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7 15:31:03

吳哥故事---巴肯寺



沿著此步道走約十來分便可上巴肯寺, 但出發前天空灰灰的, 不曉得今個兒的有沒有運氣見到夕陽呢!




剛前爬的山是巴肯山, 看到了這樓梯那就是到了巴肯寺. 亞松華曼一世選擇以巴肯山作為國都中心的理由,主要是避開洞里薩湖季節性的氾濫.




一上來便看到這呈現橘色的太陽, 心裡慶幸著, 沒能在吳哥窟看到日出, 但卻有幸在巴肯寺看到日落.




這兒是有名的看夕陽景點, 所以人多那是一定的. 有些人早早就來選好最佳位置, 然後坐下來慢慢欣賞日落. 我們上來時人就這麼多了, 陸續的又慢慢來了一阰又阰的遊客.

 




遠眺四周景色. 巴肯山是附近區域最高的山丘 , 在這兒也可看到洞里薩湖也能看見吳哥通城和吳哥窟呢! 最前面那三角屋頂下是佛腳印. 右手邊那座塔是藏經閣. 講到藏經閣, 也順便來講講柬國的歷史文獻是怎麼做的, 古時的人將文獻刻在葉子上, 再用木碳塗上, 刻上的字跡便明顯多了. 在問題在數百年後, 這些文獻早就成了乾葉, 完全無法辨識出字跡. 而後來的歷史說法都是一些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們的推測說法, 所以旅遊書上寫的版本都不一樣, 然後書上寫的可能又和導遊講得不一樣.





夕陽下的我們. 後面是巴肯寺主塔.







無論從那一面看巴肯寺, 每面都會看見其中的33座塔, 33也象徵著古代印度教的主神明數目, 也因為巴肯寺以塔多為名, 因此有另一名稱 " 塔林 ".





如果這世界只有黑與白, 那夕陽就是這顏色這感覺.






天堂門.





好不容易等到我們可以和天堂門來張合照.





天堂門後那根圓圓是林迦. 當時在拍時沒發現, 是拍完看照片時才發現的.





當地人民在此地面發現左腳的巨大腳印, 在數百公里前的粒支山同樣發現相同大小的右腳印, 根據模型用水泥做成模型.





巴肯寺共有七層的正方形平台, 這七層塔代表印度教裡的七重天. 階梯設計梯數設為11, 9, 7 ,5 ,5階.





夕陽已落, 上頭仍還有遊客 , 是依依不捨嗎?





我們幾乎是最後一群遊客, 也確定沒有大象行走 " 象路 " , 畢竟跟著一群正要下山的遊客後面, 走在小路上難免會有沙塵, 所以珍妮佛帶著我們走這條shortcut下山 , 但因四週都是樹木, 走到一半, 覺得天色挺暗的, 還好喆瀅有帶小手電筒, 或多或少的也照亮了些路面.

柬埔寨這堆疊出來的歷史奇蹟 , 真的有別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自助也好, 跟團也好, 找個時間去拜訪她吧! 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