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3 19:32:39vhvbv51333

成都:一個綠色低碳的城市正在長大

成都三環路熊貓綠道迎來市民觀光。劉陳平攝

詩意棲居
許你一個看得見雪山的陽臺
就在田相和拍下照片的那一天,拍攝者丘寒在郫都區一幢樓的樓頂,拍下瞭當時所有從成都可以遙望到的雪山,並用軟件將27張照片合成瞭一幅超長全景畫卷。貢嘎山、大雪塘、四姑娘山、九頂山等10餘座雪山一一呈現,披著霞光,巍然聳立。
畫卷刷爆瞭朋友圈,“成都雪山”成為那段日子的網絡熱搜詞。“成都,許你一個看得見雪山的陽臺。”在朋友圈轉發瞭這條微信後,市民高敏用這句充滿詩意的語言,表達著期盼和信心。
職業觀鳥人沈尤持續多年觀察記錄成都鳥類。去年他和鳥友們在青龍湖等多個濕地欣喜地觀察到瞭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的種群增長,又觀察到瞭此前從未在四川現身的佈氏葦鶯。沈尤說,這是成都水質不斷改善帶來的驚喜。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成都市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成效明顯。
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空氣優良天數235天,比上年增加21天,是2013年實行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以來達到的最長天數,空氣優良率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比上年上升7位。2017年與2013年相比,PM2.5年均濃度下降為56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達42.3%;PM10年均濃度下降為88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達41.3%。實施水污染防治“626”工程,24個工業園區實現園區污水處理全覆蓋。狠抓城市水生態提升,完成413條中小黑臭河渠和繞城高速內5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建成區內黑臭水體。通過攻堅治理,岷江、沱江等流域水質逐步向好。實施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3座,日處理能力6000噸,隆豐、寶林等7座已規劃環保發電項目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人們的深切期望,守好一方碧水藍天,成都正為千萬成都人的生態福祉而聚力攻堅。

成都三環路熊貓綠道。劉陳平攝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想玲

清晨5點半,東方泛起魚肚白,整座城市還“睡眼惺忪”。在溫江區一幢32層高樓樓頂,攝影師田相和已蹲守多時。他不住地調試手裡的相機等待著一場“約會”,一場天地姻緣的際會。6點20分左右,當240公裡以外的“蜀山之王”貢嘎山出現在眼前時,他震撼得差點忘記按下快門。清晨的陽光“喚醒”瞭潔白的雪峰,一座座連綿的雪山逐漸顯現,被鍍上一層金黃,聖潔而莊嚴。
這一天是2017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作為“雪山發燒拍友”的田相和,把在城市拍攝雪山的高度從海拔6000米刷新到瞭海拔7000米以上。照片很快被發到網上,刷爆瞭成都人的朋友圈。
當城市融入大自然,碧水藍天日日得見,綠地公園開門即是,千秋雪成為窗外慣常風景,詩意棲居的美好生活,也莫過如此瞭。5月18日,成都市環保局發佈《2017年成都市環境質量公報》。該《公報》指出,2017年,全市整體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35天,同比增加21天,如期實現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超額完成瞭“大氣十條”任務;錦江黃龍溪斷面由上年的劣Ⅴ類改善為Ⅴ類,自2011年總磷納入監測評價以來首次消除劣Ⅴ類,提前達到2020年水質考核目標。
剛剛結束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依然被放在民生優先位置。大會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而實現“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等目標。
二十裡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綠色低碳發展,生態本底正逐漸浸潤成都人的新生活,也在重塑一座城市的發展新格局。
一個綠色低碳的成都正在長大。

