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9 16:34:22丹得

探討失敗,我的星期五們

20040924 滑板
01. 滑板有許多有趣的性質。
02. 滑板玩法與技巧整理:(主要來自http://www.prosports.com.tw/B2.htm
轉彎:平常習慣用哪隻腳撐滑地面,放在板尾翹起處,並且施加壓力,而另一腳微微抬起,當板子會稍微斜翹起,此時以手和身體再加上腰的力量做適當的旋轉,盡量以身體轉動的力量去控制轉彎的角度大小。
停止:一、直接從滑板下來並且拿起板子,或用平常撐滑地面的腳根磨擦地面使速度減慢;二、用後腳將滑板翹起處用力壓下,使板子成45度立刻停止,但以這種煞車方法,會使板子底部的末端磨損得很厲害。三、先跳起並接住板身;或以重心腳踏在板子前面的翹起處,另一隻腳抬起一點點,並用轉彎的方法使板子以很快的速度橫向滑行,而此時身體則需向後仰,這樣便可以一下就停止。
Ollie 豚跳:後腳放於翹起處,稍微懸空(後腳一半在板上,一半懸空),另一隻腳放在左右四個螺絲的正中間(或向前靠一點,但不要超過前面的螺絲),腳尖最好不要超出板子邊緣。
Kick flip:跳起的0.5秒後,用“前腳”往板子的邊原踢出去(用腳尖踢你背後的邊緣)讓板子轉之前一定要往上跳。
Front side 180 ollie(180跳躍):慢慢滑,身體稍微向後傾,後腳稍微壓下翹起處讓板子刷出去,前腳順勢拉回來。腳在跳之前要比一般跳站的分開一點,最好是後腳站在翹起處,而前腳站在四個螺絲上(前腳腳間要超出板子邊原一點),熟練後;可以試試將前腳站的跟“跳躍”一樣的位子。
Shove-it(180轉板身):後腳站在翹起處,腳尖要超出去,而前腳站在一半在過去一點的位子,然後兩腳同時用力(兩隻腳一定是往不一樣的方向出去),用的力要一樣大,板子就會在你的正下方轉。(後腳會有點用腳間用“挖”的)跳起後身體是正面落下,如果要用跳的,那後腳就要踏得很用力。
180 kick flip:站好kick flip的位子,接著使用shove it,馬上往板子的邊邊kick出去,膝蓋彎曲兩腳縮起,往板子會停的地方站上去,kick一定要非常用力,人一定要飛很高。
Half-cab kick flip:往反方向滑,彎曲膝蓋,準備使用180 Ollie,跳起並且旋轉身體,在空中時kick並且在空中站回板子上(越快越好),身體再轉沒轉完的角度,落地繼續滑,身體一定要跳很高。
50-50:滑靠近桿子或椅子等,起跳並跳上這個邊,要對得很準用輪架切,前腳要在前輪正上方而後腳要在四個螺斯及翹起處的中間,先讓板子自己滑一段(要跳之前速度要夠),在快停時身體保持在後腳正上方並且施加壓力讓板子滑到底,接著後腳踩下讓四輪同時落地。在切時身體絕不能向前傾或太後面。
Nellie:和Ollie很像的形式。讓板子往後退(練習後退的平衡感),或練另一隻腳的 Ollie(正常滑時身體直接移到前面),接著使用 Ollie但身體在跳起時先往滑行方向傾斜,跳起時再往反方向傾並用力往上跳,其實這便是反方向的Ollie。
03. 滑板運動雖然蘊藏了許多力學的原理,卻不容易定量分析。本來想用數位攝影機攝影後用速度來分析,但研究的對象難找,遂作罷。

20041001 雙颱效應
01. 近來颱風頻仍,損傷慘重。其中,雙颱為一熱門話題;若兩個颱風處在不遠的地方,會造成互相牽引而轉向,或者對颱風的大小發生影響。
02. 什麼是藤原效應?(http://content.edu.tw/junior/earth/tp_tm/new/item0402/knowledge/w59.htm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2.asp?No=154077&Object=sabbs&TopNo=49103
  日本氣象學家藤原最早研究此種雙颱風旋轉現象,故稱為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發生時,常見的情況有以下三類:
一、主導體牽引較弱者移動
  比較強勁的那股熱帶氣旋(主導體)會影響那股比它弱的熱帶氣旋的移動方向,這時比較強的那股熱帶氣旋會另那股比它弱的熱帶氣旋繞著它的環流反時針旋轉(因為北半球的熱帶氣旋是反時針方向旋轉的,但在南半球,由於熱帶氣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情況相反),直至大對小的影響力減弱為止。若主導本身亦受著大範圍的引導氣流影響,則較弱的熱帶氣旋對主導體的影響會很小,可以假設是主導體單方面牽扯著弱熱帶氣旋走。(例子:2000年的桑美和寶霞)
二、兩者合併
  如果條件適合的話,比較強勁的那股熱帶氣旋還會把小的熱帶氣旋吸收或合併,情況就如1999年初的瑪姬把南海的低壓區吸收一樣(但要距離夠接近,及那股弱的熱帶氣旋不受其他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才行)


