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00:39:03werdx

《山海經》的傳說(十六)~(十八)



《山海經》的傳說(十六)新任主宰神:帝嚳

或許由于被山崩震傷了心肺,或許由于統治體系遭到了破壞,不久,帝顓頊一命嗚呼,與他的九名嬪妃合葬在北方大荒中的附禺山,墳丘方圓有三百里。當北風吹得泉水涌溢時,有一條蛇會變成半枯的魚,帝顓頊的魂魄就趁此機會附在魚的身上復活。復活的帝顓頊半邊是人,半邊是魚,人稱魚婦。泉水恢復平靜,魚兒複化爲蛇,帝顓頊又魂飛魄散,不知所之了。

代替帝顓頊行使主宰神職權的是其堂兄弟帝嚳。帝嚳又名帝俊,他的父親叫矯極,祖父叫玄囂,玄囂是黃帝和嫘祖的大兒子。

帝嚳娶了四個人類女子爲妻:娶于有邰氏的女子姜原因踐踏巨人足印,受感應而結孕,産下周族始祖後稷,後稷的十六世孫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娶于有娥氏的女子簡狄因吞下燕子蛋而懷胎,産下高族始祖契,契的十四世孫成湯建立了商朝。娶于陳豐氏的女子慶都生下了堯。娶于鯫訾氏的女子常儀生下了摯。

帝嚳在天上也有兩位夫人,一位是太陽女神羲和,一位是月亮女神常羲。常羲替他生了十二個月亮女兒,羲和替他生了十個太陽兒子。

太陽女神的兒子們住在東方海外的湯穀。湯谷是東洋大海中的一塊水域,因太陽天天在此洗浴而滾熱如沸湯,故得名。湯穀內有一株同根偶生、兩幹互相依倚的扶桑樹。十個太陽九個泡在樹下水裏,一個栖于樹上,輪流上崗,一個回來了,另一個才出去,所以太陽共有十個,每天和人們會面的却只有一個。

每次出勤,都是由太陽女神羲和駕馭六條蛟龍牽引的太陽車,載著太陽兒子由東向西運行。當太陽在湯穀裏洗完了澡,升上扶桑樹時,叫做晨明;升至扶桑樹頂,登上媽媽預備好的太陽車,將要出發時,叫做拙明;行至曲阿,叫做旦明;行至曾泉,叫做早食;以後每經過一個重要地方,都有一個代表時間的名目。羲和一直將兒子送到悲泉,剩下的一小段路要讓太陽自己行走了。可是媽媽總不放心,一定要坐在車上,看著愛兒走向虞淵,進入昧穀,等到最後幾縷陽光灑上了昧谷水濱的桑樹梢、榆樹梢,她才駕馭空車,伴著清凉的夜風,穿過繁星和浮雲,回歸東方的湯穀,準備伴送第二天出勤的兒子,再開始新一天的行程。

十個太陽兒子,天天由媽媽護送,按照嚴格規定的路綫和程序,依次上天值勤。慶都的兒子堯也長大了,他仁德似天,睿智如神,帝嚳將天下的統冶權傳給他,讓他做人類的帝王。

 

《山海經》的傳說(十七)夸父追日

太陽照例每天東升西落,絲毫沒有在意北方大荒中的成都載天之山上,有一個巨人正全神貫注地觀察著他。巨人用兩條黃蛇作耳環,手裏也把玩兩條黃蛇,他是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夸父。

  夸父身材高大,如山岳聳峙,却很天真,富于幻想,這兩天,他在考慮幾個有關太陽的大問題:其一,太陽落入昧穀,黑夜便要降臨;我熱愛光明,憎惡黑暗,我要去追趕太陽,讓他永駐天空。其二,太陽的圓臉上,沾染了不少黑斑;我希望太陽更明媚,更透亮,我要去追趕太陽,請他揩乾淨臉盤。其三,太陽在夏天噴吐了過多的光和熱,到了冬天勢必缺乏能量;我喜歡四季如春,不要酷暑也不要嚴寒,我要去追趕太陽,勸他平均分配熱能。夸父想著想著,提起木杖,撒開兩條長腿,就朝太陽追去。

太陽坐在車上悠然西行,猝然看見一個巨人像一座大山一樣壓來,不由驚呼:媽呀!快跑,巨人來啦!羲和在空中炸雷也似甩了個晌鞭,六條蛟龍抖擻精神,風馳電掣般朝前飛竄。夸父吼一聲:跑什麽?脚下用勁,瞬息間越過了千山萬水。

龍車馳至悲泉,太陽一滾而下直趨虞淵,這時,夸父已跨入光影,處在大光明的包圍中,他的眼前是一團極大極亮的火球。夸父興奮地張開雙臂,想擁抱太陽,可是,可是怎麽啦?怎麽如此的焦渴難熬?哦,夸父奔跑了半天,灑盡了渾身的汗水,他怎麽能不渴?夸父追近太陽,經受著火球的燎烤,他怎麽能不渴?

