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2 22:06:31惟願

迭里溫‧孤山


杜蘊慈著,黃惠玲攝影,《迭里溫‧孤山》。台北:大塊文化,2007年。

研究所課程即將進入元雜劇,為了避免學生動不動就說出「元朝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種太過簡單的話,所以預計安排一次專門討論蒙元的課程,請他們實實在在去讀一些相關的書。這一陣子,我自己也重讀或新讀了十幾本有關蒙古的書。

至今唯一留存的13世紀蒙古人撰寫的《蒙古秘史》,當然仔細重讀(我讀的是札奇斯欽譯註本),Mildred Cable和Francesca French合著的《戈壁沙漠》也重讀了,還有各個國家的學者或作家不同角度的敘述,其中也包括蒙古女兒席慕蓉的的作品。而在此特別提出這本書來,並不只是書的內容(其他書也有類似追尋過程),更打算提一下這兩位作者,和他們的選擇的生活。

負責寫作與攝影的,是兩位年輕的台灣女子,先在1998年花了五個月,從外蒙古、西伯利亞、歐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共合國,以及新疆,繞一大圈,回到台北。有關該次旅程,他們完成《地圖上的藍眼睛》一書。

2004年,他們依著《蒙古秘史》,再到蒙古,尋訪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迭里溫‧孤山,完成本書。2006年蒙古國成立800年,他們又去了一趟。(2006很多人前去參加盛會,席慕容也去了,也有詳細的紀錄)


 傳說中的迭里溫‧孤山所在地有兩種說法,這是其一。(圖片引自本書)

我要強調的是,生活可以有各種方式,也有各種可能,不論在熟悉的家園或遠行他方,都要以開闊的心眼去看、去感受、去珍惜。而不論是住家旁的街巷,或他邦異地,都不妨多出門走走吶,低頭讀書的同時,也要抬頭讀書。

書中美麗的九腳白旄纛(代表成吉思汗的旗幟)圖片,是我看過拍得最完整的一張。對了,補充說一聲,蒙古的哈達是以藍色為主(西藏是白色的)。



上一篇:說吧,記憶

下一篇:別想擺脫書

F 2010-11-05 16:24:38

從小讀的歷史
多少都有些「身份堪疑的漢民族」沙文主義觀點

所謂身份堪疑
是因為黃帝、周、唐
都是西方來的民族和文化啊
(「相較」之下
蚩尤、殷商算是比較在地、本土)

清不斷被稱「韃虜」
哼哼,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好太多了吧

華人歷史對蒙元更沒有好話
真是欠蒙元一個公道
也該從蒙元的角度來看看事情和思考一下了

當然歷史充滿雜質和虛構
但至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
那就不致再局限在充滿偏見的單一觀點了

我去過西藏
最近看各種蒙元的書
當然也會想去蒙古
但必須好好規劃
最好是幾個人糾小小的團
而且也不能拖太久
年紀太大了就不一定合適去蒙古了

lotuslee 2010-11-04 12:06:47

上週才去大都會美術館看「忽必烈展」,稍稍打破了歷史教科書裡對元朝的刻板印象。

愛說笑的旋轉木馬 2010-11-03 13:12:26

騰格爾倒掛一把圓背吉他騎馬踱步在草原上的背影,至今難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55aCeY30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