忘記了關於夢想的一切,丟棄了自己心中原有的是非觀。
四●討論議題:
是不是社會上無形的是非觀,扼殺了我們的夢想與純真?
下一篇:【 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