三、兩者互旋
  如果兩者強度差不多,那麼,兩者便會互相圍繞一個共同中心旋轉,直至兩者受到其他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或其中一方減弱為止,才會脫離互相影響的局面。(例子:2000年的瑪莉亞和派比安)
  此外,有時兩者會互相排斥,或是一個跟一個而行,甚至乎二合為一(但這情況比較罕見,通常發生於熱帶風暴或以下之熱帶氣旋),又甚至可以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
  籐原效應另外一個較明顯的例子就是1986年的韋恩了。
03. 若我們在水槽中,使用馬達來製造漩渦,便可控制其轉速,以及兩漩渦的起始距離。使用染料地在漩渦中心,會漸漸散開,則可觀察它們運動的情形,及互相的影響。

20041022 雙颱效應
01. http://www.bio.ncue.edu.tw/c&t/issue1-8/v8-4.htm
結論與未來展望
  我們試著以理論推導出的公式,分別以洋菜、樹脂為材料,改變轉速所得之結果相互對照比較,可知所形成之曲面均為拋物面。另外分別就不同容器形狀、不同半徑之容器、放置位置改變、不同材質的容器及高速旋轉來討論,觀察所得之拋物面均為拋物面。但在液體與容器壁間發現一些不規則的現象,尚待更仔細地分析不同材料的附著力、內聚力等對其之影響。
  若我們能改良我們的實驗,利用幾何光學加以證明,確切找出其焦點,整個實驗就更縝密了。未來我們將把研究重心放在幾何光學驗證的部分,及一些現象的更深入探討。現在傳統工業均以磨製的方法製造拋物面鏡,若我們能將此技術推展到工業上的應用,對於未來天文學的研究將更有所進展。
  藉由這個作品的閱讀,可以發現,水中不但可以放馬達,亦可變馬達的轉速,而且可探討的問題還不少。
02. 然而,與教授討論結果,此實驗雖然可行,但其所耗時間過長,且器材需訂做。總而言之,太耗功夫了,不適合高中生投入心力。
03. 若想使用軟體模擬,是可行的,然而需要的知識大三方會提及,而其難度幾乎可以拿來考碩士,故不可以。

