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9 22:00:00wisdomlifetw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我心頭!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我心頭!               

聞香般若會學員/何思湘

    「你既已退休,又對雙親盡完孝道,何不開始學習佛法,讓靈魂在未來得到更好的歸宿?」久未謀面的老同事證馨師姐,去年夏天碰面時,如此提醒我。是啊,在公務部門辛勤工作近三十年,歷盡各種艱辛磨難,人生酸甜苦辣也多有體會,對父母盡完養老送終責任,對子女已竭盡心力送入大學,甫入花甲的我,如今不正是學佛的好時機嗎?

 

接著,師姐送我一袋佛書,主要是佛陀教育基金會及華藏衛視印贈的入門書籍,包括佛學入門、佛法概要、全部佛法的綱要、佛說阿彌陀佛經、佛說大乘無量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淨業三福講記、金剛經、心經及六祖壇經……等。之後,一有空就展卷閱讀,看不懂就上網查詢,另為增加學習興趣,更從youtube下載一些與佛菩薩或歷代高僧大德有關的影片,仔細觀賞,慢慢品味。

 

讀完佛學入門,方才警覺到「世法無常,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瞭解到學佛的急迫性。正所謂「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從學習中,理解到何謂佛法僧三寶?何謂戒定慧三無漏學?何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並對佛教所強調的「因緣與果報」、「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之緣起人生宇宙觀,有了粗淺的認識。

 

學習佛法,我是從瞭解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蹟開始著手。原來佛陀與我們眾生一樣,是人而不是神。世上其他宗教,莫不尊崇其教主或敬拜者,為創造萬物之神。然而,佛陀卻認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根據某種條件暫時聚合而生成的,沒有任何事物是可以永恆不變的。如此,從根本上否定了「神創造萬物」的假設。

 

原來,佛教並不是世俗觀念所稱之宗教,而是釋迦摩尼佛的言教,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因此,嚴格來說,佛教是一種教育,而非宗教。佛陀講經說法的目的,即在指引世人一條如何離苦得樂、轉迷為悟、超凡入聖的途徑。但這條道路,必須靠人們自己的毅力、智慧与恆心去走 ,任何人也代替不了。

 

佛陀認為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佛陀覺悟到,世上所有眾生本身即具有與佛陀一樣的智慧德相,但是眾生為何依舊是眾生,無法成佛呢?那是因為眾生有了妄想心與執著心,迷了真心,起了妄心。甚者,眾生將此種虛幻妄心,當成了真如妙心,執妄為真,所以才有種種妄想執著。而這妄想心與執著心,也就是我們眾生的「我執煩惱」與「法執煩惱」。換言之,佛陀認為,由於眾生並不明白也不覺悟其所見之一切境象,均屬於無常與無我。於無常的諸法當中,常執著其為真常;於無我之諸法當中,常妄執為有我。如此,才產生了我執與法執這兩種煩惱心。

 

正因為眾生有了「我執」與「法執」這兩種煩惱心,於是產生了貪婪心、瞋恨心與愚痴心這三種根本煩惱的三毒心。而這三毒之心,讓我們對本具佛性的智慧德相,迷而不知,隱而不顯,當然也就無法成佛得道了。佛陀告訴我們,只要發大菩提道心,努力修行,將自己心中的妄想與執著,予以一一消除,那我們與生具有的無師智慧、自然智慧,也就是心中所具足的大智慧,自然就會顯現出來發揮極大的作用。這種無窮無盡的智慧德相,將與佛陀的智慧德相,彼此心心相印、通達無礙。這就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不可思議的道理。

 

佛陀認為,心、佛與眾生,這三者其實沒有差別,因為眾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學佛即是修心,修正我們內心的執著、妄想,透過佛法可以讓我們放下執著心、妄想心,轉變成為智慧心、清淨心。成佛在人間,十方諸佛之所以能夠修行得道,即是誠實勇敢面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找出執著點,逐一勘破,放下執著,熄滅貪瞋癡,最後彰顯內在的佛性,而有所成就。我們眾生,被貪瞋痴三毒迷惑,所以被稱為眾生。因此,修行就是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人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我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讀完證馨師姐所贈佛書之後,機緣成熟,她便引領我進「聞香講堂」聽經聞法。慧璿師父的慈悲心懷,德鈞師父與德梵師父的熱情歡迎,以及眾多師兄師姐的友善幫助,讓我這初學佛法的「檻外人」,有一種遊子歸家的感覺。「講堂絕不販賣佛法!」慧璿師父這句斬釘截鐵的誓言,讓我見識到德行高潔的出家人,如何不忘初衷,在名利競逐的萬丈紅塵中,荷擔如來正法家業。「多放下一分執著,就多增長一分智慧」這句在講經說法當中,一再被師父提到的名言,更成了我學習佛法的座右銘。回想這半年多來學佛的過程,我何其有幸?初學佛法,即有緣來到聞香講堂,聽聞慧璿師父宣說正法,如此福報,非菩薩指引,何能為之?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