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8 07:37:17艾莉絲還在夢遊仙境

Bresson

浮光掠影的那一霎那

法國一代攝影大師Henri Cartier Bresson以九十六歲的高齡辭世

用黑白攝影取代眼睛
以一種凝視抓住瞬間的美感
也許是早年的美術繪畫教育背景
布烈松的影像充滿著對線條和角度的堅持
光和影的補捉一覽無遺
是一種幾近幾何學的堅持

布烈松最為人知的
莫過於他的'Decisive Moment'
【決定性的瞬間】
縱使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日
這樣的影像已無太大新義
但對當時旅行和科技並不普及時
布烈松的確及時為大眾抓住那一瞬間
(怎麼聽起來很像廣告詞?)
巴黎大街小巷販賣的明信片
也多多少少吸取了布烈松的精髓
活生生好似只有黑白色影像才能塑造巴黎人感性優雅的一面

被攝入相機膠卷內的不止是法國城鄉生活,
市井小民的生活片段
其在世期間也踏遍世界各大城,
紀錄歷史性的一刻
巴黎'68學運 中國內戰及大躍進
布烈松甚至為近代藝文界先驅們留下他們的身影
貝克特,馬諦斯,畢卡索,福克納,法國導演Jean Renoir或是Coco Chanel
在看這些照片的同時有一種回顧歷史的感受

長相平凡的沙特(圖左上)在布烈松底下透露出睿智的眼神
布烈松也拍過沙特的同袍卡繆,
原本就是風流大帥哥的卡繆一下子就把沙特大哥比下去了
所以在此還是別把兩人的影像擺在一起比較才是
但有興趣的可以參照布烈斯的出版社,也是以紀實攝影為名的Magnum
此網頁有張動人的卡繆像
http://www.magnumphotos.com/c/htm/CDocZ_MAG.aspx?Stat=DocThumb_DocZoom&o=&DT=ALB&E=2TYRYD1DSN94&Pass=&Total=135&Pic=119&SubE=2S5RYDWHP8FM

我喜歡布烈松眼裡的馬諦斯(圖下)
馬諦斯被他豢養的鳥兒們包圍著
彷彿是野獸派的再現
凝結的空氣中濔漫一種率直 真切

布烈松的影像是一種經典的美感
在現在彩色攝影當道同時
黑色的對比看來也是一種雋永 一種永恆

在此我想到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在世時十分無法接受照相術的存在
他以為這種奇怪的木箱子會一轉眼卡擦把人的靈魂給攝取去
所以巴爾扎克一生只留下一張照片(如錯請指正)
不知這張照片裡面有沒有留下巴爾扎克的靈魂?

這樣聯想的話
小時侯考季開夜車時最不喜歡半夜翻開歷史課本了
和書上一張張古人的照片大眼瞪小眼
看來好像隨時都會走出來和我打招呼的樣子
現在想起來還會覺得毛毛的

也許是個人潔癖導致
雖然我很喜歡攝影,也喜歡拍東西
但我不喜歡在觀光景點留下紀念性的身影
也最討厭為照相擺姿勢了

喜歡拍事物和擦身而過的人
還有瞬間凝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