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13:19:44一個讀者

煙燻諸物/詹宏志




(轉貼)煙燻諸物/詹宏志

 

發表於《蘋果日報》20188 (圖片取自網路)

 

本文來源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801/1401919/

 

 

 

 

一位從香港跨海來台做書報發行的大哥,得到我一點地緣上的小幫忙,堅持一定要請我吃頓飯表示感謝,我推辭不了,只好專程飛到香港給他請客,他說他也有一家自己的餐廳,等我到了指示的地點,才發現是一家法國餐廳,可讓我有點意外。

 

這位發行商大哥雇用了許多金盆洗手的兄弟,我曾到現場參觀他的報紙發行作業,清晨寒風中,一群打著赤膊、肩背上刺龍刺鳳的工人,推著板車分送剛剛抵達的新印報紙,每個動作都用小跑步,自動自發,一刻也不耽擱;發行商強哥說,這些歹路回頭的更生人,珍惜重獲工作養家的機會,如果你待他們以誠,他們肝膽相照,為你賣命絕不皺眉。

 

這種重情重義的江湖黑手大哥,開什麼餐廳我都不意外,但開了一家服務生白衣黑褲打領結的優雅法國餐廳,就令我有點沒辦法有連結的想像。餐廳的法菜中規中矩,以傳統常見的bistro菜色為主;強哥開了一瓶價格高昂的瑪歌紅酒,誠意十足,兩杯紅酒下肚,氣氛放鬆,我忍不住問起開法國餐廳的緣由。他說,工作打拼多年第一次休假,帶了老婆小孩去法國旅遊,愛上了法國人那種悠閒享受的美好生活,覺得自己夥伴平日工作辛苦,開家法國餐廳讓大家都能試試應該不錯,但法國餐廳廚師難找難管,所以他的餐廳以法國食材為核心,以儘量不需要烹調技巧的菜色來供應。

 

譬如一上桌就來生蠔,全部從法國空運而來,生蠔只要打開奉上,無需複雜本事,把工作人員訓練好就行。但當晚我最印象深刻的菜色卻是擔任前菜的「冷燻鰻魚」,也是現成從法國進口的,食客點餐後,只要取出切片,稍加盤飾即可。鰻魚肉厚結實,煙燻後有橡木香氣,煙燻前顯然曾先醃漬過,微有酒香與香草味,應該也少不了鹽與糖,因為是冷燻,魚肉未經受熱過程,保留了一點生魚般的溼潤。這鰻魚的魚肉潔白,滋味淡泊優雅,比我以前吃過的各家煙燻鰻魚都好吃,讓我覺得很驚奇。

 

我向來喜愛煙燻之物,喜愛煙燻帶來的香氣;在英國吃早餐時,如果菜單上有「燻黑線鱈」(Haddock)、「燻鯡魚」(Herring)、「燻鱒魚」(Trout),或者只說 「燻魚」(kipper),都是我的首選;這些燻魚鹹香有味,搭配炒蛋和鬆餅(muffin)就是很有特色的早餐,好像日本人的早餐搭配的烤魚,並不是鮮魚而更常是「一夜干」一樣。

 

當然,英國早餐有燻魚很不錯,但我吃過的最好吃燻魚並不是英國,而是出自華人之手,從前香港「天香樓」的「煙燻黃魚」是我心目中最好吃的煙燻之物,黃魚魚肉細緻,煙燻帶來茶香與甜味,整條魚則金黃鮮亮,好像鑲了金邊似的,視覺口感都令人著迷。但江浙人或上海菜的頭盤菜裡所謂的「燻魚」,卻是經過油炸後或浸或煮,跟煙燻一點關係也沒有。

 

台灣人自己當然也有煙燻手法,老派的台菜餐廳,有時能做出很好的「煙燻鯧魚」或「煙燻午仔」來,一樣有著金黃色澤,加上煙燻香氣,和常見的蒸魚或煎魚手法比起來,不但不遜色,有時還增添一種貴氣。

