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 12:06:00M-I

敵托邦遠比末世還要可怕 狂牛症的牛肉不如別端出來

即使99%的臺灣人都要餓死,還是不該把我們要說的話吞忍下去。

 就算罵翻 澳航(澳洲航空)仍然可以罷工
  然而在台灣只要罵翻 台灣人就會取消罷工




  就算NBA罷工 歐巴馬總統表示再怎麼想看籃球,也要尊重球員的意見

  然而在台灣只要罷工 台灣人的政府就要當企業界的急先鋒、馬前卒,盡力去滅火、盡可能忽視普羅大眾的意見





  在美國,民眾會自發的把錢從大銀行轉出,警告他們的肥貓。
  台灣人則是把肥貓當成絕對的神在拜,掏心掏肺的對待。

紐約數萬人這麼作。如果不這麼作,銀行哪有想到要改革的一天?!

 某些人很喜歡說沒有「實際」行動就別談、行動了「沒有用」就別講。
孫中山革命,並不是說孫中山一定是拿著手槍才叫革命,不但十二次革命如此、討袁(袁世凱)也如此。

 那他沒拿手槍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也不是說一定要在政治圈活動才有叫革命喔。他一生被逼下野好幾次,那他完全沒權利的時候在做什麼?

答案是:著作、演說主義。

  在某些人的說法,他只是嘴砲。反正只要沒有「實際行動」就一律是嘴砲。什麼叫做知難行易?
(或許現在高中已經廢除三民主義了,然而對於現年20幾歲的人,應該還有印象)

因為盲動太容易被收編了




  誰說一定要馬上收到成效才有資格叫實際作為?他們的說法:「一定要先現實有改變,我才要改變我的思想」

其實,照理說(不是他們的歪理),站在我們這些弱勢者說,正好相反。

  應該要先站穩我們的思想,在去圖求現實的改變!

若是被他們舉幾個特例,我們就開始認同他們的想法若是與其他主張加起來,我們就開始覺得本來的想法可退讓、不重要,那這些主張就不是第一順位,是假的。


  又有一種壓制思想萌芽、成就的辦法,那就是強調成立組織比提出看法與思想重要


 這有個專有名詞,稱為「代議政治」
不是我發明了,光是在書局我就找得到這幾本書。然而一般的書店卻多半沒有進,這也是一大障礙:

群學: 《審議民主》、《談論式民主》(翻譯)
巨流:《審議式民主的理想與侷限》(臺灣人著作)

這幾本書M某當尚未閱讀(也沒預算了), 無法確定是否與現在的論題完全相關。

  Paulo Freire在其《希望教育學》中也一再強調要拋棄「交給代理人」的想法,指出讓民眾從他們自己的日常用語中引導出他們自己的聲音。

  而不可以逃避這一步、習慣性的引用壓迫者制定的言語,這就是他在《受壓迫者教育學(Oppressed Pedagogy)》後的一貫主張。這才是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的真正使命。

而不是國內的管理主義,就算有某些「學者」模仿「新」自由主義咬文嚼字的生出「新管理主義」

他們還是「照規矩辦事」。這才是自以為高尚、自以為了不起。






M某以前說 非樂觀、非悲觀,只要實觀。這種人就是明明痛苦指數破表,還要逼著老百姓樂觀、「改變自己」、「搞好態度」


  一旦成立組織,則組織就會凌駕於構成組織的勞工之上,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認知。
這就是勞工界一直看到「廠場工會」的缺點:以工廠為單位的工會,無法串聯;

被一群嘴上常駐著「改變自己、珍惜、把握機會、爭取績效、充實自我、有態度

  這一群人的心裡很容易分析。
他們之所以不用去看精神分析師的原因:因為他們用「傳教」所帶來的安全感所支持住。

就像羊,在他面前亮出刀子還沒有感覺。基督教特地用牧羊人來比喻基督與傳教士,是很貼切的
 
  如果是牛還是狗的話,牠們會逃跑、反咬、甚至含著眼淚跪著求饒;

