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4 15:57:33Vincent

In the Mood for Paris

《Parallel》
1789年 法國大革命爆發
1889年 巴黎地標艾菲爾鐵塔竣工
1895年 盧米埃兄弟在巴黎放映有史第一段”電影”
1943年 凱薩琳丹妮芙出生於巴黎
1958年 法國電影新浪潮於焉發展
1993年 奇士勞斯基的三色首部曲”藍色情挑”在巴黎拍攝完畢
1998年 世界盃足球賽法國以3比0擊敗巴西獲得冠軍
----- ----- ----- ----- ----- ----- -----
1900年 我=Nothing
1975年 我在距離巴黎萬里外的宜蘭出生
1985年 我愛上法國麵包的長條白色包裝紙
1991年 我在西洋文化史教科書上看到羅浮宮
1995年 我在大學選修法文為第二外國語言
2000年 我因工作之故在台北第二次看見完整版的”巴黎野玫瑰”
2005年 我即將搭乘長榮BR88班機往西向巴黎直飛



《異床同夢》
也不知道是在多小的時候;肯定是在和爸媽還擠在同一張小彈簧床的小小年紀,我期待著能夠有自主選擇想去的地方的一天。有一天,我長得夠大了,大大的彈簧床只有我一個人睡,用自己汲取來的旅費盤纏,買了張巴黎來回的機票。不要問我為什麼是巴黎,你應該去問問當年那個這麼幼小純真、涉世不深的小孩,為什麼有這麼想逃的夢想、想飛的衝動!



《In the Mood for Paris》
寫這篇短文的此刻,我是坐在羅東運動公園旁的一家餐飲店,時間是10:45P.M.,外面溫度約有攝氏9゚C,How about Paris?相喝酒的念頭終究因為開車的因素而消散,沒有其他客人的週末夜晚,眼前是一對正在練唱”Every Time You Go Away”的雙吉他手。喧擾流動的氛圍、幽暗昏黃的燈下,一杯Latte的旁邊,我...和一顆準備好去巴黎的心情,沒有任何高低起落,共同靜謐穩固地並存著。




初稿完成於2月19日
完稿完成於3月04日


*照片是抵達巴黎的第一天在聖母院前所拍攝的,拜冬天淡季之賜,遊客並不多,否則聖母院四週應該不會是這般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