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藝術
最近有幅畫被掛反了超過七十五年
被某個策展人發現
因為是蒙德里安用膠帶貼的
所以美術館怕掛正之後因為地心引力把膠帶往下拉
會破壞画的原貌
即使承認掛反了 還是維持這個角度
。
聽到這個理由我替蒙德里安笑了出來
地心引力?
你掛反75年難道就沒被地心引力拉扯?
如果要保持畫的原貌
不就應該反過來掛75年以抵消變形?
然後再像賣豬肉一樣擺平
從此不受地心引力影響
策展人找到早年的照片
其實只能證明當年曾經這麼掛過
不能證明蒙德里安會規定一定要這樣掛
因為蒙德里安的作品多是油畫
膠帶只是作畫前的思考
也就是草稿
所以沒有簽名
就失去了正反的參考座標
策展人提出的理由是這張画名為“紐約”
上方膠帶比較密集表示天空雲層
可是
下方密集表示車水馬龍也很合理
就算落觀音招喚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哈哈,其實逆時針轉九十度才是我當初創作時的角度,但是這樣掛也很好,不然在後面裝個馬達,每五分鐘轉90度,我的画就是無死角的完美啦
說不定蒙德里安也不能確定哪個方向才是原來的
後人卻認真起來
Will Gompertz的「現代藝術的故事」書內對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義的描述:
「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 。
... 他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最終必須將藝術簡化為最基礎的元素:色彩、形狀、線條和空間。
為 求進一步簡化,他以最純粹的形式呈現最基礎的元素:
色彩僅限於三原色(紅、藍、黃),
形狀只有兩 種選擇 方形或三角形,而且只使用水平或垂直的黑色直線。
畫面中絕無景深。
有了這些 不能再簡化 的元素,蒙德里安認為宇宙間相對力量的平衡,將賦予生命意義。
對他來說 ,關鍵在於排除所有可辨識的主題。
他認為藝術的職責,並不在於模仿真實生命;
藝術就像語言和音樂,是真實生命的一部分。」
策展人以為“紐約”的化名而解釋線條的密集代表天空就是標準的學究視野
蒙德里安並不想讓人辨識出什麼實物
只想用線條、色彩、和空間的平衡喚起你心中的音樂
這件事又讓我看到藝術行政的和藝術家本質上的差異
藝術家就像鳥自由自在地唱歌
藝術行政就撿拾藝術家的歌聲
煞有其事地一個個音符研究起來
最後還研究起音符的棒子要斜幾度才完美
#資料來自自由時報#
台灣最近也發生作品置反的事件:
『藝術家歐立婷投件2022宜蘭獎,立體作品《之間VI》獲優選,上週出席頒獎典禮暨展覽開幕,卻發現作品被倒置,畫冊和簡報照片也倒著拍,此事在網路引起輿論譁然。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回應,深感抱歉,已著手更正,日後會聘請專業人員把關布展,避免類似情事再發生。
歐立婷在臉書發文表示,1日抵達展覽現場,見作品被倒置在台座上,當下只有錯愕,她隨即聯絡工作人員將作品擺回原樣;後來翻閱畫冊,作品照片還是倒置,令她再一次錯愕;上台受獎,簡報畫面仍是倒置;她質疑,難道評審過程中,作品都處於倒置狀態嗎?歐立婷經查證得知,作品從複審、攝影到佈展,都擺放錯誤,明明投件報名表上,檢附各種正確角度的作品照,送複審的作品箱也貼有作品照標籤,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嚴重疏失?』
藝術家本人不太高興
這是他的權利
我可不會說他這樣有什麼不好
雖然有人開玩笑就是因為擺反了才獲優選
但也表示擺正了說不定名次更高...或更低
我只是想到康丁斯基的趣事:
『薄暮正在消失,我剛畫完畫,帶著畫箱回到家裡。我陷入沉思中,仍然想著剛才所畫的作品。這時,我突然看見牆上的一幅畫,異常的美,有一種內在的光輝閃爍著。
我愣了一會兒,然後走近這幅神秘的作品,我只看見形狀和色彩,因為我無法辨認畫的是什麼,猛然才發現原來是我自己的畫,只是被顛倒放了。
次日清晨,我試圖回憶昨天的印象,但是只有部分成功,甚至再把那幅畫倒掛,我還是能夠認出其內容。
於是我才肯定的發現,是物體的形象損害了我的繪畫。』(《回顧 》| 康丁斯基 )
這個意外的發現讓康丁斯基為藝術開拓了抽象畫的道路(雖然我看不懂)
上一篇:灰熊人。。。獸性的界線
下一篇:“咒”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