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1 14:34:09M-I

這些年所收集的書 書目 何去何從?

學校都一聲不響的開學了,今天應該也正進行反壟斷媒體運動。
下篇文章,想寫寫我喜歡的處女座的歌姬 名人之類的。

開宗明義,今天要說說有很多國外正在施行、而且很值得台灣參考的方案,在台灣不能得以試驗、甚至施行之緣由。

  93軍人節,還真的要去教召= = 想笑就笑吧wwwww
教召當然比以前好很多,但這並不能替其存在合理化。

=  =  =  =  =  =  =  =  =  =  =  =

就像消防員在高雄抗議遊行,就有個一臉看就知道是正義小超人的「民眾」對著消防員嗆:「一個月賺七八萬還來抗議」 無聊

  然一般人也都會覺得罵的好吧?而這卻不影響其工作內容的不合理

「科技業」表面上的高收入,其血汗真面目不是早就廣為人知了嗎!!所以護理人員,既沒有高收入,也沒有合理工時。所以要等到護理人員都罷工了,其他行業才可以罷工嗎?

我覺得對於抗議這種事,我們不可以抱著「最血汗的先抗爭 其他的都沒資格先抗爭」心態。這不但沒有邏輯上的先後順序,更沒有行動上的先後順序。


  再說台灣「經濟起飛」已經幾十年了??若考量一些「客觀」因素,甚至所謂震盪也算進去的話,二十年下來台灣的基本工資應該是多少?

  我想一個月最低三萬都不過分。這種正義小超人訴求的絕非台灣人整體的向上提升,而是整體向下看齊


  他們的眼界也僅只薪水而已!所以那些大老闆企業家所得的錢不是領薪水的,他們就不知道要罵!
古云:竊鉤者誅 竊國者侯,正說明了這種人的心態!

也正因為他們心知肚明他們攻擊一個無關緊要、搔不到癢處的目標,近而敢於大鳴大放,成就自己(自以為)的高道德倫理!

  再來。有人沒工作,這筆帳該算在消防員身上嗎?

  通常這類只願意罵的爽爽的,不願去趨近社會現實的人的「標準答案」,最後都是怪求職者自己。
然而一旦又有公職、教師、學生上街抗議,這種人又要出來爽爽罵、罵爽爽了。


 工作,一個蘿蔔一個坑;只有羅蔔沒有坑,行嗎?
還有人力銀行幫忙造假坑,讓蘿蔔碰水泥地:「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使役最多的人」。 不去罵他們,誰無聊?


你想,
為什麼常常報導外國報新聞時突槌呢?

為什麼台灣報導新聞不曾突槌呢?


  之前日本某電視台有位新進女主播連連吃螺絲,臺灣人酸她不專業,而日本人卻說她萌到不行呢........
  當然,任何人都能說台灣人管理的很好。然而管理的鐵網太過牢固,正為問題之所在知道嗎!!

臺灣原本可以不用像台機械的。正是運轉太像台機械,所以臺灣人就像電腦的CPU不斷的在操、不停在多工下一個、下下一個TASK.....



不停運轉,引用Niklas Luhmann的系統理論來說,就是陷於不停的套套邏輯中:永遠只指涉於自身(組織價值)而走不出去

 然而Luhmann所說的演化是什麼呢?指系統內符碼的更換:系統的符碼、有機體的符碼以及意義的符碼

在這三種系統類型中更動,即是魯曼說的「演化」。
 然而企業與管理學,不承認第三種(即意義系統),他們要不把社會看成機械,要不看成有機體


    =  =  =  =  =  =  =  =  =  =  =  =



在瘋狂浪潮的「當責」、「問責」之下,企業成功把一切責任都轉移到其他部門:政府與人民身上。
人民為何不能說服自己,奪回不要共體時艱的權利呢?

 明明擁有全台灣最多資源與凡事優先的優先權............卻事事都得以掛無事牌!而從來只有經理接即可以「當責」別人,從無任何方法可以叫這些法人企業負責!


