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的先生
有一位先生失業已久,內心相當的鬱悶。一個大男人在家裡靠老婆的收入,心裡難免不是滋味,可是內心愈急,愈是找不到好工作。
我問他內心理想的工作是什麼?
他說他是資訊工程師,當然是想找有關電腦資訊的行業。可是在南部,這樣的工作機會好像不是很多。聽他謾罵政府無能、怨天怪地的,我跟這位先生說了一則故事:“紐約發生的奇跡”。
紐約有很多貧民區,通常貧民區裡有很多破碎的家庭,很多小孩子從小就從事販毒詐欺的行為,也常遭遇到敵對幫派的暗殺。窮人多,治安不好,這些每下愈況的貧民區幾乎是外人不肯去,也不敢去的地方。
可是有一個貧民區漸漸有了顯著的改善,現在很少有破碎的家庭,窮人雖然依舊很多,可是也幾乎沒有人販毒。小孩子們不再成天在街上遊盪,而改在學校裡求學。這個貧民區也成了全美國治安最好的地方,也是外國留學生最喜歡住的地區,不僅房租便宜,而且做完實驗深夜回家,也不用擔心被人搶劫。
這一切都是由於一位當地的年輕黑人努力的結果,這位年輕黑人居然能夠如此徹底改變了一個貧民區,難怪在紐約是一個奇跡了。
有一位基督教的主教訪問這位年輕黑人說:
「能讓這個貧民區治安變好,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觀察實際上你並沒有顯著地改善了當地的經濟,可是怎麼能夠使大家可以生活得還不錯,以至於大家都不再犯罪了。」
年輕黑人並沒有直接回答,可是他舉了一個聖經“五餅二魚的故事”。
耶穌有一次在湖邊傳道,聽道的人很多,到了要吃飯的時候,怎麼辦呢?這時有一個小孩有五個餅和兩條魚,結果靠這五個餅和兩條魚,幾千個人奇跡似地吃飽了。
年輕黑人說,他認為並不是五個餅和兩條魚奇蹟似的變大,足以分幾千人吃,而是因為耶穌基督的道理感動了聽道的人,大家紛紛將自己帶來的食物和別人分享,換句話說,耶穌的確行了一個奇跡,可是這個奇跡是“改變了人們的心靈,使人們變得更有愛心。”
貧民區裡雖然有很多失業的人,可是因為大家理解“愛人如愛己”的理念,大家願意互相幫助。比如說這個貧民區仍有一些舊式的雜貨店,照說這些雜貨店是無法和那些連鎖店競爭的,可是大家都知道這些雜貨店的老板都是年紀很大的人,如果雜貨店關門了,對這些老年人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因此鄰居們總是儘可能地光顧這些老式的雜貨店,使這些雜貨店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也有一些生意做得比較起色的企業,願意扶持失業的人創業。他們完全沒有靠政府的補助或協助,彷彿父母親照顧兒女一般,父母當然是傾力幫助自己的兒女站起來。
貧民區的人心改變,因此雖然他們經濟比不上紐約繁華區,可是他們的內心比誰還富足。
我不曉得謾罵或怨天尤人的人,是否能解決問題?可是如果願意回過頭來把時間精力拿來盡一份心力,願意共同互相幫忙,或許問題能有所改善。
民間團體創世基金會倡導“給人一竿,拉人一把”的愛心觀念,基金會提供烤地瓜機器以及烘培技術,協助單親媽媽學習如何賣地瓜,賺取微薄收入養家活口。讓這些單親媽媽們有繼續活下去的動力與希望,這何嘗不是愛心布施的一面。
我的師父常說她小時候阿公的故事。
師父大約五、六歲時,這年除夕夜,阿公給師父她們三位姐弟紅包,裡面包了五角。這時有位乞丐來乞討,師父的阿公給了一元。這時師父就跟阿公抗議抱怨:「為什麼阿公給我們五角,卻給不認識的人一元,阿公不疼我們啦!」
此時阿公輕撫師父的頭,並且把手掌心向下說:
「憨囝仔!我們就是“有”,才能給別人,即使我們身邊只有十塊錢,也能布施別人一塊錢,這樣這輩子我們都是富有的人;」
阿公又把手掌心向上:
「那位阿伯就是“沒有”,才要向人乞討。有很多人不願自立自強,他的身上雖有十塊錢卻常覺得自己很窮,時時要向人乞討。所謂乞討是乞討別人對他好,而非自己先對人好;乞討別人給我機會,而非我去創造機會。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他這輩子注定是窮人。」
這位先生聽了略有所思。
聽說後來他在一家冷飲店當小弟,工作很勤奮,有時如果遇上窮苦的人他會自掏腰包布施一杯飲料。在他的客人之中有人因為電腦問題,他也義務跟人幫忙解答,客人發現他的電腦專長,介紹他至一家電腦公司上班,現在的事業可說是蒸蒸日上。
我想,這位先生已經把他的心調整到“手心向下”的愛心人了。
心態與因緣的轉變不可思議~
很喜歡這篇文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
見見自己有的,
轉個彎面對人生,
而非執著在一點上,
這是我一直在突破的,
感恩分享~
相信你會做得很好滴~~
晚安~~ 2013-01-12 17:38:10
手心向上是求人
手心向下是助人
助人為快樂之本 2013-01-15 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