  而這群「牧羊人」便洋洋得意,帶著征服感宰了牠們;或是痛罵花錢養你們這些畜牲、竟敢反咬我一口! 以牧羊人來形容他們的心態,再清楚不過。


  Paulo Freire是近代南美洲推動教育的代表,比起巴西國人更對芬蘭、挪威、冰島等國的教育更有印象。然而北歐各國的教育只限於出版界,一到教育界都變成不能說的秘密

看那精美的師生比。

   黃武雄教授早就批評過大班大校思維乃是從國軍複製來的,老師能超越管理而真正教育...那就奇了。現在,中學、小學不在大班大校,反倒轉移陣地換幼稚園大班大校了。

  管理可以做出數據,教育沒有任何指標能看,所以每個老師都拿多會管小孩做自身能力的證明。

我們看歐洲國家會不會容許這種現象吧!就算經濟衰落....就算北歐是我們少子化的前輩,牠們也不會選擇大班大校。
 





  就業也是如此,兩者加起來可說是企圖劣化國人、意圖亡國滅種了!

再重申一次:幾十年來台灣人失業的失業,有企業家伸手救人民嗎?那為何現今有必要救企業?

不必救
政府應該專心顧好新台幣的購買力;老百姓也應專心想自救,不要不動腦筋專想著老路:自以為多付出就會多一份收穫

  企業家不必靠臺灣人的血汗錢(注意,是「血汗錢」而非「血汗」)賺錢,卻用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因此企業家只一心一意要讓台幣能貶多少就貶多少,全然不顧老百姓手上的小朋友購買力愈來愈薄!

 有工作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病患,感激涕零如遇知己,反過來去咬現在還在失業的同類



  在日本,社長、副社長辭職下台走人有如家常便飯,而且不必責任在他

Olympus事件,不會是日本人最後一次的良心。

華人世界,則是盡力找替罪羔羊,不然就是裝沒事等鋒頭過、厚著臉皮;甚至變本加厲

  失業問題無疑是全球性的,然而問題卻在於國人習於目光如豆,不能辨識每個國家的差異:


  只說失業全世界都一樣(還會在補上道德論證:要吃還倒自己賺),

世界120國家,可能只有波蘭(Poland)這個國家是欣欣向榮,沒受到近期金融風暴影響。

我不知道啦。因為台灣三十年前(大約歐美一個世代)也是個「經濟奇蹟」啊

  重點在於民族性。
波蘭的民族性怎樣?也不要把問題只簡化成波蘭人是悲觀還是樂觀。

應該要說在長期被統治(德國、蘇俄)之下波蘭人對於任何要奴化他們的意圖都十分敏感

而台灣也長期被清朝、日據、白色恐怖統治過,為何奴性仍然這麼重?
  不,就M某觀察,在祖父母這一世代奴性還不重,然而到了經濟起飛期間台灣人的奴性突然漲到了高原的地方

  觀察歐洲國家,不是拿來證明「台灣就是這樣,不爽去移民啊」。
  除了我們這塊台灣,臺灣人無處可去,我們只能改造台灣。


《儒林外史》中M某最喜歡五河縣這篇,真是一齣活劇!

我們還可以繼續去搜尋愛沙尼亞等國家的狀況,M某圖書館找到一部《西洋文學在臺灣研究書目 1946-2000》(可惜印度文學並不包含)...文不對題,改日再談。


 總之,各國人民都面臨求職困難,為何他國人可以持有與華人截然不同的思想、吐出不一樣的話?



