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9 17:37:23Cool秀才

青山綠水雙環抱 – 石岡水壩

青山綠水雙環抱 – 石岡水壩 (照片攝於石岡水壩 - 2005.7.2)

青山無語暗中示客不須忙,
赤日當空明裏勸君休便走。

在一個艷陽高照的七月天來到豐原往東勢路上的石岡壩,從豐勢路上往石岡壩入口處張望並不太引人注目,走入大門口開始為它的清幽涼爽所吸引,是台中縣值得一遊的最佳景點之一。

石岡鄉地處大甲溪南岸沙洲 ,因在滿佈石磊的坑谷口建莊而得名石崗莊,民國九年改名為石岡庄。早年石崗為拍仔海平埔族 (Pazeh) 樸仔籬群 (Varutto) 社寮角社社域,早期亦為泰雅族( Atrayal )活動範圍,當時原住民沿著大甲溪兩岸狩獵及耕種,漢族移民來台後才慢慢退入山區。由記載,康熙末年石岡才有客籍移民入墾,乾隆二十六年漢人開墾已達今日的土牛村,築有十九個土牛作為漢族及原住民之界線,並且嚴禁漢人越界進墾。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石岡鄉改屬台中縣東勢區。民國三十九年底,撤廢區署,才改稱台中縣石岡鄉。

石岡水壩建於民國63年,水壩由國人設計與施工,當初為大甲溪的攔河堰,全長700多公尺,是一座橫跨大甲溪的水壩,提供台中縣市民生及工業用水主要水源區。外觀雄偉壯觀,水壩上游攔水成湖,每當水量充沛時節,兩岸青山綠水相連互擁風景美麗迷人。

中部地區70萬用戶民生的水源主要來自德基 水庫,但德基水庫至中部自來水廠之間,仍須從鯉魚潭、石岡壩引水,石岡壩處於中部自來水供應鏈的未端地位極為重要。921大地震時因部份水壩震毀,大台中地區供水僅能仰賴鯉魚潭及台中市的59口深水井,50%中部地區用水約40萬公噸的民生用水供應陷入危機。

台中縣是一個山明水秀極為富裕的地方,其中大甲溪全長一百二十五公里,支流二十二條,流域面積一千二百三十五點七平方公里,人口有六十五萬餘人,流經台中縣豐原市、東勢鎮、大甲鎮、清水鎮、大安鄉、外埔鄉、大雅鄉、后里鄉、神岡鄉、石岡鄉、新社鄉、和平鄉等十二鄉鎮市。

五十年代起,台電公司為了開發大甲溪上游的電力,進行一連串的水力發電計劃,已經完成的有德基、青山、谷關、天輪、社寮角等五個發電廠,興建中的有新天輪發電廠,計劃中的有馬鞍發電廠。水力發電是開發中國家必走的一條路,對經濟發展有其重要貢獻,只是開發的過程中很難兼顧到生態及景觀的維護,一旦肚皮填飽後就會想到更長遠的事,台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例如水壩的開發,下游的河水會有季節性的斷流,則河中原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就會改變,有些魚類因無法迥流到上游產卵慢慢會減少數量最後絕種。其次因沿河的開發人口增加,就會破壞自然景觀,很多垃圾及廢水往河道上傾倒也會破壞環境生態成為『死河』。

如果經濟能夠順利發展起來,政府有決心解決環保問題,為時不晚。大甲溪經過了這段痛苦的歷程,最近看到台中縣政府有讓人充滿信心的做法,在台中縣網站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為改善大甲溪中、上游的水質,台中縣政府規劃興建石岡、谷關、梨山、環山等污水下水道系統,六月二十日,和平環山污水下水道處理系統舉行開工動土,預計民國九十七年可完成,屆時希望達到每日處理三萬噸污水的目標。』

政府有這樣的決心是很了不起的,因為污水下水道是一般政府最不願踫觸的問題,施工期長又是埋在地下不易為人民所查覺。但從長遠來看,污水處理系統建立起來後大甲溪的溪水自然會水清魚現、有了好山好水何懼觀光事業不能發展起來呢?

在附近停好車由豐原的友人帶領,走到上書有『石岡壩』三個大字的石崗壩新建牌樓,牌樓右邊上寫著『921 地震紀念地』,下面有一排英文對照。牌樓的前面有一條自行車道由此穿過,這就是台中縣引以為傲的『東豐綠色走廊』。東豐綠色走廊原為東豐鐵路,以載運木材及農工業產品為主,是東勢、石岡早期最主要之交通運輸工具。於民國88年在台中縣政府規劃下拆除鐵路改舖柏油路沿途種植花木,並保留部份地震景觀,成為台灣省第一條以廢棄鐵路改建的綠色走廊,全長約13公里,起點為朴子口,終點在東勢站,沿途有腳踏車及協力車出租店,是發展地方觀光、增進就業機會的有效措施。

在石岡壩前面的豐勢路上就看到不少的腳踏車出租店以每輛一百元可玩一天招攬生意,看到很多年青學生,及陪同的家長成群結隊的在綠色走廊上快樂的騎車漫遊。看到這種情景觸動我內心也想來此一試的想法,我自六歲學會騎車,到十六歲後騎車的機會就愈來愈少,每次想騎車都被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所否決,或許在此可重溫一下舊夢吧?

