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4 21:28:30..文小饅..

...幫學妹找的報告啦...

自從上了大學,接觸到南管,南管給人的感覺就是沉穩、寂靜,高雅、高貴,它不但是古時後的流行音樂,風行甚至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後,才又知道南管也有戲劇的部份,也就是“梨園戲”。這個陌生的字眼,令人不僅對它好奇,也在看過戲劇表演後,深感佩服、充滿好奇…….而梨園戲的後場音樂,當然是由南管樂曲來伴奏,這兩樣的合併,自然是絕配了。

梨園戲是南管語系中最老的劇種,流行的地區除了閩南以外,還包括台灣及南洋一帶閩南華僑較多的地方,其表演及音樂都保存很多古老風格。在音樂上,梨園利用的主要曲調流行於泉洲、廈門一帶的南管音樂曲〈又名南曲、南音〉、南管內容三十六大套,除了佛道兩套外,所有曲文都跟梨園戲劇本相同,基本曲調完全採南管,只是加上肢體動作及對白,多是仿照宋元詞曲體而雜用方音的,並保存相當數量的古詞調名。而在梨園戲的音樂中,除了吸收民歌小調、唐宋古曲及其它樂種的音樂成份,它的唱腔樂器、宮調、工尺譜、音樂術語、符號、音階行式等方面,也都是採用“南音“,所以梨園戲與南管的關係極其密切。
在梨園戲的後場伴奏音樂樂器,也就是南管樂,大至分為三大部份:絃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絃樂器:琵琶、三弦、大二胡。
管樂器:洞瀟、品蕭(笛)、大噯、小噯(嗩吶)
打擊樂器:堂鼓、拍鼓(小鼓)、大拍、小拍、鼓板、(枕木形,計四根)、大鑼、小鑼(中堂鑼)、碗鑼(小堂鑼)、鼓邊鑼、扭盞、兩盞、(雙音)、雙鈴、大鼓、小鼓、雙音、鑼,大多為南管系統的樂器,以琵琶、洞蕭兩者樂器為主。以上的樂器分為上四管、下四管。上四管就是琵琶、三弦、動蕭、二胡,下四管為響盞、四塊、雙鐘、叫鑼、噯仔,拍板。除以上樂器外,梨園戲舞台音樂還必須加入技法特殊的大擊樂器─「南鼓」、「伯鼓」、「方梆」
梨園戲在伴奏音樂部份,將其分為:一、絲絃曲牌,二、吹打曲牌,三、鑼鼓樂邦三個部份。以下是這三部份簡單的介紹:
一、 絃絲曲牌
梨園戲的絃絲曲牌有兩百多支,大多數來自民間器樂「十音」、「十番」、「籠吹」等,一部份採用南管中「譜」和「指」曲調中某段、某節用絲竹樂器演奏。
二、 吹打曲牌
有一百多支,大多源自「籠吹」和「十音」,用大嗩吶吹奏,並配以馬鑼或北鑼鼓,多用於蟒袍戲中的賀壽慶禮、迎送賓客、升堂站班和官場人勿進出場等場合。
三、 鑼鼓邦(鑼鼓樂):
梨園戲得鑼鼓樂(鑼鼓經),有所謂「七子八婿」之稱,「七子」指的是七邦鑼子鼓,而「八婿」是八邦馬鑼鼓的意思。而演員每一個動作,都有固定鑼鼓配合的,其中南鼓是全劇音樂的靈魂。


我以前的報告,還是沒寫完一半的呢....借給學妹抄

想我寫得...還真爛!!

難怪學姊說我一輩子都不可能考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