貪官污吏,也是從文明以來都有。那為何每段歷史都不一樣呢?這已經是範疇的謬誤了。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新型態,我們得以不必成立一個實體。更可以因此避免管理主義的統轄與科層官僚組織

可說是「不需要評審老師,的同儕審查」。

  所以M某激烈批判FACEBOOK的轉移焦點,重新將網路帶回到壓迫者可以操縱的場域:繼續讓未覺醒的大多數人繼續自發的幫助他們打壓同類


  M某不認同社群主義,因為無論如何在大多數認同這個主義的人必定是希望老瓶裝新酒。

公視播了好幾次Michael Sandel的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然而都要強調:

 Michael Sandel不是唯一的正義大師,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社群主義也不會,並且不可能是正義的拍板定案。



  該倒就倒、該封就封。一個也不必救---救了還以為是政府的職責哩!他會回饋社會?

我們都知道全世界經濟都很糟。所以比較國內、外,看清楚勞工處境的差異(重點在差異)比較重要!



  台灣至今最不需要的恰好就是這些「態度」

台灣,還能再有第二波的暴發戶嗎?


  大可以將道德標準設定的像天一樣高,然而重力還是永遠不能夠忽略。

與其拿這些來嚇唬國人、年輕族群「看某某書會失敗、不成功」,那為何不問外國人國外會如此重視這些書?

  除了極為學術的出版社,其餘的不都是看銷售量決定要不要翻譯的嗎?一句「看這種書『沒有用」」,其實就是戕害台灣人的幫兇。



仔細瞧的話將會發現,牠們拿來說嘴的「高度」與「格局」僅能夠在島內逞威風而已。

台灣愈封閉,這群暴發戶心態的話愈有權威性


  而連對岸中國都已經避諱土法煉鋼了,而我們的製造業者:從位居董事、中階主管、乃至基層人員,一致相信
用土法煉鋼可以不必辦教育,卸除辦教育的責任與麻煩


  當今台灣人,或說華人,認為人力都可以換取、換算成其他生產要素,這種思想十分要不得。



教育無用論(而他們只揀取「學歷無用論」,圖個指桑罵槐而已)認為不需要進步。

只要將能支配的人力操到爆,就足以彌補COST DOWN





  昧於親眼所見的事實、昧於明明很輕易就能推理到的事情,只是資本家一句話老百姓就對俗套(羅蘭‧巴特常用這個詞)深信不疑。

  埃及,以及北非各國家的人民革命正是失業的知識份子所引導的

知識份子無論在共產主義,還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優先要剷除、消滅的對象。


   台灣嚴格意義的知識份子到底還在不在,或許就與在這個時代還有沒有人可以證涅槃一樣難解。

只見失業的讀書人到處跑(已經看不到物價飆漲、租屋成本也上升了,只是飢不擇食),而且仍然再忍耐於時局。

不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是像文化大革命般的自我批判
  批判自己,也批判同病相憐者如何的「不努力、不珍惜、不積極、不爭取、改變不了自己、沒有態度、不把握...................................................」


   某些看法、觀點,甚至於一整套理論,你我都曾經在腦海中閃過。

只是我們沒錢、沒勢、沒人脈,沒有打算走入學術界;
甚至於我們之中有些人,去認同這些忽然悟出的想法是「沒用」的,而積極的去毀壞我們的慧根。


  事實上,看清現實、體認出既存於社會中的種種矛盾....乃至於能夠著述立說,難道還需要有什麼遺傳上的條件?
 即使到了BLOG、Micro BLOG、Print On Demand的時代,有一大群人指著下層百姓說「沒資格」出版。

美其名為追求素質的審核....
  令人想起前一個世紀,尼采在病中寫下種種著作,還不是出版了;而民國前一年到初年間宣傳革命的著作,又何時需要經過審查才能出版?




