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集--略識四聖之法界
因感報之界分有十種不同,故謂之十法界。止觀曰:「法界者三義,十數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攝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濫,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當體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十法界者:
1>佛法界,為自覺覺他覺行共滿之境界也。
2>菩薩法界,為無上菩提修六度萬行之境界也。
3>緣覺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緣觀之境界也。
4>聲聞法界,為入涅槃,依佛之聲教修四諦觀法之境界也。
<以上者稱之四聖,以下者稱之六凡,亦即三界。>
5>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禪定,生於天界,受靜妙之樂之境界也。
6>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樂之境界也。
7>阿修羅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
8>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惡,受飢渴苦之惡鬼神境界也。
9>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惡,受吞噉殺戮苦之畜類境界也。
10>地獄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惡,受寒熱叫喚苦之最下境界也。
現在來略識四聖法界:
一、[佛法界]非去非來,佛沒有貢高心、沒有我慢心。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無在無不在的,這個法界是所有微塵微塵那麼多的世界,無量無量、無邊無邊那麼多的世界,都是佛的法身。佛在蓮臺上坐著,互相放光動地,耳朵也放光,眼睛也放光,鼻子也放光,舌頭也放光,牙齒上又放光,不但這麼多的六根門頭在那兒放光動地,每一個毛孔上,都是放光動地的。帝網重重,無盡無盡,佛佛彼此交映蓮臺光照無邊。
二、[菩薩法界]是為了尋求佛的領悟而勤勵於佛道修行(求道),更為了別人的利益而作出貢獻(利他),它是一種祈求幸福的生命狀態。大聖人就有關菩薩界曾這樣說過:於六道凡夫之中,有輕自身重他人,以惡向己,以善與他人為念的人。。。於六道凡夫之中」即是說在現實世間之中,與人們一起共嘗痛苦和悲傷,與惡的根源鬥爭,對人們實踐拔苦與樂的菩薩實踐。祈願自他也幸福的,就是菩薩心腸。
到二乘為止,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相反,菩薩界是「為了他人」、「為了法」而奉獻自己的境涯。由於滿心關懷別人和慈悲的心,故此,在〈觀心本尊抄〉有:「不顧他人死活的惡人尚且慈愛妻子,這就是菩薩界的一部分了。」大乘菩薩之十地:
1>歡喜地,為菩薩既滿初阿僧祇劫之行,初得聖性,破見惑,證二空理,生大歡喜,故名歡喜地。菩薩於此位,成就檀波羅蜜。
2>離垢地,成就戒波羅蜜。斷修惑,除毀犯之垢,使身清淨,故云離垢地。
3>發光地,成就忍辱波羅蜜,斷修惑,得諦察法忍,智慧顯發,故云發光地。
4>燄慧地,成就精進波羅蜜,斷修惑,使慧性熾盛,故云燄慧地。
5>極難勝地,成就禪定波羅蜜,斷修惑,真俗二智之行相互違者,使之合而相應,故云極難勝地。
6>現前地,成就慧波羅蜜,斷修惑,發最勝智,使現前無染淨之差別,故云現前地。
7>遠行地,成就方便波羅蜜,發大悲心,亦斷修惑,遠離二乘之自度,故云遠行地。此位即終第二阿僧祇劫之行。
8>不動地,成就願波羅蜜,斷修惑,作無相觀,任運無功用相續,故云不動地。
9>善慧地,成就力波羅蜜,斷修惑,具足十力,於一切處知可度不可度,能說法,故云善慧地。
10>法雲地,成就智波羅蜜,亦斷修惑,具足無邊功德,出生無邊功德水,如大雲覆虛空出清淨之眾水,故云法雲地。
三、[緣覺法界]在有佛出世的時候叫緣覺,沒有佛出世的時候,就叫獨覺,他自己就會開悟,他是修十二因緣法悟道,而凡夫是從十二因緣裡走來的。緣覺法界歡喜「孤峰獨眠」:
緣覺聖賢,孤峰獨眠;
春花秋謝,十二連環。
十二因緣,第一是「無明」。他觀察這個無明:無明緣行,有了無明,就有了行為了,就有「行」了,有所表現了。有所表現了,就有了「識」。識就是分別,行就是個有為法。無明那個時候,也談不到無為,也談不到有為。那時候就是在有為、無為之間,然後有了分別,就有了有為法。有了有為法,然後就有了分別心。有分別心,然後就有這個「名色」,有了名色,一有了名,這就有「名」的麻煩;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煩-業!這就有了「六入」了,這六入就生出一個個的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這六入,就入了。以後就要碰了,碰就是「觸」,這個觸就是個碰,到處碰,碰了之後就有了「受」。這十二因緣,講到「受」。受了,有了領受了就生出一種「愛著」來,就有愛著了。對於順的境界,就生出一種愛著;對不順的境界,就生出一種厭惡來。就因為有這種的愛。有了愛,就有了惡,也就是有了討厭的。那麼對你所要愛的東西,就生出來一個「取」了。怎麼叫取呢?就是得著,就想要得著了。因為你愛,所以就想要得到。你得到了,這就滿自己的這種欲望了。那為什麼要滿足自己的欲望?就因為想要擁有它,所以取緣有,就有個「有」了。因為有這個「有」,你想要得到屬於你自己的。啊!這一屬於你自己的,就有了「來生」。有了來生,又有了「老死」了。所以這十二因緣,就是緣覺聖人所修的。
「緣覺聖眾,孤峰獨眠,春花秋謝,十二連環。」春天萬物發生了,這個緣覺的聖人在這兒就「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他覺悟到這一切的事事物物皆有自然的一種生滅法,他就觀這個「十二因緣」而悟道。
四、[聲聞法界],聲聞有初果的聲聞、有二果的聲聞、有三果的聲聞、有四果的聲聞。這裏邊又分出初果向——還沒有正式證得初果,叫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聲聞者又叫阿羅漢,也叫羅漢。這羅漢,他能以飛行變化、有神通。證果的聖人,他走路,鞋不沾地的,他是在虛空裏頭,甚至於在那個泥裏邊走,他那鞋子都很乾淨的,這是證果聖人的一種表現。
聲聞,在初果要斷見惑;二果要斷思惑;三果要斷塵沙惑;四果也是斷了塵沙惑,無明呢,他破了一點,但是沒有完全都破,沒有完全把無明都破盡了。這無明破盡了,就是成佛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的生相無明沒有破,所以就不能成為佛。四果聖人所修的這種法,就是四聖締-苦、集、滅、道。修行這四諦法——苦、集、滅、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要修這四諦的法門,四聖諦法,要是說起來,是無窮無盡的。這個證果,女人也可以證果,男人也可以證果,證果就是聲聞,就是阿羅漢。好像鳩摩羅什法師他的母親,就是證三果的聖人。
--黑與白--
上一篇:黑白集--無色四天之詳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