  所以本人非常重視「法人(universitas)非人」這個觀念。因為傳統的自由主義說政府不應限制「人民」的自由,結果搞到人人皆不自由。何也?因為錯把企業當成「人民」也。



  雖然在台灣,台灣人還是把國家(國家是法人)當成至高無上的。但不代表台灣人將企業放置在國家之上!

如何說臺灣人依然敬畏國家?從服兵役與繳稅,台灣人從沒有意見可見一斑。

如何說台灣人沒把企業放置於國家下?從只罵政府、紙要求政府好心、可憐、施捨些恩惠給人民可見一斑。


  我們不能看到企業界的魔爪是這麼穩固的支配台灣,所以就反過去認同企業界。葛蘭西(Gramsci)的霸權理論就曾被批評說是描述了「主流階級的永恆統治」....

  如果當年黨外人士都如同今天民進黨這樣,只懂得「適應現實」、「變巧轉彎」,只懂的罵罵國民黨政府、只懂得癡癡等的政府做出改變,那還有美麗島事件嗎?還有民進黨嗎?

連民進黨都認為人民當兵是理所當然,就知道台灣國其實是喊爽的,即知曉民進黨不過是另一個國民黨。

另一個威權主義黨。


  引用Niklas Luhman:軍隊這個系統裡面,現在已經沒有了「反共」的符碼,只剩下機巧奸詐以及學長學弟制的符碼。而又是台灣這個全社會系統(Gesellschafts system)中,其他系統的「環境」,支持了其他系統的自我再製。


  然而軍隊、企業組織、教會又是很明確的他我再製(Allopoiesis)系統。在此我不想將書中所寫的東西照搬上來,只要指出他我再製系統乃是目的論的、是以外在價值決定的,所以這些他我再製系統又是互相支援、狼狽為奸的。

Luhman的系統理論與Parsons的不同,系統不會只有保持平衡。當前的資本主義一直在灌輸一種「歷史已死」、XX無用給我們這一代人。然而歷史不但不會「死」,而且所有可能性照常開放。


  系統也會「死」。而福者禍所依,禍者福所倚,盲目持存的系統(不管它是封閉還是開放)也會有泡沫化的時候。

現在的企業、以及向企業學習的政府,都不尋求「進化」(演化的不精確說詞),那他們尋求的就是泡沫化

而企業管理,以及一切邪教徒掛在嘴巴上的「生命」(其實就是在指有機體)會自己找到出路,結果黎民百姓不會因為求升壓力而找到出路,迎向家破人亡。

(....或許這與所謂的心理系統有關。魯曼的著作太多,又太大本,只能挪用他的思想,不可能完全借用到他的思想)


 很值得台灣參考的方案,在台灣不能得以試驗、甚至施行,原因即在於:
1.不斷給予人民任務,讓他們只關心下一個任務,全國上下一心盲動瞎搞。

2.認為目前所有的符碼都要照樣複製,不允許台灣社會演化。

3.相信給人民壓力,人民"自然"會像個有機體自己找到出路。

4.相信台灣是個完全孤立的國家 外國發生所有事都只是楚門的世界,台灣不可能與外界有任何關係

  待過外國的人對台灣薪資這麼低感到不可思議,可他們的話一個也沒引用:他們體驗過真正的「正常」,卻怕回台灣被說成「驚艱苦」(台語:怕苦)。


  再看看,除了馬祖博弈案通過、以及一個呆呆不明事理被蔡同榮抬來為保外就醫抬轎的,有多久國際社會沒對台灣發表意見了?


再進一步想看看,政府一味開放、開放、在開放,吸引了多少「外資」?



唉!還不都外皮台骨嗎!究竟還有什麼理由要讓那個產創條例繼續生存下去呢?
也不只我再自家說,有多少人再三提及要止血、止血、止血!要廢除產創條例,為台灣人止血!


