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6 09:10:53艾莉絲還在夢遊仙境

英國的電影製作課程

屈指一算,在英國也過了幾個秋冬了,一直在問自己,我為什麼會來這裡呢?
我來這個國度不是先來學電影,只是唸書罷了,而或許正是這種想法讓我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聲音。

那麼,究竟為什麼我來英國學電影呢?
我不太確定。
我不知道文章結束時我是否可以替自己找出一個答案。

這篇文章的意旨應當是讓有心想出國唸影像製作類或電影製作的人對英國的電影製作有個基礎的輪廓,但恐怕這主題太大,我也不見得能全盤概括。我是不是把這檔事看的太嚴肅?其實對我來說影像的製作只是生活的一種實踐,何必一定要靠學位來表現?

要是你∕妳想要到英國學電影,我想首要的問題應當是:
你只是喜歡看電影,還是你真的想拍電影?
看電影和拍電影本來就是兩回事,我想這是基本概念。
每每有人問我,哇,拍電影啊,應該很好玩吧?
好玩是好玩,但是製作的流程裡包羅萬象,尤其是學生低成本製作每每總要男人當奴隸用,女人當男人用。拉贊助商的要學會甜言蜜語,當製作人的要學會如何得體應對,還得處變不驚。學製作(production)部分的要知道的就是一個用膠片拍的十分鐘短片往往可以花上兩三天,甚至是幾個星期的拍片過程,每天清晨開始至傍晚結束沒有太多休息時間,另外加上幾個星期的剪接及聲效後期處理,一部技術不成熟,十分鐘以內的學生短片作品往往需要兩三個月,或以上的時間才能全面完成。

英國有電影課程的學校不多,雖然大學裡己經是唸了media &communications,我終究還是選擇來到Bristol這個學生城來繼續我的碩士課程。一年短短的時間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雖入學要求裡早己註明不需相關製作經驗,但我還是懷抱著遇知音的心情,自倫敦搬來。外國同學裡有經驗的大有人在,甚至有帶了老婆和五個小孩來唸書的智利同學Victor。要不是Victor英文不好,但帶著老婆和五個孩子的他憑著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自在的態度,在這裡生活得很快樂。其它也有來自電影片廠和電視台的同學,但大多數的英國同學都是沒有太多相關經驗的。可見外國學生入學的門檻還是高一些。英國的學校大多不重視設備,想當然爾這裡設備為人垢病,永遠記得第一次拿到mini dv要我們拍一個self portrait時我傻掉的樣子。但自知拿以前在倫敦學校的設備相比永遠沒完沒了。
豐富電影語言想當然爾是拍片前的必要條件。所以第一學期的課程裡涵蓋了幾個很有創意的作業,除了要拍自己之外,還曾經拿過地圖到老師指定的地區尋找任何可以攝的紀錄片主題。另外還有拍一個行為的過程,可以是游泳,可以是看醫生,也可以是去剪髮的過程,而從中把各式鏡位運用進去。

我已經離開學校幾個月的時間了,雖然其間過份的同儕壓力和創作的精神壓力讓我吃不消,複雜的人際關係成了比拍片還難搞的一環。但回頭一看我發現自己的作品已有很不一樣的延伸。相對而言,面對來自不同文化領域的朋友,我的個性和心態也都改變了不少,我不確定學電影製作對想拍片的人究竟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想對我自己來說,其實這段期間是長了眼界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要是能以此轉化成影像,那我想一切就都值得回味了。矛盾的是嘴上說不在意學位這件事,那為什麼我沒有膽識直接自己獨立製片,從做中學就好了??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像寫劇本是一樣的,都是以生活為藍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