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8 20:34:17秋拓

重讀〈師說〉

    2010年,我在萬華某家補習班任教國文老師。印象裡,跟學生存在著一段對話。

    我:「你們不覺得某某老師很棒嗎?」(某某老師是教理科的老師。)

    學生A馬上反駁:「為什麼?我覺得還好啊!」

    我:「他是音樂系的,主修作曲,多才多藝,書也讀得多,可以教理科,教文科也行。會玩,又能兼顧課業,動靜皆宜,重點是,他總是對於他的夢想努力實踐,現在也在準備其他的考試,雖然很忙,但這種人,我覺得很厲害!很棒!」

    看著我講完這番話後,其中一位學生B就說:「老師,你不是也可以嗎?」



你不是也可以嗎?.JPG

    同一年,我與王大娘相識。她是我的上司。她曾經以一種嚴肅的態度對我說:「你會後悔當一個人的老師。」那是一次我驕傲著擁有老師身份的時候,她冷眼。

    如果問我現在後悔嗎?

    我會說:「後悔。」(但仍是驕傲著。)因為當一位老師由來就不是解答問題,教導那些未知的種種,昂然向前,而是不斷地回首已知的過往,強迫自己逼視、解構,從中,問更多更多的問題。

    如同韓愈的那個嘆息:「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何也?他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一位老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道,授業,解惑也。」一位老師的責任也是,解惑之前面對惑、懂惑、支解惑、傳達惑。

    他沒說,老師的心裡,有更多的惑。在那些教導之內,之外。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JPG

    「古之學者必有師」,時換至今,「今之學者也有師」,而於我看來,更重要的是「今之學者也是師」,無論那個學者是為聖人或眾人或愚人,那個「師」的身份,再也不是絕對與唯一,是流轉在這些人的學習之間、疑惑之間。韓愈說:「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那個「道」、「術」、「業」更說明了那些經歷與故事的重量,哪怕僅僅只是天外飛來一筆那一句話的啓發:

    「老師,你不是也可以嗎?」



老師,如是而已。.JPG

    在貓陶鷹工作室裡,我從不稱呼王大娘為老師。

    那是因為,在最後一次回高中母校帶領社團課分享時,一位遲到的學生衝進教室,直奔講台,對我說:「老師,你點名了沒?」

    友人聽此過程,只說:「以前被稱呼老師會覺得是一件很榮耀的事,但現在怎麼深覺悲慘?」

    我對那位遲到的學生說:「麻煩你,叫我學長就好。」

    (我心想,再叫我老師就記你曠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