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7 16:49:42王御風

打狗歷史(三):柴山歷史(上):名稱與傳說

柴山歷史

柴山位於高雄市區西邊,與台灣海峽為界,是高雄最高的山脈,由珊瑚石灰岩構成,南北長約十公里、東西寬約二公里,最高峰海拔三六二公尺,可說是高雄市的屏障。

位於高雄港邊的柴山,也是高雄市最早開發的地區,從史前時代的打狗社,一直到現代人人喜歡去的柴山自然公園,數百年來,人來人往,也等於是高雄市發展的縮影,也難怪它被高雄市民稱為「寶山」。

複雜的柴山名稱

如果問問高雄市民,「壽山」、「萬壽山」、「柴山」、「打狗山」在哪裡?很可能會得到許許多多紛異的答案。而實際上,這些名稱所指的,都是同一座山,也就是本文主題的柴山。

仔細算算,柴山歷年來的名稱至少有十三個:打狗山、高雄山、高砂山、虎仔山、打鼓山、鼓山、埋金山、耶普山(猿山、猴山)、柴山、麒麟山、蛇山、壽山、萬壽山。以下就順序,一一介紹其原由。

這些名稱的由來,各有其淵源。與高雄地名有關的自屬打狗山、高雄山,柴山為高雄最具代表的山脈,冠上高雄地名,相當合理。高雄舊稱打狗,因此有許多人稱其為「打狗山」,等到日治時期,日本政府以「打狗」地名不雅,改與日文同音的「高雄」,於是又有人將其稱為「高雄山」。另一個與地名有關係的則是「高砂山」,「高砂」是日人稱呼台灣的名稱,有日人認為柴山就是早期傳說的高砂山,因此稱呼,但此說法並不流行。

從「打狗」演化而來的還有「虎仔山」、「打鼓山」、「鼓山」。「打狗」名稱由來除了打狗社居住在此的說法外,還有一段傳說。據說當年鄭成功來到台灣後,因台灣原住民難以馴服,於是從大陸運來兩隻老虎,希望能鎮壓不聽話的原住民,沒想到這兩隻老虎一來到台灣,就被沒見過老虎的原住民打傷,開始亡命流竄,一隻跑到高雄,被認為是大狗而打死,因此高雄被稱為「打狗」;另一隻歹命的老虎則跑到今日的嘉義,當地人則以為是大貓,同樣將其擊斃,這個地方則被稱為「打貓」,一直到林爽文之亂,乾隆皇對於當地居民抵抗民軍的精神「嘉其義勇」,才改名為「嘉義」,而「虎仔山」之名,也可能與這段「打狗」傳說有關,只不過主角還原為老虎。

至於「打鼓山」,則可能是由「打狗山」的音輾轉而來,但也有一說是高雄港口內有巨石,行船相當危險,因此船隻經過時,都要打鼓求神明保佑,因此才有「打鼓山」的名稱,後來更進一步簡化為「鼓山」。而這兩個名稱也相當程度成為當地的代名詞,例如每年舉辦的「旗鼓節」,「鼓」指的就是有「鼓山」之名的柴山,而柴山所在的行政區域,更乾脆稱為「鼓山區」。

柴山的傳說,除了「打狗」外,最有名的就是海盜林道乾(事蹟詳見後),相傳林道乾的妹妹在柴山埋有黃金,因此柴山還有一個名稱叫做「埋金山」,述說著這段故事。

在地名、傳說之外,柴山還有以其「物產」而取的地名,分別是耶普山(猿山、猴山)與柴山。「耶普山」Apen bercht、Apen bergh之名乃是荷蘭人統治台灣時期所取,其名就是猿山、猴山之意,名稱來源自然是柴山著名的台灣獼猴。至於目前所慣用的「柴山」一名,則是因為柴山自荷蘭時期,就是以出產薪柴聞名的山脈,一直到清末、日治初期,因為被砍伐殆盡,柴山才不再以此著名。

柴山還有兩個比較難歸類的名稱:麒麟山、蛇山。「麒麟山」之名可能與風水有關,柴山一向被堪與學家認為是高雄的龍脈,而麒麟為神靈,故有此名。至於蛇山則是柴山的支脈,但時常有人弄混,認為也是柴山的另一名稱,甚至在方志(鳳山縣志)上也記載,但實際上兩者應不可混為一談。

最後兩個出現的名稱:壽山、萬壽山,則與政治有關。昭和天皇任太子時,曾赴台灣遊歷巡視,到達高雄時,住在柴山上,正好又逢其生日,於是當時的台灣總督田健次郎將柴山改名為「壽山」,並設「壽山紀念公園」紀念此事,使得壽山成為台灣八景之一。這種「馬屁文化」,不但日治時期有,改朝換代後的民國時期,更發揚光大,民國五十七年,楊金虎市長任內,同樣為了替當時的蔣介石總統祝壽,將「壽山」再加一級,成為「萬壽山」。而「壽山」這個名稱,與「柴山」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稱呼

柴山的眾多名稱,實際上也是柴山從古自今的歷史縮影。柴山的自然地理、經濟人文,乃至於政治干預,都在其中,也可讓人一窺柴山的歷史。

林道乾、打狗社與柴山

除了名稱多樣外,柴山也有許許多多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當推與柴山初期開發有相當關連的海盜林道乾,尤其是林道乾「埋金」的傳說,在四百多年後,依然傳頌不絕,讓許多人都對柴山有發財夢。