20041029 洋菜膠
01. 各種報導
http://www.buddhismcity.net/vegetarian/details/7016/
石花菜、紫菜 瘦身食物
2003年08月11日
  「石花菜」是一種附生在海岸岩石的紅藻類,體高10-15公分,成葉狀或線狀,每年5-7月是其盛產期,石花菜最主要是被用來提煉瓊脂,也就是洋菜,可說是台灣東北角海域最具經濟價值的藻類。
  採收後的石花菜經淡水清洗、曝曬、杵搗、漂白、熔煮、過濾等等步驟,便可得到純白去雜質的洋菜。
  利用洋菜遇冷成凍的特性,可用來變換食物的口感,譬如將番茄汁或泡好的咖啡、茶,混入煮開的洋菜內,再倒入模型,放入冰箱冰涼後,便可製成一道道足以戰勝肥胖的清涼點心。
  除了石花菜之外,紫菜也是另一個令人耳熟能詳的紅藻類,紫菜含有豐富維他命及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但熱量卻很低,含有豐富的碘,碘是維持人體甲狀腺正常機能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每100公克海帶熱量才只有16大卡,因此吃多了也不怕胖。
http://sbi.pccu.edu.tw/adv/project/zooplankton/nutration.html
變形蟲培養基配方
(1)米(麥片)浸出液
  以煮沸過的池水,加入瓊脂粉(俗稱的洋菜)比例為100ml池水倒入2g的瓊脂粉。乘熱倒入培養皿中,以完全鋪滿培養皿的底面為準。瓊脂硬了之後倒入已濾過的池水,至培養皿高度的一半。接著將麥或米粒切成3到4份,放置於培養皿的底部保持溫度22℃以下。每天觀察米粒或麥週遭是否有大量的變形蟲聚集,每隔10天將腐爛的麥或米移除加入新的米或麥。重覆上述的動作,一般的情況下1個月之後即可將培養皿中的一部分種源移到新的培養基繼續培養。上述方法製備的培養液主要適用於以細菌為食的小型變形蟲,若是要培養大型的肉食性變形蟲 只需將唇滴蟲 (Chilomonas) 草履蟲 (Paramecium) 四膜蟲 (Tetrahymena) 等餌料生物隨變形蟲接種於培養基上即可,至於在照顧的方法上與培養小型變形蟲一樣,不過要隨時注意餌料生物的密度,保持在平衡的狀態。
http://brc.se.fju.edu.tw/protein/purify/sdspage.htm
電泳
一、定義
  帶電顆粒在電場作用下,向著與其電性相反的電極移動,稱為電泳(electrophoresis, EP)。早在1808年就發現電泳現象,但作為一種分離方法,卻是在1937年。瑞典科學家Tiselius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台自由電泳儀,建立了”移界電泳法(moving boundary EP)”,成功地將血清蛋白質分成白蛋白(albumin),α1-,α2-, β-和γ-球蛋白(globulin)五個主要成分,為人們瞭解血清奠定了基礎。由於他的突出貢獻,1948年獲得諾貝爾獎。
  由於”移界電泳法”電泳時自由溶液受熱後發生密度變化,產生對流,使區帶擾亂,加之Tiselius電泳儀價格昂貴,不利於推廣,所以到了50年代,許多科學家著手改進電泳儀,尋找合適的電泳支持介質,先後找到濾紙、醋酸纖維生素薄膜、澱粉及瓊脂醣做為支持物。60年代,Davis等科學家利用聚丙烯醯胺凝膠作為電泳支持物,在此基礎上發展了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等電聚焦電泳、雙向電泳和印跡轉移電泳等技術。這些技術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分辨率高等優點。分離後的物質可進行染色,紫外吸收、放射顯影、生物活性測定等,從而取得定量數據。目前,電泳技術已成為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醫學、農、林、牧、魚、製藥、某些工業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實驗方法。特別是80年代以來,生物工程作為技術革命的標誌之一,許多研究的重要環節都要依賴各種類型的電泳分離技術解決。因此,電泳技術必然會在基礎生物科學的研究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以及在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http://web.nchu.edu.tw/~k12/paper20040220a.html
美容產品上市 奈米新科技產製成果《2004/02/20 中央社》
  弘光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主任張聰民表示,瓊脂本身即含水,屬於分子生物學試劑,不同於一般吸水紙或布類製品的面膜,除可承載並可保留有效成分。消費者使用時,必須讓上述兩樣物品疊置在一起,透過外包裝隔層擠壓,讓凝膜充份吸收煥白精華,再將凝膜放置在臉龐上敷用,預計每日使用達二週可見成效。日本市場的市調結果顯示,若使用四週,約六成使用者表示斑點變淡了。
http://www.ettoday.com/2004/02/29/1138-1592696.htm
美白講堂/真的能白嗎? 全看傳輸系統優不優
2004/02/29 10:01
  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講師張麗卿表示,美白成分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傳輸系統是未來美白科技的戰場,要怎麼有效的把成分送到目標區,是目前業者與學界都積極發展的方向。
  要讓美白成分能穿透表皮細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說要成分深入細胞且被吸收利用。張麗卿解釋,表皮有一層脂質抵抗外界髒污的侵入,這層脂質也會阻擋美白成分的進入。業界目前多利用以微脂囊包裹成分,讓成分在輸送過程中能穩定;或將成分奈米化或微乳化,使成分的分子小於細胞間隙,讓成分能不被表皮與細胞阻擋。
  選擇親水性的載體以載附成分是目前美容業界最新的發現,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系主任張聰民表示,原本應用在生技實驗上的「瓊脂」現在也使用在美白產品中,因為瓊脂具備類似親水性的特性,與肌膚水脂膜接觸後集會產生牽引作用,讓美白成分有效的被導入細胞中。
  另一種新的傳輸系統則是採用多層包覆膠囊系統,張麗卿解釋,這種做法將成分微顆粒化且具備雙層液晶結構,同時具備傳送的深度與有效吸收,能供給皮膚脂溶性與水溶性營養需求,讓成分能更安定的送達黑色素生成的區域,直接打擊可能要冒出頭的黑色素。
02. 發現瓊脂雖然是個值得探討的主題,然而其可行性甚微,若一心一意探討它的光學性質、比熱、凝固時的各種現象、融化狀態的流體性質,不太有發展空間,而且了無新意,故宜另作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