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還是出離?
那天上課很想問一個問題,我記得老師以前上課時有講過。但講得當時只覺得「噢,是這樣的說法啊」卻沒有任何通達的體悟。
我們遇到不想處理的狀態就會習慣逃避,從這邊逃到那邊。許多人選擇佛教或宗教的原因之一就是抱持著一種逃避的心態。所以我想問:
我們如何得知出離不是另一種逃避?
我們如何得知出離會比逃避現實好?
我們如何得知這是出離,而這是逃避?
那天,聽到一個法友說起法王的開示:不要從一個痛苦的深淵跳到另一個痛苦的深淵。
突然有種驚醒的感覺。
不禁捫心自問,我是在逃避現實,還是真的有信心走向出離?
極端的逃避是自我結束生命,以為這樣痛苦就會結束;或是把痛苦源去除掉,於是殺人;或是害怕孩子或另一半留下來承受痛苦,所以自我結束順道殺了自己的小孩(或親人)。那些因為痛苦而活不下去的人,從死亡中真的解脫痛苦了嗎?
逃避可以不再痛苦嗎?真正解脫痛苦的方式是什麼呢?
於是我想到佛陀「初轉法輪」的精要。
什麼是苦?為什麼有苦?苦從哪來的?怎麼去除苦?
這是佛法入手,入我們生活的第一層關鍵。
人心不知足,故而常常生起一種匱乏感。這是表象的苦。因為得不到或者失去了,然後衍生痛苦。譬如,遇到不舒服的狀況,不想處理的狀態,我們會閃躲、逃避,閃躲逃避不了,就會不甘不願地接受,或是怨天尤人,更或是發生衝突。說真的,自己大概就是在這幾種反應中,周而復始。
因為我從未真正的出離。
不能觀見本質,每每在狀態下就容易有情緒、感覺的起伏。跟著把這些感覺、情緒當成是真的,輕易陷入其中,然後於匱乏中不斷渴望,不斷貪戀,不斷煩惱。於是有了更粗大繁重的執著,與因為害怕承受痛苦而產生的逃避。
然而「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極端的逃避可能引發更大的痛苦。面對現實,面對痛苦的種種,其實是有辦法的。
這個辦法的關鍵就是-能否放下對自我感受的執著。愈是貪著自我的人愈是對痛苦感覺強烈。想想這點很悲哀啊!已經因為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痛苦不堪,同時並不明瞭自己的感受並非真實不變所以無須痛苦的真理。這就像以幻為真,以真為縛,綑綁自己的不是痛苦而是自己的執有。
承擔並不痛苦,人有承擔才有成就。所以,親愛的爸媽,帶著您的孩
活著,承擔我們的課題。成為我們該有的狀態。菩薩是一條最好的選
面對痛苦,必須生起真正的出離心。因為真正痛苦的根源,是對自我的執有,對現象的執有。而出離,就是對自己的種種執有生起悲心,生起「這些帶來痛苦的執有是毫無意義」的智慧。
出離,非逃避,而是從承擔到成熟。
願我生起真正的出離心,願眾生從種種痛苦的幻象中出離。
活著,出離。活著,自在。活著,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