  一如Marc Leroy在《關於稅,你知道多少?》(M某之前都直接用《稅的社會學》稱呼之);
不要再盲目維持繳稅的現狀,就算很辛苦的維持了,也只是維持一個不合現狀脈絡的稅制而已。

他說人們不從整體思維討論稅,過度分化的結果便是落入瑣碎而無意義(片斷化)。稅被視為有各自的目的、各自的目的性,

然而政府在捉襟見肘之時,卻不曾想要用在最重要的地方上,反而挪用在某些目的上.....

他還主張老百姓也未必重視稅的重分配功能....人未必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他也是盲動。


  這些現象與我的分析相符,都是上下一心盲動盲幹、只願意照現有規矩行事;就連出事了,也都是隨便找人瞎罵、問責:罵求職者、罵外勞、罵公務員、罵老師、罵政府、罵自己,然而大家都下意識的覺得企業不能罵


在台灣講話大聲的,多半都信基督教;台灣人天真的以為宗教都是「勸人為善而已」,卻不知道基督教教義對維持這個奴隸社會有多大貢獻!





  許多知曉社會學的人,不見得有個叫做Paulo Freire的教育者,正致力於批判理論與新馬克思主義的諸位沒有做的事:如何給未來留下希望種子?


  M某快30歲了,如果我的大學生涯是被浪費掉(這些思想都在理工科的環境下接觸不到)的,而又非得在這塊奴隸市場中討生活,應當如何?


絕對不是選擇去再製、回饋放大現今這種壓迫者-受壓迫者體制,我們要確定會有個與當今30歲這個世代一個截然不同的世代。

  以及盡我們這世代可能的,將只要求、只無效批評政府的傾向矯正過來,將得來不易、維持不易的批判力道導向到企業身上

  以及將看似合理的那套「學習」等等大敘事(Grand Narrative)給放棄、或者不予增強

  不是說什麼都不做,就叫做不予增強。這就好像說,不是繼續做些日常生活的雜物,人自然會解脫成阿羅漢、成佛陀一樣。我們需要有個「法次法向」,就算人類無法即身成佛、當下即悟,也保證有個漸修成就之法。


最忌像基督教那樣,整個教義就只有個上帝,所以更鼓勵教徒去鑽營(「學習」)市場競爭。這些早在韋伯就看出了清教徒(新教徒)就是這麼一個東西!




 有時會想,我死了之後這些藏書的前途何在?

吾人非藏書家,然而書的價值不應該由數量來決定。而且,我所藏書並非每本都很容易獲得...........

  為何這些書印書量總是這麼少、而且售書地點也這麼少?都尚且還不能確認自己到底掌握了在台灣出版的百分之幾,在自己有興趣的範圍之內!

相當數量的書尚未代理,已代理的書又不再印!或許桂冠 巨流 商務等的營運不是很好吧,但是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


若有人與M某相同,而且他手上有M某沒有的書,若能集合一處不知如何呢?

  當然,這是博物館的模式而非圖書館的模式,可惜吧?因為有劃線、加註眉批、在書上撰寫草稿的書籍,圖書館斷然不會收藏。就《館藏發展》所言,恐怕也只有報廢銷毀一途吧!


 等於說為了要將這些冷門書籍留下來,要創出一個小圖書館....


在本文結尾:就本人手上的實體書,期刊電子檔往後再說,就批判、貧困、抗議、革命、罷工相關的書目,羅列如下,在這幾年的範圍之內,以書名-作者(編輯者)-正體中文出版社順序,忽略出版時間序:

 
《駁于連 目賭中國研究之怪現象》 Contre François Jullien   畢來德(他是法國人)  無境文化

《心之拓樸 198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  劉紀蕙 行人



  《崩世代 財團化 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林宗弘 et al.  台灣勞工陣線 (二十年後再來看這本.............)

《啟蒙的辨證 Dialetik der Aufklärung》 阿多諾與霍克海默   商周



 《工作、消費與新貧》 Zygmunt Bauman 巨流 (學校麗文也撤出了,嘉大何去何從?嘉義市要取得學術書籍又該如何?)