 

不,說貴氣是不對的,煙燻之物有時候也完全符合「庶民生活」的內容,姑且不說台灣路邊攤的「鯊魚煙」就是唾手可得的煙燻美食,如果有機會到宜蘭蘇澳,不妨試試「阿英小吃部」的「綜合魚雜」,在一大盤中擺滿各種魚的內臟,肝腸皮卵都有,魚種也包括曼波、鯊魚和旗魚。有一次,我去得較早,正好看到店家正在燻魚雜,一位大嬸在攤位門外一口灶前,用一隻大炒菜鍋,下鋪紅糖,上面鐵架上擺滿醃漬過各種魚部位,大火燒鍋,等紅糖燒熱起大煙時蓋上鍋蓋,只一會兒(或許才一兩分鐘),掀開鍋蓋,街邊全是煙味和香氣,一大鍋的魚雜已經全燻好了。

 

這是「熱燻」之法,鍋中有高溫,煙燻同時也把食物烹煮熟了。熱燻要掌握火候,火過頭了食物就太乾了,也許「冷燻」是更好的方法。燻總是要煙,但要有煙而無溫度,我們就要製造一種沒有熱度的煙來蒸燻食物。我的瑞典朋友Niklas告訴我,瑞典人家家戶戶都有「煙燻房(smoke house),冷燻熱燻都行,差別只在火的位置;熱燻的火通常就在食物下方,冷燻則需要一條長管子,火在遠處,把製造出來煙通過管子冷卻,再燻製食物,有點像「低溫烹調」一樣,冷燻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幾個小時甚至燻整天都是可能的。

 

華人做煙燻菜色,並不需要用到「煙燻房」,連「煙燻箱」(smoke box)都不用,通常都是一隻炒菜鍋就夠了,除非是燻很大量的東西(像臘肉)、或很大體積的食物。我有一些朋友能製作很出色的煙燻菜色,有一次我收到何麗玲小姐親手做的「煙燻豬頭」,那是視覺震撼與美味口感兼具的佳作。

 

有一次我讀到一本日文食譜書,是教人在家用煙燻手法做下酒菜的(也教你怎麼用空紙箱自製一個「煙燻箱」);食譜裡燻的都是現成之物,譬如魚板、熱狗、滷蛋、起司之類,大部分都是本來已經可吃的食物,只是再經幾分鐘煙燻,增添喝酒的趣味。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有許多食物你都可以照原來的方法做好,再拿去快燻一下,多一分香氣與樂趣。譬如我本來做一道「紅糟烤肉」,把豬頸肉用紅糟醃漬過夜,用烤箱烤熟,香脆兼備,簡單好吃。後來我在烤好之後(當然也要減少一點火烤時間),再放進鍋中用茶葉與紅糖來燻,味道更勝一層。我也把滷過的綠竹筍、豆皮、豆干、溏心蛋都拿來煙燻一下,簡單的家常菜色突然間多了一種專業之感。

 

我自己最得意的煙燻菜色是「煙燻透抽」,先把透抽洗淨切大塊,用滾水汆燙幾秒鐘,半生熟狀態,塞入玻璃瓶中,用上好橄欖油、鹽、胡椒,以及大量紅椒粉(paprika)醃漬過夜,使它完全入味,再用二砂糖與「台茶18號」煙燻兩分鐘;成品有極複雜的香氣,橄欖油的香氣、紅椒粉的香氣、茶葉的香氣、煙燻香氣,有時候我還在架下放幾株迷迭香增添異國情調,半生熟的透抽本身獨有的口感,加上油鹽浸透的滋味,手法中西合璧,顏色金黃似橘,又好看又美味又可事先準備,是宴客席上非常討好的配角(當主菜好像還不夠分量);或者如果我缺乏一道沙拉,準備一些各色生菜葉,把煙燻透抽切塊撒上去,再用醃漬透抽的橄欖油調製一個紅椒沙拉醬,滋味也是渾然天成。(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