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4 04:23:12鄭佑璋

生死情意教育有待加強

腳尾飯事件顯示民眾無法坦然面對死亡
不再避諱 生死情意教育有待加強

人間福報 2005.06.09

引起社會恐慌的「腳尾飯」事件,雖然警方查出台北市議員質詢的錄影帶,是他的助理模擬自導自演,但從整個過程來看,民眾應該加強生死情意教育。

《禮記.少儀》:「為人祭曰致福,為己祭而致膳於君子曰膳,祔練曰告。」指的是凶喪中「哀子哀孫」用的「告」,與吉祭用的福物,甚至自家祭禮結束分送的「膳」,有極大的分野,是以不同的禮節,「死人菜」的吃法大大不同,不可混淆而失其禮。

《禮記.雜記》:「祭稱孝子孝孫,哀稱哀子哀孫。」是以《說文》之謂「胙」,是祭先鬼的「福肉」,但原本的先鬼是指貴族祖先,流傳至今分享胙肉的確是藉著神明先祖賜福,而愛惜物力的作法,若將腳尾飯分贈街友或流浪動物以盡物力,未嘗不可。

然而《祭義》有云:「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如今的工商社會,為人子女無法善盡生前義務,藉人死後的「敬享」,稍稍彌補人倫義務的虧欠,腳尾飯的豐盛無非凸顯「亨孰羶薌,嘗而薦之,非孝也」的孝道現實與無奈。

只是在追查腳尾飯流向的過程中,更看到大眾避諱死亡,任由江湖術士說什麼丟掉腳尾飯可以切斷死人帶來的晦氣、斬斷死亡禁忌的關聯,在大家嚴詞批判腳尾飯黑心流入市面,及對食用者有礙健康之際,也顯露在潛意識中對死亡的深層恐懼與抗拒,無法坦然面對死亡而舉措失度的反應,大眾應藉此事件加強對「祭祀主敬,喪事主哀」的生死情意教育。鄭森(高雄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