進到石岡壩區,二旁樹木高大青翠,左側就是有名的大甲溪石岡壩,往前走約二百公尺處看到一矗立的水泥石碑上面直書:台中縣石岡水壩特定區,它的前面是一個小廣場,地面鋪設著灰紅相間的地磚,四週樹木、花草整理得井然有序,園藝造景表現出落落大方。再往內走,左側的欄水壩已出現在眼前,右邊是一整排的木質走道,走道共分三階,第一階約十五公分高其餘二階約相間二十五公分,每個階梯寬度有一米左右,適合行人水平行走,或站立眺望,也可於黃昏時刻坐在階梯上休息遼望那不遠處的潺潺溪水、或觀賞那富有詩意的晚霞落日。木階上方建有一座木質涼台,設計上獨具匠心極富美感,已跳脫傳統八角亭古板思維。走近亭前可看到『獅子亭』三個字,想是由獅子會所捐贈吧!左右二旁題有本文前面所列的對詞。

此時已近中午十一點,雖然日正當中,但站在獅子亭上遠望對面的青山及眼前的大甲溪,感覺陣陣的涼風迎面而來,暑氣不在心曠神怡!

走過涼亭區,就在水壩堤道入口處的右邊有一棟建築,招牌上寫著:經濟部水利署 - 中區水資源局。原來中區水資源局在此坐鎮,這對地方的民生用水具有安定的監督作用,由壩區觀光規劃極具巧思看來,在配合地方的觀光發展上確實做了不少的貢獻。九二一大地震水壩區損壞的恢復工作上也極為迅速,可見中央政府極為重視石岡水壩在中部的重要性。

我的響導朋友常來此地,在大太陽下不便驚動他,請他在獅子亭休息,我獨自一人帶著攝影器材走入壩堤…


壩堤右側是一個蓄水區,已經聚水成湖,湖面頗廣延伸有數公里,只見到遠方有一採砂船停靠在沙洲邊採集沙土,並無其他船舶活動,可能是湖水太淺的關係,遠眺湖面水平無波只見少數的水鳥佇立於湖中淺水處,一動也不動,偶有幾隻水鳥飛入空中另覓棲息之處,水鳥以白鷺鷥及暗光鳥(夜鷺)為主,數量約一二百隻並不很多。最近幾天晴多雨少,相較於半個月前的傾盆大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水量已明顯減少,所以洩洪閘門僅開啟一扇作經常性的洩洪,同時供水給下游的自來水廠。

今天正逢週六假日,有一二隊南部來的旅遊團正在堤壩區游走,人是好奇的動物喜觀看平常少見的事物,有人集在洩洪閘門上面觀看急流下沖的溪水,有人正在討論921那天這裡的點點滴滴,也有人靠近壩欄討論水鳥的種類及習性。有一位來訪的母親指著遠方湖中的黑點對著兒子說:『你有看到水鳥嗎?,你看那些在水中一點一點的東西是水鳥哦!看到沒?』,兒子說:『媽!那不是鳥了!是草吧!都沒在動!』,母親接著說:『你有看到在空中飛的那隻水鳥嗎?正飛往湖中,看到沒?』,兒子說:『呀!很像白鷺鷥呀!』,母親回答說:『對了對了就是白鷺鷥,你再看看它不正停在水中嗎?』,一對母子的郊遊活動就這樣往下進行著。

走到壩堤的末端不能再過去了,原來後面的幾節壩閘在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給震跨了。為了紀念這段痛苦的經歷,政府在水壩復建時特別保留後面斷裂的幾節堤壩不加修復留供給後人憑吊。從現場彎曲斷裂的狀況看來地震當時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場面。

提及這件往事住在豐原的友人當時的住家就是被突如其來的強震所震垮,全家幸運的及時逃脫,他說當時一面走一面感覺到前面的路基隆起,為了快速脫逃剛踏出房門就被門外隆起的地面所絆倒,當時大地還在急速跳動,為了保命拖著家人拼命的爬過隆起的路面,逃出即將倒榻的老家。

他說,現在每到夜晚就有一股強烈的不安全感籠罩著全身,深恐不幸再度來臨。我安慰著他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世界上發生過強震的地方很少在十年內再度重演,安了!』。

此時轉身面向下游看到靠近斷壩端的岸邊有一處專為回游魚類設計的『魚道』(Fish Way),魚道上一直有溪水流動,但看不到回游的魚群,可能季節不對,或是回游魚數已經很少,不管怎樣,至少政府已為魚類的生態環境跨出重要的一步。

走下壩堤就是一處紀念公園,石岡水壩管理處在斷裂壩堤處及大甲溪畔間闢建公園紀念那難忘的921大地震,展示實景給世界各方來訪的游客;身歷其境體會地震當時的狀況。公園也是值得一遊的地方,園中有一條走廊,它的兩邊各樹立一塊一人高的巨石,巨石朝向走廊的一面是切平磨光的,靠西的一塊嵌刻有:88.09.21.01.47.12幾個阿拉拍數字,表示地震發生的時間是在中華民國88年9月21日清晨1點47分12秒,另一邊寫著地震發生時的資訊:東經120.78度;北緯23.85度;地震的震度7.3級;地震的深度:1.1公里。

如果從走廊上二塊巨石的中間朝向壩堤方向望去,剛好看到斷裂的石岡壩,此時訪客的思想會溶入那天清晨時刻天搖地動的場景,這樣的設計極富意義也頗具創意。

紀念公園的範圍很廣,很適合觀光或學術研究團體在此參訪及活動,公園外圍鄰接大甲溪水的周圍圍繞著安全護欄,公園基地距離大甲溪水面有數公尺,因此游客可以依在欄邊觀賞大甲溪好山好水的湖面風光,或俯視著寬廣的湖水及壩湖中的水鳥生態,此時你會感覺到有如站在鐵達尼號船頭張臂迎風、破浪前進的豪志!

當思想飛躍在空中之際,突然聽到熟悉的鈴聲響起,原來友人來電催促該走了,還有幾處景點尚未參訪。此次的參訪:拍照、攝影、眼觀、耳聞均有收獲。該鳴金收兵了!

於是快速的往回走出壩堤,太陽正高掛頭上,但身心舒蜴毫無暑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