 個人以為,此即是C. Wright Mills所批判的「不自由主義的務實性」。拿這個務實性,不給予人民休息時間,去掩蓋人民真正要腳踏實地去思考的問題。

 去轉移了普羅大眾的心力與注意力,也就是尼采所批判的基督教:消耗個人的心力、使之衰弱、病入膏肓,方便讓效率機械憑依其上、遂行教會的世代不間斷的統

 今日我還不談我認為尼采所說的柔弱問題。



讀書,不是為了表達更非謂了表現什麼「態度」。

羅蘭巴特這本「戀人絮語」不是談怎麼談愛情,不是哲學,而是描寫戀愛中的人的處境(M某忘了是評論家說的?還是他本人寫道。)


女孩子常用「態度」選擇交往對象,然而「態度」如今被我看穿,它其實與其說為不穩定的概念....

 不如說態度只是一個外殼罷了,態度二字,從來就沒指向任何的意義---只是抬出「態度」,任何人都想到:
我應該閉嘴。

而他們知道「態度」就是這麼好用....好似英語圈中還沒發現到態度一出,可以堵盡天下人的嘴


  讀書可以讓我們了解:
哪些事情上個事情的人就提出警告了

哪些事情上個世紀的人還沒批判的;

哪些事上個世紀還根本不可能發生及有問題的;

哪些是明明就有徵兆、這跡象卻被粉飾太平的;

哪些先哲早已經預見到下個世代的下場的?

  現在已經用不著焚書,不必坑儒,只需四個字:讀書無用;或者一句話:
看這種書會失敗喔~會不成功喔!

就可替某些利益團體、階級徵取、換取到源源不絕的奴隸來源.....社會不應開口閉口要「牛肉」,應先觀察牛肉吃下去有沒有得狂牛症...中了只會沒藥醫,還要腦殘



  難道日本坐在電車上的人看的文庫本,都只會是小說嗎?我不以為然。
M-I 2011-11-30 12:15:57

http://www.wretch.cc/blog/karma9205/1940137
這是後來在無名那加上的續卷,原本只想寫個摘要
仍然寫成文章了

Chenchen 2011-11-23 22:28:57

看了心有戚戚焉。
其實您已經把台灣現在所出現的癥結都已經很透徹,
而台灣人總是會有「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存在,
並且還有逐漸增長的趨勢。

台灣人的民族性與鄰近國家相比,
其實凝聚力相對而言是較低的!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傳統社會作祟、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台灣仍有絕大多數的人無法容忍反對自己意見的聲音,
所以很難凝聚向心力。

舉個例來說好了,
別人有的建設、而我沒有,
就會開始對政府喊:「我們是『次等公民』!」
我有的建設、別人沒有,
自我優越感開始躍然而上,
所以「天龍國」一詞便油然而生。

台資企業總是以利益為優先,
「哪邊有錢景、去那邊就對了!」
然後有些企業還和自己國家的同行做為競爭者,
這時候其他國家看準了這點,
於是就坐收漁翁之利了(例如:韓國三星)。

而台資企業永遠不懂得回饋自己的員工(尤其是基層),
頂多只是在每年尾牙耍耍猴戲罷了。

說了那麼多,
我只想表達的是:台灣人有大多數都很「自私」!只覺得自己好就沒事了。

版主回應
向心力低 很容易被政治收編 各個擊破!

有反對的聲音 那至少還是最了解彼此的宿敵(或許漫畫看太多...),但是連了解也懶、甚至去遮止別人了解真相 這就很可恥。

同樣是以利益為優先,格調就有差
只是當知道一堆外商也是外皮台骨後 我覺悟了...

要是我們能像NBA那樣 寧可讓球記破局 甚至失業也不肯妥協的決心,那還有什麼是不成功

今天才得知 太子汽車復工 這又是勞工一大挫敗!

其實何只天龍國 台南國何嘗不是?只是苦了東部居民老是受天災侵害沒人理

彰化雲林嘉義聲音弱到不行而已

人自私無可厚非。
然而上個世代捅了這麼大的債給我們這代扛,還要我們是是檢討自己...現在這些企業哪個不是當年的暴發戶?哪個是真正有才?

該想想下個世代的下場了,我們該學這些下留置及的「態度」嗎?
2011-11-24 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