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4 01:29:04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轉貼﹞大陸人應讀:“陳水扁總統”的故事(一)

﹝詩:阿扁的故事﹞

在那无垠大海的深处
有一座美丽的海岛闪烁
岛上的阿扁在搏击着海浪
他幻想着海岛能有一天长出翅膀飞翔

阿扁的这一美好愿望
触怒了海中的老妖老怪
他们都惧怕海岛飞翔会成为现实
就掀起了惊天的波涛

然而 阿扁决不臣服于海妖们的淫威
他勇敢地在海中的风暴中穿行
他坚信海岛飞翔绝不是梦想
也不再是什么古老的传说

终于 这阿扁的故事传遍了海角天涯
一切的善良人们都在为他和海岛的理想祝福
从空中送去声援的歌声
歌声穿透海上的乌云化做了一朵朵金色的彩霞

我也从遥远的北京
给阿扁捎去一个深深的问候
向你致敬
愿你和海岛
在自由的大海中展翅高飞

2004.7.28 d



本詩作者:张晓平


小档案

张晓平,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后在北京某干部学校做学报编辑工作。
目前病退在家。
现居中国北京市。




﹝文:陳水扁總統的故事﹞ 

 陳水扁先生民國三十九年農曆九月生於台南縣官田鄉,為佃農之子。因出生時,未即向戶政機關申報戶口,故身分證上生日記載為民國四十年二月十八日。


求學過程

  出身雖貧寒,但未稍減水扁先生奮發向上之心。常因家貧必須舉債就學,自隆田國小、曾文中學初中部、台南一中畢業時,均為全校第一名。民國五十八年,更以第一志願考入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工商管理組就讀,因不合志趣,又逢第一屆立法委員增額補選時,聽聞民主前輩黃信介先生演講,內心為其所撼動, 決心改習法律。

  翌年,重新參加大學聯考,以第一名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並於大三時參加律師高等考試,獲第一名錄取,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律師,並於大學畢業前,於法律事務所任職。爾後因體察台灣為一海洋國家,在發展歷史上多經由對外貿易和世界接觸,而當時台灣經濟又以出口為導向,遂決心成為海商法專業律師。



黨外民主運動時期

  民國六十四年,水扁先生與吳淑珍女士結為連理,婚後專營律師業務,育有一女一子。民國六十八年,於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當時執政當局強力鎮壓民主人士,並以涉嫌叛亂遞送軍事法庭審判,引發國際嚴重關切。水扁先生基於對公理與正義的理念,並在夫人吳淑珍支持下,接受邀請擔任被告之一黃信介先生辯護律師。在「台灣人民的良心法庭」中,為自由、人權與民主辯護。自此,水扁先生涉入政治,與台灣反對運動並肩,與台灣人民共同奮進,承續台灣民主前輩未竟之路,為追求公義、自由和民主,努力不懈。



台北市議員時期
  民國七十年,水扁先生首次參加公職人員選舉,提出「民主、制衡、進步」口號,並以最高票當選第四屆台北市市議員。秉持其法律人的良知與嫉惡如仇的個性,旋以問政犀利、揭發不公著稱。

  民國七十三年,發生「蓬萊島雜誌事件」,水扁先生因擔任該雜誌社社長而被控譭謗。七十四年,在該案初審判決後辭去議員,返鄉投入台南縣長選舉,但以高票落選。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進行謝票活動時,吳淑珍女士突遭自巷弄中高速衝出的重型拼裝車撞擊,造成重傷,自此下半身癱瘓。此一徹骨之痛,益堅定了水扁先生濟弱扶傾、挑戰不公,維護社會正義的心志。

  民國七十五年,水扁先生遭法院判決有期徒刑八個月確定;六月十日,與同案被告黃天福、李逸洋先生發監執行,監禁於土城看守所內。此為水扁先生全家遭遇橫逆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刻,幸賴伉儷情深,終以彼此扶持,堅強面對。



立委問政時期

  民國七十五年底、吳淑珍女士當選立委,水扁先生於七十六年出獄,正式加入民進黨,繼續執業律師,並擔任吳女士之國會助理。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水扁先生以「正義、認真、專業」為號召,當選增額補選立委,並獲任民進黨立院黨團首任幹事長;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連任立委。在立委任內,主張「以政策辯論代替政治抗爭」,改變了在野黨問政方式與思維,並率先成立國會辦公室,倡行專業問政,更以首位在野黨立委身分擔任國防委員會召集人,全力推動軍隊國家化、情治單位法制化、軍政軍令一元化及軍品採購公開化等目標。此外,對軍人權利義務的保障,亦不遺餘力,歷年皆獲專業團體及國會記者推選為表現最佳立委第一名。

  於民進黨黨務方面,民國七十七年,民進黨對「台灣主權獨立」及「住民自決同意論」作出政策聲明。該案經水扁先生居間協調並提議,將「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之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之民主憲政」等「四個如果」加入決議文,做為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的前提,讓民進黨有關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的論述,有了更寬廣的辯証空間。

  民國八十年,民進黨擬修改黨綱明訂以建國為政黨努力目標,水扁先生建議於程序上增加「基於國民主權原理,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的前題。民進黨「台獨黨綱」因而修正為「公投黨綱」,在在顯示水扁先生對兩岸關係所持理性務實的態度及對民主理念的堅持。



台北市長任內
  水扁先生始終以「是什麼,做什麼;做什麼,像什麼」自許。民國八十二年八月,為準備參選八十三年底首屆台北市長選舉,水扁先生率先成立「陳水扁市政中心」,舉辦講座及專題研究以增進對市政的了解並預作規劃。歷經黨內初選獲提名後,提出「希望的城市、快樂的市民」競選口號,並以四大族群和解攜手「台北新故鄉」為願景,強調由人民直接參與的「市民主義」,贏得市民的肯定與支持,當選台北市院轄市第一任民選市長。

  市長任內,水扁先生用人唯才,不分族群黨派,並於首次施政報告中揭示「市政企業化經營」的觀念革命,以「廉潔、效率、便民」為三大總體施政方針,以「一原、二強、三改」│秉持市民主義原則,強化社會福利及文化休閒,優先推動交通、教育和都市發展等三大改革,全面加速市政改造的工作。


  四年任內、不論是重大工程的控管、交通狀況的改善、加速捷運建設、提高衛生下水道接管普及率、舉辦台北市藝術季及台北燈節、掃蕩電玩和特種行業等,均獲市民的高度評價。民國八十七年,《亞洲周刊》評選亞洲最適宜居住城市,台北市從原本的十名外,躍居為第五名;同時,水扁先生亦獲美國《時代》雜誌推選為跨世紀世界一百大領袖,及《亞洲周刊》推選為亞洲五十位未來領袖之一。

  水扁先生也秉持著「台北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理念,藉由城市外交積極協助我國家參與國際事務。於市長任內共締結十四個國際姊妹市與一個夥伴城市,民國八十七年更在台北舉辦首屆世界首都論壇(WCF),共邀請五十八個國家、六十七個城市首長代表與會,大幅提高了台北市和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水扁先生競選台北市長連任失利後,以「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回應支持者面對敗選的情緒,並以此自勉。市長卸任後,自民國八十八年起,展開學習及鄉土之旅,傾聽民意脈動,思考國家未來。隨後亦展開亞太安全溝通之旅,前往日本、南韓和蒙古,與各國智庫、政黨領袖就亞太集體安全相關議題交換意見;同時也遠赴美國,與相關智庫及政府決策人士對話,並表示台灣安全是全球穩定重要的一環。


(未完,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