《液態之愛》 同上   商周出版(只有第一部分與愛戀有關 故在此仍將其列出)


《散布在華爾街的馬克思》 Why Marx WAS Right    Terry Eagleton(這個人的著作一向難找)


《異化勞動的異話》 孫中興  群學

《革命將至》 The Coming of Insurrection / L'insurrection qui vient /日文有查過,已遺忘 隱形委員會(Invisible Comitte) 或Tarnac10  行人出版


《我抗議 佔領華爾街 改變一切》Sarah van Gelder et al. 廣場出版

《素人之亂》 貧乏人の逆襲!タダで生きる方法  推守文化 (不過在台灣 又比他那樣的生存方式 難度更高= =)


《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 黃鉦堤  翰蘆出版   (很少買參考書來看 然而這本具有專著的性質,Leuhman的觀念受益甚多)


《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 詹明信(他是美國人)  當代學叢 (M某並沒有再拿到其他詹明信的作品)


《概述通俗文化理論》 Dominic Strinati     韋伯 TCS系列

《社會批判與文化》 Tim Dant    韋伯 TCS系列

《社會學的想像》 C. Wright Mills  巨流

《新社會學的想像》 Steve Fuller   韋伯 TCS系列


《當代正義理論》 余桂霖 秀威

《有閒階級論》 Thorstein Veblen  左岸

《通縮來了》「嫌消費」世代の研究  松田久一   日月文化 寶鼎

本來這算期刊,然而整本都買了《哲學與文化》第454期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專題




《批判教育學 臺灣的探索》編者 作者 難選...不列   心理出版社

《批判教育學的議題與趨勢》  Barry Kanpol   麗文文化


《三十周年版 受壓迫者教育學》  Paulo Freire  巨流

《希望教育學 Pedagogy of Hope: Reliving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同上  巨流

現在每當聽聞巴西、智利等地發生罷工,我就會想到在拉丁美洲,還有沒有Freire的傳人呢?


  目前手上所有的資料,幾乎都在英文世界中所發揮的影響力。然而Barry Kanpol也只是草草提到弗雷勒而已-----一如台灣國內期教育刊,草草提他而已

英文出版,早期似乎都從 Graceffo在 Collection Building期刊的文章中來,那是一篇圖書館學的文章。

  而之前我再圖書館得到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作者 Peter Roberts 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
應該介紹了他一生所有的書

猜想,如果還有可能在翻譯他的書,可能會從《心之教育學》(Pedagogy of Heart)或《自由教育學》(Pedagogy of Freedom)先翻譯吧??


希望啊....還有很多作品中文版尚未現世,然而也知道就功效的實用主義之徒也會多加阻擾。至於市面上多半看不到這本,各縣市文化中心應該都會收藏....至少嘉義市文化中心我確認有



  藝術方面與批判相關的 在此先省略掉羅蘭‧巴特:

《阿多諾美學論 雙重的作品政治 》  陳瑞文  五南書庫

 阿多諾也是有好多著作尚未譯出,而且我猜現在不應從《啟蒙與辨證》先讀阿多諾,會有人會失去耐心。

現在在讀那幾篇Constellation的文章,我會希望《最低限道德》《否定辯證》以及教育學很重要的〈Theorie der Halbbilding〉會翻譯出來。

根據這本阿多諾美學論後附錄二,他的全集有二十三冊哪(汗)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論波特萊爾》 Walter Benjamin  臉譜 (少數有再版的一本書.....)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同上  台灣攝影工作室   (這還有可能再版嗎!!!!!!!!!!!!!!!!!!)
事實上是《攝影小史》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2篇的合輯


最後,這雖然看起來沒批判什麼

《眼與心》 L'Œil et l'Esprit  梅洛龐帝的最後作品   典藏出版社 (目前在嘉義只有洪雅書坊才找的到 然而 要有買到原價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