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商場----聰明發問 談判必勝
文/金井英之
洽商、談判時,如果懂得聰明的發問技巧,誘導對方回答出你想要得到的答案,將有助於訂單的簽訂或者企劃進行的順暢,日本口語溝通大師金井英之在他的新書《跟誰都能聊不停─這樣說話,讓你到處受歡迎》中,提出了以下的建議:
狀況1
借聊天製造氣氛 順勢提出核心問題
工作場合中的對話,以洽商為代表,我們會利用發問來獲取資訊、刺探對方的真意。但是,這時候也和日常對話一樣,不能劈頭就進入正題發問。
「貴公司最近機器運轉率如何?是不是低於百分之五十?」
「沒這回事,好得很。」
掌握對方公司的機器運轉率,以便進行推銷─即使這是對話的目的,但若劈頭就直指核心的問,對方會嚴加提防,不肯說真話。
要提出逼近核心的話時,必須先創造出彼此能夠敞開心房交談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下發問,對方才會願意對我們說真話。
「我今天是開車來的,平常都會塞車,不然就是得找停車場,總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可是今天不管是路上還是停車場都很空,才30分鐘就到了。」
「那你很幸運。」
「要是平常也都這樣就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油價漲了的關係,開車的人變少了。不過,汽油漲價,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嗎?雖說全球景氣都很差。」
「就是啊,像我們公司簽約量也比去年少。」
「果然有影響啊!其他同行也都大嘆不景氣,機器運轉率都降低了。」
「這是一定的吧!我們也是很慘。」
高明的業務員擅長製造氣氛。像這樣,雖然是一副閒話家常的樣子,卻藉由透露自己和同行的窘境,分享彼此的苦楚,製造出交心的氣氛。只要能創造出這樣的氣氛,不但容易開口發問,對方也會基於「哦,原來不是只有我,大家都不好過啊」的安心感,較容易說出真心話。
狀況2
請示決定時 釋出緩衝建議
「部長,這次的企劃案,您認為A、 B、C三個方案哪個好?」
「唔,都不錯啊。」
日本是個「觀望社會」,很多人不願意一開始就表明自己的意見,內心一邊思忖「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不明確作答。這麼一來,談話就沒有進展。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在問題中加入一個「緩衝」,會讓對方回答起來覺得比較容易。
「部長,關於這次的企劃案,有A、B、C三個方案。有三位課長都因為成本關係,認為B方案比較好。您認為呢?」
「是嗎?那還是B比較妥當吧!」
不要只問「哪個方案比較好」,加入「課長這麼說」這個事實作為緩衝,被問的人也比較容易彙整自己的意見。尤其是面對優柔寡斷、遲遲無法有主見的人,要請他做出決定,這種發問方式非常有效。
狀況3
讓對方去思考 誘導回答
透過一些發問技巧,可以誘導對方依照你的想法回答。
「這次的溫泉旅行我們要搭電車去,還是開車去?」
「我看還是開車吧。」
「說的也是,開車風景比較好。不過你覺得開車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
「這個嘛,現在是賞楓的季節,比較需要擔心的就是塞車了。」
「說到塞車,我朋友啊,也是開車去溫泉區,結果陷在車陣裡,本來4個小時就應該到的,結果花了8個小時。等到了旅館的時候,除了睡覺什麼都不能做。」
「難得休假,要是連泡個溫泉都不得悠閒,那就沒有意義了。我看,這次還是搭電車,至少時間是確定的。」
「嗯,這樣比較保險。」
這樣的發問是心理醫師常用的手法。不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對方去思考,引導對方做出我們想要的回答。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天生有追求自由的本性,討厭受到束縛,因此遇到有人強迫自己要怎麼做時,大多會感到排斥。
以前面這段對話來說,如果一開始就說「我們不要開車,搭電車去嘛」,對方感到排斥,話就談不下去了。
20100524上文轉引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下一篇:放慢步調 別當壓力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