說起林道乾的故事,就必須要先簡述當時的背景。現在的台灣雖然是以漢人為主體,但實際上,台灣雖然與中國大陸很近,但因為航海技術及台灣並無中國所需物產的關係,在明朝之前,一直都沒有往來。在此時期,居住在台灣的民族,是航行於太平洋、印度洋間的「南島民族」,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知的高山十族原住民及平埔族的祖先,而居住在柴山附近,就是其中一支,馬卡道族的打狗社,打狗的名稱一般認為就是因此而來。

這種台灣與中國大陸不相往來的情形,到了明朝有很大轉變。建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對橫行海上的日本海盜束手無策,決定實施「海禁」,不准中國沿海的居民出海。在此政策下,影響最大的是原來蓬勃發達的國際貿易,從此生意人不能自由自在進出中國港口,相當不便。他們為了生存,最後都變成海盜,在海上走私、搶劫,當時大家都叫他們「倭寇」,所謂「倭」指的是日本,但實際上,這些海盜,中國、日本人都有,到了後期,更是以中國人為主。

這些海盜,多半在海外或外島建立大型基地,而台灣,不但與中國沿海距離不遠,再加上明政府在此並無駐軍,自然是海盜集團建立基地的最佳地點,成為海盜的樂園。

在這些到達台灣的海盜當中,初期就以林道乾最為有名,他也留下了相當多的傳說。林道乾一開始是在福建、廣東沿海活動,後來受到明朝大將俞大猷追擊,相傳逃到了打狗(高雄),林道乾在大海航行時,就是因為看到港邊的柴山,才會前來打狗。林道乾到打狗之後,就將他在海上劫掠來的黃金,分裝在十八個半的藍子中,藏在柴山中。

有一天,林道乾碰到一個法力高強的道人,他仔細端詳林道乾之後,表示林道乾有皇帝命,只要照著他所說的方式去做,就能成功。這位道人交給林道乾三支神箭及一百粒白米,告訴林道乾要將神箭擺在神桌上祭拜,並且口含一百粒米睡覺一百天,在最後一天,聽到錦雞啼叫後,就要趕快起床,向西北方,京城的方向射箭,這樣就能將皇帝射死,乘機奪取天下。

林道乾聽完之後,相當高興,回家馬上告訴妹妹金蓮。林道乾家中有隻錦雞,是林道乾到柴山打獵時捕獲的,這隻錦雞是群雞之王,在它啼叫完後,附近的雞才敢啼叫,金蓮一聽,馬上用黑布罩住錦雞居住的雞籠,讓錦雞以為天沒亮、不敢啼叫,附近的雞也因此不敢啼叫。

這種情形過了九十九天,到了第一百天的晚上,金蓮想到計畫就要成功了,興奮的睡不著覺,把錦雞從雞籠抱出來撫摩,九十九天沒有啼叫的錦雞,發現金蓮醒著,以為天早就亮了,於是「喔喔喔」的啼叫起來,附近的雞也就跟著叫了起來。

聽到雞啼的林道乾,也以為天亮了,趕忙起床朝京城方向連射三箭,三箭都命中皇帝上朝時所坐的龍椅,由於時間太早,皇帝還沒有上朝,因此沒有對皇帝造成傷害,等到皇帝上朝後,看到龍椅上有三隻箭,箭上還刻著「林道乾」的名字,知道林道乾要謀害他,相當生氣,於是調集軍隊,攻打林道乾。

林道乾聽到消息後,相當著急,決定第二天一早離開打狗,林道乾並吩咐金蓮要照顧好錦雞,不要再延誤軍機。金蓮為了讓錦雞一早能準時叫醒大家,特地將它餵的飽飽,沒想到錦雞因為吃的太飽,昏昏沈沈睡死了,直到天亮很久,官軍船隻已經將打狗港團團圍住,錦雞才大叫。

林道乾看到錦雞兩次將他計畫搞砸,一怒之下殺了錦雞,而金蓮也對自己破壞大事,感到相當羞愧,向林道乾表示不願離開,要留下來固守埋在山中的銀子,趁著林道乾不注意,拔劍自殺身亡,以幽魂鎮守柴山中的寶藏。

林道乾在官軍包圍下,無法離開打狗港,眼看就要束手就擒了。在這種情形下,林道乾向天祈禱,突然若有所悟的拿起寶劍向高山一指,高山就「轟隆隆」的開始分裂,海水紛紛湧入,林道乾的船隊也趁勢從這個縫隙逃走,林道乾在離開後,從海上望著柴山,告訴妹妹金蓮,日後若有人能將這個縫隙補起來,就可以將寶藏交給他。這個縫隙,也就是我們在西子灣邊可以看到的高雄港第一港口。

這個結合了神話與高雄開發歷史的傳說,可說是高雄最著名的歷史神話故事,也因此,寶藏的下落,還一直有續集,有傳說樵夫、少女在山上遇見身懷白銀的女子,或是說白銀已被日治時代採水泥的淺野公司發現半籃,僅剩十八籃。

除了這個浪漫的傳說,林道乾到達柴山還有另一說。許多古文獻記載,林道乾到了柴山後,為了要修船,大殺打狗社原住民,取其血修補,這也使打狗社原住民開始逃亡,遠離家鄉,雖然一直有人認為此說可信,但缺乏有力證據支持下,還是應以傳說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