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5 08:49:06愛看電影的研究SEN

華人、鬥犬、好萊塢

前一陣子有一篇報導,指出幾位到好萊塢發展的華裔影星,包括成龍、李連杰、周潤發、以及導演吳宇森及李安等,在一陣闖蕩之後,還是回到香港或台灣,開始另一個電影事業。

華人在美國,戲路不但被限制,甚至無法演出能登大雅之堂的角色,不外乎是唐人街的或香港臥底警察、或是名不見經傳的混混,而劇情不是跟奇怪的武打動作有關,就是與黑幫掛勾,拍來拍去,仍舊無法讓華人在好萊塢順利的走出一條名路。或許是華人在美國人的印象就是武術,也獲許是另一種種族歧視,總之,如果要讓魔戒的甘道夫讓給華人擔綱,或者是某個美國英雄由華人飾演,恐怕都是美國人難以想像的惡夢。

從「鬥犬」來看,就算是盧貝松,也無法改變華人在電影市場的命運,對於老外來說,我無法推測其心態為何,但至少以同是華人的眼光來看,李連杰的演技確實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逃脫不了武術明星的刻板印象,李連杰在鬥犬的表現依舊著重在武打技巧,至於對白實在是少的可憐,相較於摩根費里曼,李連杰就很像沒有對白一樣。不過反正李連杰的角色本身就是個自從6歲被當作狗一樣扶養,其智力及生存能力就完全沒有成長。而帶點弱智卻又天下無敵的雙重表現,讓觀眾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盧貝松的電影一直都會有人性的一面,雖然題材看似黑暗,卻強調了溫馨與感人的橋段。鬥犬並不是一部血腥且令人髮指的怪片,反而是會令人感到同情,也會掉下淚來的劇情片,加上李連杰的動作簡單迅速的無累贅,卻並不會讓劇情難以連結。整體來說,雖然比起其他好萊塢電影,鬥犬只能算是個小品,卻讓李連杰的演技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