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21:30:47amita buda

受人敬重的良醫孫思邈



以前的人敬重醫師,因為一般民眾挑選醫師很嚴格。醫師的醫德要高尚。孫思邈提到:「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為名也。」救人一命,所積之德貴過千金。一個醫者真要能拯救人的生命,須具有過人的醫德和醫術。孫思邈為此在《千金要方》的開篇中特地撰寫了「大醫精誠」,強述了一個「大醫」所必須具有的醫德。

孫思邈一生非常注重醫學道德的修養,在他的《千金要方》一書中,首列「大醫習業」與「大醫精誠」二篇,這是我國最早的較為完整的醫德文獻專論,他指出:「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他的這種濃厚而樸素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值得學習和提倡的。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裡提到:

孫思邈先生是隋唐時京兆華原人,早年聰穎異人,七歲便能口誦千言,當時人們稱他為「聖童」。

可是他小時候,身體虛弱,染有痼疾。他曾經因為治病,把財產都花光了。他隱居太白山志學仙道,精研醫術,學成之後行醫濟世,活人無數。

隋文帝和唐太宗曾兩度授以高官,都被孫思邈婉轉謝絕。他只把心放在濟世救人上。他的醫德和醫術都非常好。他看病,不問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對於所有病人都同等關懷,好像對自己的至親一樣。他看見別人的痛苦好像自己的痛苦一般,甚至能不惜生命、不辭勞苦、不避險難去治病。他只一心要治好病人,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他行醫不分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也從不考慮自己的吉凶。

後來他活到一百多歲,而且神釆煥發,身體很康健。他成為唐朝最偉大的醫生,還寫了「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祿論」、「攝生真錄」、「枕中素書」、「銀海精微」這些名著。

《太平廣記·神仙二十一》紀載:

有人問孫思邈:「名醫治病,其道理何在呢?」孫思邈回答說:「我聽說善於論天的人,必定由這個人的本質而定;善於談論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為依據。天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運轉,寒暑交替。它運轉時,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霓。這是天地的規律。人有四肢和五臟,一醒一睡,呼吸吐納,循環往復。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這是人體的規律。陽用其精,陰用其形,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這種正常現象,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病情呈現在表面,病變卻在形體內。這種道理同樣可推及到天地,也是這樣的。

 

所以五緯盈縮,星辰失度,日月錯行,彗孛流飛,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疣贅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澤不時,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醫治病,用藥石疏導,救人時才用針劑;聖人用道德來調和,用政事來輔助。所以,故身體有可治癒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他又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經》上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說的是大膽;『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說的是行為的方正;『見機而作,不俟終日』,這是心智的圓融。」他的文學造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術也不可勝紀。

他撰寫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祿論》三十卷、《攝生真菉》、《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開元年間,又有人發現他隱居在終南山。曾經有一個神仙從天而降,對孫思邈說:「你所著的《千金方》,濟人的功德也很廣了。而用動物做藥,殘害的生命也太多了。你會成為一個屍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昇天成仙了。」此後孫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蟲、水蛭做藥,他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龍宮仙方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