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1 14:08:38文化護照小天使

台北古廟本事:艋舺祖師廟

台北古廟本事:艋舺祖師廟

時間:2010/6/6(日) 15:00-17:00

帶路人:李乾朗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62

參加人數:43

活動紀錄:

    比起龍山寺成為香火鼎盛的觀光景點,祖師廟跟青山宮反倒像是艋舺人厝邊的廟宇,兩間廟附著著較多艋舺人的感情,有人說龍山寺變的像外地人的廟宇,祖師廟和青山宮則是本地人的廟宇,但最近因電影「艋舺」在這兩地取景拍攝,使祖師廟跟青山宮聲名大噪,尤其是祖師廟,許多人到這裡模仿太子幫結義的情節,但卻還是不認識祖師爺究竟是何人,也不知道祖師爺的傳奇故事,今天就跟著李乾朗老師從歷史、建築的角度認識艋舺祖師廟吧!

 

    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普足,是宋代福建高僧,為鄉人祈雨居於福建安溪縣蓬萊山清水岩,因崇山峻嶺之地不容易被官方管理,因此當蝗災、瘟疫、旱災、水災發生時,常藉助神力,請道士、高僧為百姓消災解難,此類道士、高僧因對社會有貢獻,圓寂後百姓將之供作神明,藉以感念他的功德,類似一種靈魂崇拜,像保生大帝即是個道士,祖師爺則是高僧,於蓬萊山圓寂後,火化成舍利子,建廟供奉,台灣的祖師廟都屬於蓬萊山的分支,其中台北著名的祖師廟為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又是從艋舺分出去的,原因是中法戰爭的時候,曾有請祖師爺至淡水坐鎮,果真打了勝仗,因此現在祖師廟裡的落鼻祖師爺神像,雙月供於淡水,單月則供於艋舺。

 

    相傳祖師爺在悟道之際,有鬼怪要來搗亂,以火薰之,祖師爺不為所動,因而成烏面,成道之後收服這些鬼怪,使其侍於旁,為張、黃、蘇、李四將軍,在祖師廟正殿兩旁有四尊等人高的神像即為四將軍;落鼻祖師的由來則是因祖時爺在天下有危難發生前會落鼻預警,根據記載,祖師曾落過三次鼻,均有災難發生,李老師打趣地說,落下來的鼻子不可用強力膠黏住,以免日後掉不下來,無法預警,僅能用香灰黏住,可惜活動當天祖師爺在淡水,無法細細研究。

 

    在大致介紹完祖師爺的生平故事之後,李老師帶大家巡禮祖師廟,走入前殿,正上方樑上畫著一幅八卦,是用作避邪的,藉以阻斷鬼怪進入正殿;正殿兩旁佇立的龍柱,龍柱原則上都是一體成形雕刻而成的,根據龍身的寬度,李老師判斷這兩根龍柱的石柱本體是相當巨大的;磚雕也是祖師廟裡的特色之一,正殿兩側的牆上及後殿的牆上都可見到細緻的磚雕;另一個特點是祖師廟沒有所謂的鐘樓及鼓樓,所以將鐘和鼓懸掛於正殿樑上;走到後殿,空空如也只剩下些許的石柱、龍柱、柱珠遺跡,根據遺跡推斷後殿先前應該是供奉關聖帝君及媽祖。

 

    李老師也述說了當年三邑人跟同安人頂下郊拼的械鬥波及到祖師廟的故事,原住在艋舺舊街區、淡水河沿岸一帶(稱頂郊)的三邑人,與住在八甲莊(現老松國小一帶,舊稱下郊)的同安人,因爭奪碼頭使用而發生了衝突,兩地中間隔著安溪人的信仰中心艋舺祖師廟,且池沼遍布,難以發動大規模的攻擊,因此三邑人向安溪人提議燒毀祖師廟借道通行,並允諾戰勝後必將幫忙重建祖師廟,果真頂下郊拼械鬥三邑人得勝,同安人敗逃至大稻埕一帶,興建霞海城隍廟,但三邑人並未協助安溪人重建祖師廟,安溪人自己籌措重建費用,而後三邑人因淡水河泥沙淤積,艋舺碼頭不堪使用,船隻改停至大稻埕,取代艋舺,同安人因此重新取得商機,有些民眾打趣地說,應該是遭到神明懲罰了。李老師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帶大家認識艋舺祖師廟的歷史,在他精采生動的解說下,大家聽的意猶未盡,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也熱心為大家解答,透過老師的解說

使民眾更加認識祖師廟,在這樣歡愉的氣氛下為活動劃下圓滿的句點。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