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等無分別為解脫之道途
每天都有很多資訊在我們的眼前,那麼,有多少資訊影響了你,又有多少資訊只是資訊。
譬如電視劇,你是深入其中,還是只是看看。
看到很多狀況,我們都習慣批判一番。對電視劇編劇批判不合理;對綜藝節目批判不夠精采;對新聞報導批判太無聊。我們也可能生起先入為主的想法,譬如,憑什麼績效不夠本的公務員可以加薪?(績效的定義人人各異)
外在的情境如果無關己身,人往往難免自以為客觀地批判、分析著一切。不是有句話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嗎?但如果情境與自己息息相關,那又何止如此,可能哀怨著、憤怒著,或是雀躍著、期待著,還是思索著哪個有利己、哪個不利己。
我們是這樣的,投入這一切,輕重這一切,分門別類這一切。
我們看著這一切同時自然而然地評斷這一切;相對自身發生的一切亦自然而然地影響我們,並令我們不斷地反應。
這些錯綜複雜的反應如網交織,成為我們眼下這些錯綜複雜的業力網。
如同我這長篇大論。
有沒有可能
不去評斷,試著不去評斷自己不理解的事情。
試著不去評斷根本毫不真實的事情(如電視劇劇情)。
試著不評斷因果循環、相生相應的事情(如公司裡和我最不對盤的人,在職場對我造成的影響)。
試著不評斷身旁朋友,不要忌妒也不要羨慕。
平等地看待,這些並不平等的狀態。
煩惱之所以成為煩惱,即是在於關注錯了方向,而這個方向是朝著自己所貪溺、所不想失去的一種輪迴裡的美好。
平等地看待這些自己想要的輪迴裡的美好,這或許是一種令人憧憬的美好,但不管美好輝映了誰,美好仍是美好,是一種幻影的美好。
愈想試著掌控,愈被掌控所挾持。愈以己見介入,愈沉淪其中,無法自拔。
平等地回應對現象上的區別,直驅最終的美好,恰恰是解脫的道途。
在身為人的價值面向上,以一種平等、慈悲、無私的愛去愛,是道途的投射面。而解脫的核心則是,以道途回到原點。
因沒有「我」的概念,故而走上平等無分別之道途。
至少我應該,如宗薩欽哲仁波切所教導,在一切分別念生起時,在貪嗔癡慢疑發作前,我可以先置入一個慈悲的意念,讓慈悲成為一個善因。願我一直牢記,直到成佛。
上一篇:因信心具足生起解脫之因
下一篇:資糧為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