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5 14:48:05良叔

12.8

按照慣例我文章都會一修再修

所以建群大概收到我一堆只是改一兩字字或加一兩行的文章了

我想早點寫好了



這禮拜的讀經進度是撒母耳記上第十六章到第二十一章。內容大要是上主離棄掃羅,撒母耳膏立大衛,大衛打敗歌利亞,掃羅嫉妒大衛,以及大衛開始逃亡。

這一段故事應該主日學常常提,大家也應該都耳熟能詳。我在這裡也就老調重彈一番。

撒母耳記的編者在這裡再次強調,上主是看人內心的。在第十六章裡有提到,甚至連撒母耳這個當時的信仰權威都會看人的外貌,還好上主有跟撒母耳說祂沒有選他,
不然也許撒母耳會膏了以利押也不一定。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不管我們在教會這個圈子打混多久,我們都需要上主時時的引導。

大衛打敗歌利亞的故事,我想更是熟到不行。但是我想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常常會像當時的其他以色列士兵一樣,看到環境的困境、現實的不可能,就懷疑起上
主的帶領。我想這是每一個人的通病,只好求上主憐憫,並且扶持我們的軟弱。

這裡有一個主日學會略過不講的地方,就是第十九章18節到24節,聖經的編者要交代「掃羅竟也成了先知」的俗語,這句俗語也許在以色列流傳很久,可是我們聽都
沒聽過,所以反而對於整個交代這個俗語的章節,覺得莫名其妙。不過我們可以從中察覺「先知」這個角色,從掃羅的時代到撒母耳記編寫的時代,在內涵上有很大的變
化,也許在掃羅的時代裡,任何人只要「受感忘形說話」就可以稱做是「先知」,所以如果我們有興趣翻閱一下約書亞記、士師記跟撒母耳記會發現一堆「先知」、「神
人」為上主代言。到了撒母耳記編寫的時代,「先知」似乎有一套權威的傳承,可以發現編者要努力釐清的是,掃羅只是一時「受感忘形說話」而已,並非「先知」。類
似的情節在上禮拜的進度裡也有提到,是記載在十章九到十三節。

在上個禮拜的進度裡,還可以發現一個一般教會也不會提到的東西,就是「聖石」、「烏陵」、「土明」,這個是在十四章四十一節到四十三節提到的。看起來使用
方法跟擲茭差不多。後來也有「牧師」(自稱的)引用這個背景,發明了「聖經占卜」。為什麼以前以色列人可以擲茭,而現在基督徒不行,這真是一個好問題。不過可
以看出,很多人有想要「即時」知道上主的旨意的需求。

我在這裡想到耶穌說的比喻中的一段對話,是「拉撒路的故事」,記在路加十六章十九到三十一節,我想引的是亞伯拉罕與財主的對話,財主希望有人從死裡復活去
警告他的兄弟,可是亞伯拉罕說如果他們連摩西和先知們的話都不聽,就算有人從死裡復活去警告他們也沒有用。摩西與先知們的話指的是,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讀的
經典。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要是聖經都不看,烏陵、土明也沒有用。感覺是蠻沒說服力的,不過想想有許多神棍也許會在擲茭上動手腳,製造對自己有利的擲茭結果來恐
嚇信眾,我想,我們還是乖乖讀聖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