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義諦、真諦與俗諦
如以第一義而立說,所謂第一義就是指本性,它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相比擬,好比金子有本性,與銀的本性質地不同,銀與銅、銅與鐵各不相同,同是金屬,卻各有不同的本質,這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這就是第一義。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樣的線,用黃金抽成的叫金線,以銀抽成銀線,蠶絲抽成蠶絲線,不能含糊籠統的說它們都是相同的線,應該要分別它們。明白第一義,知道所有的物質的本來性體是空寂,並不是本來就有的,也不是永遠固定不變的。比如黃金和銀、銅混合即成合金,無法將一塊合金切開,單獨拿出黃金或銀子,因為這合金已經不是金也不是銀,可見金、銀的本性也是空,這就是第一義空。
了解般若,最主要在破除我執,因為我們有我執,以為什麼就一定是什麼。其實混合以後,我們無法找出個獨立的東西來。例如在水中放鹽和糖之後,就無法再找出單獨的鹽或糖。放鹽成鹽水,放糖成糖水,這都是法,了解第一義空,破除我執、法執,不要執著自己的見解,一切爭執都空了,所得到的就是將所有的虛假除掉,實相就能現前;如果不把執著除去,就不能了解實相。
有人以真假二諦立說。假就是俗諦,俗是世俗,諦是真實,就是精確明白,確實妥當。將世間事以世俗的見解看它,這就是俗諦。而以真實的理性,聖人的智慧,才能了解確實真相,這是真諦。
以佛法來說,明白諸法因緣生,就是俗諦。一個碗,看來是個碗,但一個懂得佛法的人來看根本不是碗,不過是人家將土做成碗形,再燒一燒,即成一個碗。有土作為主要的原料,有師傅的手工,有窯來燒,才能做成一個碗,所以這個碗的成就是因緣合成的。這就是世俗的真理,有人去做就有這樣東西出現。有米沒人煮不能成為飯,有米、有人煮,米才能成為飯,這也是俗諦。
為什麼說俗諦?我們那世俗的還沒覺悟的本性,隨種種相轉,看到碗,忘了那只是個碗的形狀的東西,就說它是一個碗,看到一枝筆也說它是筆,總是不能想到它們也是因緣和合成就的。譬如原子筆,外殼是塑膠品,內裝有筆芯,加上一個筆頭,就可以拿來寫字。如果將塑膠做成面盆、漱口杯或碗籃也可以,塑膠本身不是筆或杯子或碗籃,相是由人想出來,以種種因緣做出來。有人訂製筆殼,就將它製成筆殼,有人訂製面盆,就製成面盆。但是我們看到碗籃或筆就說那是碗籃或筆,沒有人會稱它們為塑膠,這是我們的心隨著形相而轉。
能知道一切事物隨因緣而生,就知道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有」的東西,本來是沒有的。塑膠本無特別的形體,是我們將它製成各種形體,才變成那樣東西,這種種因緣所生的東西,本來就是空,本來就是「無」,這就是真諦;而因緣和合確實可以生成種種東西,這就是俗諦。
以聖人的智慧,能從虛假的相(碗、碗籃、筆)等等形相,來見到其真實性本是空,他們能真真實實的了解一切法本是無,是因為有個因緣法而變成有,筆來是空,一切東西本來是空,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到這些。(以上慧深法師講解)
當我們確實理解了真俗二諦,能省卻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煩惱。比如說知道碗只是一種吃飯的工具,又何必一定要執著哪種款式的碗,沒有那種款式的碗就生氣、不高興,和家人鬧彆扭。
筆只是塑膠管與筆芯的組合。它是用來寫字的,又何苦一定要上頭有米老鼠或唐老鴨的筆才行。
有了般若的智慧,看透事實的真相,生活才會自在。
有一個人住在台北。
某日回嘉義老家探訪一位親戚。她穿了比較鮮豔顏色的衣服回嘉義,豈知這位親戚剛好生病往生了,可是她穿了一身鮮艷的衣服,也不知到底要不要進去探望已往生的親戚?
衣服只要穿得整齊,偏偏我們執著一定要穿甚麼樣的衣服。總不能趕回台北再換一件素色的衣服再去看親戚吧?因為對衣服顏色的執著讓我們產生很多煩惱。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煩惱不完。有的人甚至為了一點芝麻蒜事,鬧得家庭不和、離婚,個人都執著自己的見解。所以學習佛法就是要破除我們種種的執著與煩惱。學佛的覺悟與智慧,實在太重要了。
上一篇:第六識與第七末那識
下一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金剛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