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4 22:19:18amita buda

是非長短

   梁皇寶懺釋義

「喜作妄語 傳人惡者 死入地獄烊銅灌口 拔出其舌 以牛耕之 罪畢得出 生鴝鵒中 人聞其聲 無不驚怖 皆言變怪 咒令其死」

《法界次第》:「妄語者,謂好造虛言,誑惑他人。」也就是說喜歡說不實的言語、說謊,喜好編造傳播別人的過失及不好的行為的人,死了以後要投生在地獄裡受到烊銅灌口,舌頭被拔出來,牛在舌上如耕田般耕作的苦。地獄罪畢,出生為一種叫鴝鵅的鳥,人們聽到這種鳥聲,無不驚嚇恐怖,皆視為不吉祥的鳥,以咒罵牠們趕緊死掉為快。

 “鴝鵅”,一般的梁皇懺本皆作“鴝鵒”。鴝鵒是一種八哥鳥,八哥可仿人聲,討人喜歡,我發現與懺本的內容“人聞其聲 無不驚怖 皆言變怪咒令其死”好像不符,《龍藏》亦作鴝鵅。《教育部異體字典》“鴝鵅”,即鵂鶹,鵂鶹就是貓頭鷹的一種。貓頭鷹叫聲形狀恐怖難看,就如懺文所說:「人聞其聲,無不驚怖,皆言變怪,咒令其死」所以可以肯定是“鴝鵅”,希望大家注意此點。

口業裡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妄語是說謊;兩舌是挑撥、傳播是非;綺語是說糜糜之音,令人想入非非;惡口就是罵人、說粗話。

《未曾有因緣經》祇陀太子向佛請教:「十善戒法是有差別品級呢?還是就一個標準。例如妄語的含義,是唯一的呢?還是有多種不同區別。如果只是一個標準,凡是說謊的都是妄語,那麼恐怕無法受持。如果有差別品相,請佛詳細講說。」

佛告訴他說:「妄語有兩種,有輕有重。

重的妄語是“大妄語”。如果受戒的人,不修習智慧,愚癡無智,不能教化他人,興隆佛法,因為這個緣故被他人輕賤怠慢,沒有人來恭敬供養。為了擺脫沒人供養的貧窮困苦,外現精進,而內裏卻心行邪濁。到處宣傳自己苦行精進得禪境界。或者說自己能見到什麼佛,見龍見鬼神,這樣的人叫作大妄語。如果違犯了這個罪過,那麼將來會墮落到阿鼻地獄。」

淨空法師說:「現在這個世界,妖言惑眾、胡說八道的人很多!我們常常聽說,這是什麼佛再來,那是什麼菩薩再來,凡是說這種話的,都是妖魔鬼怪,決定不能夠聽信。

佛菩薩化身來這個世間,絕不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立刻就要走!像永明延壽大師,他不是自己告訴人,是別人說出來的,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身分一暴露,他老人家就圓寂,這是真的。說了還不走,這就有問題,這叫大妄語。重戒裡面,妄語是指這個大妄語。」

《未曾有因緣經》又說:「如果妄語讓人因此喪命,或者破壞他人家庭,破壞他人和睦,有的妄語是違背契約,最後讓他人嗔恨。這樣的妄語是下妄語。這樣的行為是犯戒的。將來墮落到小地獄。」

1979年至1994年間,任職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丁子土,說得一口渾厚字正腔圓,帶有磁性的台語,是當年廣受歡迎的電台節目主持人;節目內容有歌曲播放、交友、代言電器用品、美容保養品、保健用品、食品等。

在廣播界小有名氣的丁子土,誇大促銷代言商品,賺了不少的財富,買了一部高級名車,當時這部車可以買新莊透天厝一棟。退休後投資股票、合夥生意失利,不但積蓄一輩子的錢賠光了,甚至負債…。後來學佛了,他恍悟過去十五年當播音員的貪婪愚昧,使他不斷地反省過去的巧言令色,懺悔以前沒有深入了解保健食品的成分,卻煽動聽眾購買,萬一讓聽眾延誤病情,豈不罪過;懺悔「妄語欺人也自欺,無中生有當兒戲,未得說得誑世人,未知說知假亂真。」

至於其他的調戲玩笑,個人言語喜好,或者藏匿之事,都是犯了妄語的罪業。

我們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地方,及公眾場所,人多的地方,千萬不要說一些無聊的話,帶有黃色“毒素”的笑話、事情、故事一定不要講,不要以為這樣不傷大雅,這是一種很大的過失。尤其是有異性在場時,更不要說一些很敏感的話題,這會帶來很多不便和誤會。

惡口也會招來果報。

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尊者,出生在一個婆羅門的家庭。他的智慧顯露、聰明過人,但卻性情惡劣,見到人與畜生時,每每出口惡罵,這個習氣一直無法改掉,以至於父母親戚都很討厭他,不願與他接觸。後來須菩提捨家來到林中修行,在寂靜的山林中,看見鳥獸乃至風吹草動,他也心生嗔恚,始終沒有歡喜的心情。當時有位山神對他說:「今天你為什麼願意離開家來這個山林中?你既不修善來這兒又有何益?徒勞自苦而已。現在佛陀在祗桓中,有大福德,能教眾生修善斷惡,你趕快去依止佛陀,必能除你的嗔毒。」

須菩提聽信山神的話,到了佛陀處,聽聞佛法,最終豁然而悟,證得了初果。之後,由僧眾勸請,佛陀說起了他的宿世因緣。

賢劫迦葉佛出世時,佛的教法中有一比丘,常行勸化,一萬年中處處供養諸比丘僧。後來僧有某種因緣,竟不隨從,這位比丘便出口惡罵:「你們這些比丘們,像毒龍一樣狠心。」因為這樣一句惡口,五百生中墮為毒龍,內心常含嗔毒,觸擾眾生。如今雖然得生為人,但因宿習未除,所以遇境觸緣,復生嗔心。這是因惡口的緣故,使他生生世世都喜歡說惡語的同行等流果。

還有喜歡編造或兩舌傳播一般人的過失尚是罪惡,若是編造或傳播佛教四眾弟子乃至佛門善知識、大德高僧的過惡就更嚴重了,菩薩戒裡佛把“說四眾過”作為菩薩戒裡的重罪。四眾是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即只出家在家的修行人。

話也不要說得太誇大其詞,否則自招禍殃。《集福消災之道》說一則故事。

興山縣縣衙有一位縣吏很會騙人,縣官每次施人恩惠的時候,他就會說:「這是我向縣官建議的!」縣官如果饒恕了一個人,他就會說:「這全全是因為我從中說情的。」大家都羡慕他有旋轉乾坤的力量。

後來縣官犯了法,上級就把他也一起抓起来查辦,並且對他说:「縣官全聽你的話,他的所做所為都是你主使的,所以你難辭其罪。」竟把他活活鞭打致死。

因此口業種種,說之不盡,千萬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