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5 13:39:42wanderer

【Neveralnd】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季。

她已經習慣了在 LA 的生活。開始時她很喜歡逛超級市場,因為許多日常用品的價格都非常低廉。 在台灣,健康食品常要上佰圓,容量卻少的可憐。但這裡不僅便宜,而且動輒以 KING SIZE 包裝。不過這樣到是讓她莫名其妙的買了一堆,然後再分裝寄回台灣給爸爸媽媽叔叔嬸嬸等親友團。有時候算一算郵資甚至比她買的東西還貴。可是目前人生地不熟,假日除了到處走走晃晃外,晚上的時候就是買東西了。

本來,她總以為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商店總會在傍晚時早早拉下鐵門。來到這才發現原來這裡到處都是超級市場,也有一些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例如:SAFEWAY。有時候下了班不想直接回家,就會在裡面閒晃。也不是真的缺少什麼,只是習慣在裡面兜個幾圈,看到有趣的新奇的就帶回家。只是這樣買啊買的,自己一個消耗不完總是浪費。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寄回台灣讓親朋好友開心一下,還三不五時接到朋友原從台灣打來的道謝電話。雖然因為話費昂貴總是長話短說,但是熟悉的語調讓人感到溫暖。特別是,在現在放眼過去大都是金髮碧眼的人種。

此外,在這裡容易犯一個嚴重的毛病。畢竟在台灣生活了近三十年,對於金錢的計算方式總是停留在新台幣。當手上握著美金,結帳金額瞬間從原本習慣的幾佰圓變成幾十塊,看似低消,但其實所費不眥。當她趴在床頭,一邊記帳一邊檢視購買物品時,常從一字微笑變成了皺眉。雖然在這裡的薪水豐厚,但大部份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又貢獻回了當地店家。

工作上,她也和同事們漸漸打成一片。不過開始熟捻的同事還是來自於台灣的居多。子公司並不是很大,也就分成了業務部門,行銷部門及人事部門。員工加起來也不過三十來人。不過感覺挺是多元。除了當地的美國佬,華僑或華裔約十來個,也有來自南美墨西哥人,一個高大的韓國男子及兩個嬌滴滴的日本女孩。

通常會在下班和她廝混的是一位也是來自於台灣,叫做 Erin 的女孩,但年輕比她輕了點。Erin 大學畢業剛滿兩年,當初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舉家移民到美國紐約。不過後來她為了尋求一個人的自由,所以決定從東岸飛到西岸,脫離家庭的束縛。在這之前,Erin 不曾離開家獨自在外生活過。不過 Erin 倒是不因一個人生活的負擔加重而感到辛苦,反而怡然自得的在這裡過了一整年。Erin 專長是廣告,在行銷部門負責的是文案的部分。這個新世代的小女生常說自己需要靈感,所以得大量刺激:夜生活不可少,PUB 不可不去。旅行不能沒有,書店得當自己家裡後院,酗電影像嗑藥。

Erin 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只是涉世未深,在應對進退上總是憑著自己感覺走。她已經不只一次看到Erin 跟她的搭檔吵的不可開交,有一次甚至兩個人激動到要翻桌的地步。事後,Erin 抱著她大哭,哭到妝都花了,還在她新買的絲質襯衫印了粉底口紅印,好好的一件白色襯衫就這樣報廢了。對她來說,Erin 很暴烈,但是她喜歡跟她相處。因為這樣她可以重新感受青春。

離開台灣時,母親曾說過她的青春也即將跟著她離開。

她不以為然。

青春不應該用年齡去定義。

週休二日時她喜歡跑遠一點,一個人或是拉著 Erin 兩個人開了半天的車到某個小鎮。她喜歡放鬆的感覺,所以不習慣帶任何東西,腦袋盡情放空。不過有時候她看起來像是什麼事也不做,思緒卻還在打轉。工作時她習慣衝鋒陷陣,愈難搞的客戶就愈能激起她的鬥志;因此假日時她希望自己可以不用那麼緊繃。只是有時候工作與生活是無法分的那麼乾淨。

特別是工作愈到瓶頸的時候。

身為一個好的業務人員,必須了解客戶心理,滿足客戶的需求,解決客戶的問題。而不是單單靠著三吋不爛之舌。在這裡除了語言無法像中文一樣辯才無礙,在說服客戶上的氣勢已經弱了一截。

思考模式不同也是一種大困擾。

過去她以為是種貼近客戶的表現,到了不同國度卻變成了干涉了客戶的生活了。過猶不及的尷尬,是她目前常碰到的情況。

挫折感遠比她想像的多,她總是一大早精神奕奕,一到家卻像洩了氣的皮球。有時候她看著 Erin 的情緒化心裡是羨慕的。她希望她可以把過多的壓力化作眼淚宣洩,可以任性的說哭就哭,不爽還可以耍性子。

她已經很少哭了。

上一次掉眼淚是因為,離開。之後她的淚腺又像是忘記自己的職責一樣,除了每天固定潤澤雙眼外,沒有多餘的份量供她傷心難過。

這是另一種挑戰啊!她總是不停安慰自己。

選擇後,沒有後悔的餘地。是另一種激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