夸父踉蹌地來到黃河邊,伏下身子一口氣喝乾了黃河水,轉過身,又連著將渭水喝乾,那焦渴,却仍舊是那樣凶猛,那樣暴烈。夸父掙扎著走向北方的大澤,大澤在雁門山北,是鳥們孳生雛兒、更換羽毛之地,縱橫達千里,烟波接遙天,端的是解渴的好去處,可惜他行至半途,即頽然倒地,餘輝抹在他的臉上,是嘲諷?還是安慰?

夸父渴死了,他隨身携帶的木杖,化作了綠葉茂盛、鮮果累累的桃樹林,人們說,那是夸父留給後世的理想追求者在漫漫長路中遮陽蔽雨、充饑解渴的。

 

《山海經》的傳說(十八)射落九太陽--神射手羿

可能是曾遭誇父追逐受了驚嚇,也可能是少年天性愛凑熱鬧,有一天,十個太陽一齊飛離扶桑,誰也不願再孤零零地去乘坐媽媽駕駛的車子,而是携手在廣袤無垠的天空中蹦啊跳的,任意嬉戲,直至倦了乏了,才回湯穀休息。帝嚳與羲和雖也想管教孩子,讓他們守規矩,但孩子們頑劣成性,全然不睬父母的忠告,第二天依然我行我素。做父母的難免溺愛兒女,即使天帝也不例外,帝嚳對這十個不聽話的小太陽實在沒有辦法。

十日幷出,可害苦了下界的黎民百姓:灼熱的陽光曬枯了稼禾,烤焦了土石,甚至連金銀銅鐵都熔化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汗水早已流盡,血液也將乾涸。田間顆粒無收,存糧快要告罄,胃裏平添的一把饑火,更燒得人精神崩潰。

災禍還不限于此,窒窳、鑿齒、九嬰、大風、修蛇、封稀等凶禽惡獸也由于環境惡化、食物短缺,紛紛從燃燒的森林、沸騰的湖泊裏逸出,逞著它們貪婪暴瘧的本性,到處吞食人民。

人間帝王堯日日夜夜跪在祭壇上向天上的父親禱告,緊急的呼救聲上達天庭,聲聲震動著帝嚳的耳膜。作爲天帝的帝嚳再也不能充耳不聞,放任不管了,他命令麾下最勇敢最年輕的武將神射手羿,到下界去剿滅橫行的禽獸,捎帶把小太陽也嚇回扶桑。

羿生得面若冠玉,眼若朗星,虎背猿臂,豹腹狼腰,他用帝嚳所賜的彤弓、素箭武裝起來,諧妻子冷美人嫦娥降臨凡界,在一座悶熱的茅屋裏拜會了愁苦的堯,從堯那兒他瞭解到罪魁禍首是那十個太陽,老百姓都在詛咒:毒日頭啊,你什麽時候才能毀滅呢?我們願意與你同歸于盡!

神射手羿挾弓策馬,馳騁原野,明晃晃的日光耀得他睜不開眼,千里焦土、遍地枯骨又令他怒火中燒。十個太陽却有恃無恐,根本不理會盤馬彎弓、作勢欲射的羿,依舊在天上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羿心頭那把無明業火高三千丈,衝破青天:你們既然怙惡不悛,我就替天行道了。他使的是平生絕藝連環箭法,左手如托泰山,右手似抱嬰兒,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颼颼颼一連九箭破空裂風而去,起初沒有動靜,仿佛時間凝固了,隔了片刻,只見天空中一個個太陽接連爆裂,漫天的流火四散飛濺,恰似節日夜空的禮花,又過了半響,啪啪啪一陣亂響,整整九隻極大的三足金烏鴉墜地,那是太陽精魂的化身,太陽的碎殼流漿都落在了東洋大海,凝結成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的大炭團沃焦,海水流經沃焦,一下子就被蒸發爲雲氣,升騰上天,化作霖雨,複灑入江河,所以,大江小河的水日夜不息彙聚海洋,永遠流不盡,大海也永遠不會漲溢。

羿九箭連發,九日幷落,剩下的那個太陽早嚇得臉色昏黃,天氣明顯轉凉了。凉風拂面,站在祭壇上觀看的堯頓時清醒,他見羿輕舒猿臂,從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急忙制止: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沒了太陽,天下的百姓要遭受永夜的痛苦了!總算將惟一的太陽保留了下來。 

           ~~《山海經》的傳說(十九)羿殺六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