成都:一個綠色低碳的城市正在長大

台灣電動床工廠 2017年整個夏天,成都人被藍天白雲雪山刷屏,成都也被觀山愛好者稱為被雪山眾神環抱的城市。 劉陳平攝



2017年8月8日上午,成都城西方向又見雪山,從趙公山、四姑娘山到華西雨屏峰,一一展現。楊濤攝

全域增綠
讓綠色浸潤城市的每個角落
湛藍的天空中,太陽頑皮地躲在一大堆雲朵後面,而雲朵仿佛鑲上金邊的棉花糖;這一切,又倒映在寬闊的湖面。湖邊,綠樹婆娑,光影迷人。這是楊戚辛的朋友圈。自從2016年來到天府新區菁蓉中心一傢高科技公司上班,她和同事的朋友圈畫風大多變為瞭“湖光水色風光片”。這其實就是他們公司外面興隆湖的四季景色,8.8公裡環湖綠道,成瞭市民散步、觀光、遊玩、騎行的好去處。而在它一旁,另一個生態“傑作”——天府綠道的一部分,鹿溪智谷綠道也即將開放。
如果說“陽臺觀雪山”是“追峰人”的生態福利,那麼規劃建設16930公裡、覆蓋全域的天府綠道,則讓成都人的綠色生活觸手可及,是成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又一生動新實踐。這條世界上最長的綠道,建成之後,將串聯安逸成都的生活之美。
除瞭天府綠道,充分保護和利用成都獨具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築牢“兩山兩網六片”生態安全格局,深入推進全域增綠,成都交出瞭一份綠色“答卷”。2013-2017年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132萬畝,先後啟動龍泉山脈、大熊貓棲息地、蘆山地震區域三大重點生態植被恢復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9.1%,森林蓄積量達3367萬立方米。全面啟動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2017年建成綠道633公裡。以重現“活水成都、水潤天府”為目標,統籌推進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嚴控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治理率47.5%。加大農田改良力度,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79.5萬畝。實施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強化大地景觀再造,推進100個川西林盤示范建設,打造體現天府“鄉愁”記憶、功能復合的現代林盤院落。有序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全市濕地保有量達2.86萬公頃。
鋼筋水泥的叢林需要綠意的點綴,城市的美好生活少不瞭詩意的棲居。成都以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滿足市民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城市增綠,讓綠色永駐,致力於讓綠色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綠色出行
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傢住南三環外,在天府二街附近上班。每個工作日的清晨,她的出行路線是這樣的:先坐三站公交車到地鐵站,再乘地鐵到天府三街,然後騎幾分鐘的共享單車到公司樓下。成都市民王小敏的日常出行方式,目前已成為大多數成都市民交通綠色出行的常態——用公交、地鐵、共享單車等多種方式,高峰時段避開擁堵、快速到達。
去年,成都獲批成為國傢低碳城市試點,啟動國傢低碳城市試點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以低碳出行為突破口,倡導低碳城市和環境保護全民參與、共建共享。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強力實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計劃,截至2017年底,地鐵通車裡程179公裡、日均客流量320萬人次。大力推進快速公交和微循環社區巴士建設,加強地鐵公交無縫銜接,公交出行分擔率從2013年的28%提升至47%。出臺全國首個《關於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全市累計投放共享單車約130萬輛,註冊用戶數超千萬人次,年減排二氧化碳約6.8萬噸,騎行減排量居全球12個大城市第3位,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不斷優化城市能源結構。2017年,完成建成區和場鎮餐飲店“煤改氣”“煤改電”3968傢,全市清潔能源消費占比55.4%,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聚焦發展綠色經濟,抓住傳統產業改造、環保產業發展、資源節約利用三大重點,積極培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應用場景。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節能環保企業達330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650億元。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建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開展靜脈園區建設和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十二五”以來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9%,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別累計下降29%、35%以上。2017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21%,超年度目標0.21個百分點。
成都用實踐回應減排承諾,著力構建綠色低碳的制度、產業、城市、能源、消費、碳匯“六大體系”。在國際舞臺積極發聲,借助巴黎氣候大會、中美氣候峰會等重要平臺上宣傳成都低碳發展實踐。成功舉辦首屆聯合國人居署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發佈城市可持續發展《成都宣言》,已入選首批“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

成都新市民看綠色低碳發展
“將是成都對人才
最好的吸引力”
2015年,劉毅第一次代表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來成都考察選址。在基坑前,一條小河蜿蜒而過。工作人員告訴他,未來這裡將營造成都最大的人工生態湖,沿湖修建寫字樓。寫字樓裡的白領們,工作之餘放眼便是湖波浩渺,沿湖散步花草連綿。
時隔3年,當初畫下的藍圖早已成真,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也在成都正式掛牌近兩年。同樣是藍圖,這次卻是更大更全面的藍圖,劉毅對總規感到親切又很贊賞:“綠色低碳發展是宜居生活的基石,環境好瞭將是成都對人才最好的吸引力,畢竟我和團隊就是這樣來的。”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位於天府新區興隆湖畔。作為清華大學在西部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二級官方機構,其核心是構築新型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創意創新創業平臺、高端人才聚集成長平臺。2016年3月,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正式掛牌,北京人劉毅當起“蓉漂”,負責研究院引進優質團隊的工作。他回憶,剛來成都時研究院隻有3個人,而現在研究院已引進瞭25支團隊,共287人,大多數團隊的核心人物都源於清華校友,其中兩支還是來自美國矽谷的團隊,都發展得不錯,一傢已成功轉化為公司。“中科院來瞭、北航來瞭、上海交大也來瞭,成都對人才有著相當的匯聚能力。”劉毅說,他們親自參與瞭天府新區的建設,交流時大傢從落戶成都的實際感受來評價,成都的政策、優惠條件和產業環境都對國內人才乃至國際團隊有吸引力。
但他同時也直言,如果成都的生態環境能進一步提升,將會為企業引進人才提供更好的條件。城市總規提出全域增綠、建設公園城市,讓他對成都未來的生態環境和人才環境充滿信心,“人才的聚集和引進是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源動力,一個生態宜居的成都,大傢都願意來創業興業。”



台灣電動床工廠
67AE4E209E146B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