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準備你的緊急逃生背包

 

該如何準備你的緊急逃生背包

你的背包-緊急逃生背包實作教學 
日本發生9.0大地震,引起的海嘯與核能電廠危機直到今天都尚未解除。一洋之隔的台灣雖然並沒有受到波及,但這樣的警告卻提醒了我們居安思危的重要,尤其看到日本新聞畫面,災難來的時候很多人根本沒時間準備就衝出去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防災宣導中都由提到家中要準備急難逃生包的重要性。
所謂的「緊急逃生背包」並不是會噴火或是可以當降落傘使用,而是將生存與求生必須的物資、工具先行放入背包中,使災難發生時可迅速帶著求生背包逃離,提高獲救機率。筆者曾經在國軍特戰單位服役過,在每次野外訓練中最重要的一項準備工作就是「打背包」。在這裡就簡單整理一下,教大家如何花小錢準備一個非常精實好用的「緊急逃生背包」! 

首先,我建議大家找一個較大的雙肩背包(雙肩背包在逃難時可以讓你的雙手空下來做其他的事),並最好符合下列條件: 
1.
主體以帆布或尼龍等堅固的布料製成
2.
各背帶處最好有特殊縫線補強 
3.
有腰部與胸部固定帶者為佳 
4.
分隔的口袋都有拉鍊者為佳
背包以帆布或尼龍材質為佳,並具有胸扣帶與腰扣帶,且背帶部分有特殊補強。

接著,再去超市買一種超堅韌的黑色大垃圾袋(就是營業用的那種,大家應該有看過)。

把垃圾袋打開來,開口朝上,直接套進背包中成為內袋,調整袋內使其與背包形狀服貼。

然後就可以開始把求生的物品放進去,每個人的需求可能不同,但以下是我建議一定要放的東西: 
1.
一瓶2000cc的瓶裝礦泉水。 
2.
至少3天份的乾糧(很硬的那種營養口糧,請勿放麵包進去) 
3.
高能量補給食品(營養棒、巧克力,筆者建議多放些阿華田粉末隨身包,其小小一包攜帶方便且營養豐富可迅速恢復體力,最重要是直接倒進嘴裡口味還不錯) 
4.
輕便雨衣(體積小,重量輕,可以遮風擋雨,必要時還可以作為取水的工具。) 
5.LED
手電筒與該乾電池 
6.
螢光棒 
7.
哨子(當你連喊救命的力氣都沒有的時候,只能靠它了) 
8.
超級小刀(如果有瑞士刀或專業求生刀更好) 
9.
乾燥的衣物 
10.
兩條繩子(一定用的到) 
11.
防風打火機 
整齊放好以後,將塑膠袋口向上拉起,然後...打個死結!(很扎實的那種死結) 
再塞回背包內並扣上背包就完成了。

將垃圾袋放入背包中成為內袋,調整服貼後就可以開始放東西了!

東西放完後,將袋口束緊並打死結然後塞回背包,即可完成你的緊急逃生背包!
接著我要告訴大家那個垃圾袋的功能可不是僅僅為了防水而已。一旦遇到水災時把你淹沒時,背包內的垃圾袋會成為一個氣囊,向上浮起。

根據筆者之前在部隊的使用經驗,雖然內部裝了很多東西,但剩餘的空氣仍然足以支撐一個成年男性以雙手攙扶,浮在水面上(像使用浮板那樣)爭取救援。

同時,由於氣囊有背包的外層保護,不易破損,並護內部物品不浸濕。

特戰部隊會用數個這樣的背包搭配樹枝或結構,運送武器與傷患渡河。 
打包好了以後,就把它放在門口附近以備不時之需,但別忘了每年要檢查更新裡面的物品喔!

地震避難包

地牛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日本強震死傷慘重,消防署提醒民眾,

準備簡易「地震包」,強震時馬上「背了就逃」, 其中,乾糧與飲水是必備, 避難時記得一定要穿鞋、戴安全帽。

消防署表示,台灣與日本同樣位於地震帶, 建議民眾平日準備簡易「地震避難逃生包」。

若以1 人份為例, 緊急儲備物品至少要有飲用水與乾糧, 巧克力、罐頭都是必備物品, 所有緊急儲備物品必須每年檢查更新一次。

水與乾糧有多重要?

台北市消防局科長游家懿舉例,

民國88年, 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台北市東興大樓倒塌、引發大火,黃金72小時過後, 埋於瓦礫堆下的孫氏兄弟於遇難第5 天奇蹟生還, 保全性命的關鍵,就是兩兄弟身旁冰箱中剩餘的乾糧, 以及消防隊救火時大量噴灑、沿著瓦礫滴下的自來水。

游家懿指出,地震包中,除了水與乾糧, 口哨、口罩、零錢、電話卡、萬用刀、手電筒與毛毯也是基本配備。

他表示,若不幸受困,小小口哨就能吹出聲響, 不僅搜救人員易於「聽聲辨位」, 聲納探測器也容易辨識高音頻的聲響; 口罩則是用以保護呼吸道,避免吸入過多灰塵。

他指出,地震發生時,室內電話與手機多撥不通, 零錢、電話卡可撥打室外公用電話; 萬用刀及小型擊窗器可用以去除逃生時的障礙物。

輕便毛毯更是萬用「好物」, 民眾不管逃出室外或受困建築物內, 都有助於維持體溫,延長生存、待援時間。

游家懿建議,地震包內應放入簡易急救包, 內有碘酒、酒精、棉花棒及OK繃, 不過,他提醒, 「為了逃生方便,別把整個急救箱都扛去;逃生包愈重,跑得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