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11:06:46文化護照小天使

文獻生活體驗漫步:劉克襄──艋舺古街行

文獻生活體驗漫步:劉克襄──艋舺古街行 活動紀錄

艋舺老區域城市新探險

時間:2009/7/1815:00-17:00

帶路人:劉克襄(自然人文作家)

集合地點:捷運龍山寺站一號出口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內容:每位文人作家心中,有著不同的艋舺,有的重視歷史沿革,有的重視街坊故事,有的重視傳統小吃,在劉克襄的心中,艋舺的古街上,又會有怎樣的都市探險在等著大家前來一探究竟?

報名人數:132

參加人數:58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諺,同時也說明當年的萬華是台灣的商業中心,但昔日的風光而今祇能見到凌亂的街道、斑駁失修的建築。但目前大多數人對於萬華的印象總是圍繞在華西街觀光夜市或著名的龍山寺,但早期繁華的大萬華地區的範圍包括梧州街、廣州街、三水街等地,卻洗盡鉛華被人民遺忘在回憶中。今日,劉克襄老師要引領民眾深入艋舺老街內,再次尋幽探訪昔日的糖廠、中時大樓、大理成衣街等。

 

例如:1、大理成衣街,台灣第一座成衣批發市場,是台灣成衣業的發源地,以萬華火車站、大理街為中心,向外擴散,聽劉克襄老師說,在極盛時曾有上千家之多。2、糖廓古月台。民國2年,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台糖台北倉庫前身)在大理街一帶開始製糖,甘蔗原料來自大漢溪流域及鄰近的萬華、雙園一帶。目前仍留有三棟倉庫,可證明台北盆地蔗糖工業的發展從清代與日治時代即開始。但在古蹟保存方面,把之前的黑瓦頂就改成黃瓦頂,就稍嫌可惜。3、現在的仁濟醫院,時光嬗遞。是昔日的淡北育嬰堂。清同治年間,艋舺已是相當繁榮的都市,當時在街邊常見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助的孩童。於是政府和當地貿易商與店家,共同出力設立育嬰堂,收容無依幼童。便在廣州街原名「育嬰堂邊街」,係當時此街道上蓋了一間育嬰堂,(類似現今孤兒院);育嬰堂於日據時代(光緒25年間)交由仁濟醫院管理,目前僅保留紀念碑,供人留念。

 

劉克襄老師有特別提到,艋舺地區的居民有相當大的在地認同感,居民與居民之間有很強的向心力,以至於當外來文化或外地人想深入其中時,在剛開始會發生排外現象,比如說:「基督教長老教會」, 又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艋舺教會,於1877年由加拿大來台傳教的馬偕牧師所創立,馬偕來到艋舺傳教、建教堂之初,遭遇到相當多的挫折,而排外的居民甚至將教堂拆得片甲不留。

 

參加民眾資料及建議:

參與民眾多為20-50歲左右,女、男性各佔五成。

參與民眾陳玲惠反應:「今天劉克襄老師所帶領的漫步路線,是平常時日在萬華地區不會逛到的地方,要不就是平時走過路過也會錯過的精采景點歷史。今天,我真的是獲益良多。」

 

媒體報導:《公共電視》、《輔大校園廣播》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