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6 09:50:55Una

認識次元

D=維度 4D的D是維度 也可以說成4度空間,但是我們人類暫時無法研究加上時間例如"瞬間移動"的功能所以我門活在3度空間 詳情請看下列↓

1度空間=線 <1D>

2度空間=平面 <2D>

3度空間=立體 <3D>

4度空間=立體+時間 <4D>

所以(我們活在3度空間~~鬼是4度的!!)



我們都知道:不管我們身處於一維度,或甚至是二維度空間,

我們將無法回頭,因為一旦我們想轉身,就必須有更高一維度的空間的空間。

而若時間不再只是一維度呢?

亦即時間有了面積、體積,甚至是超立體!

前面提過,任何一個維度的東西都無法回頭,除非它們架設在更高維度上,

因為只有架設在n維度以上的空間,才有辦法在(n-1)以下的維度回頭。



其實,一、二、三、四、五、六…度空間,是數學上的「座標系統」,它們是一種「概念」,而並非「實體」的存在(至少,以我們人類前的理解為止);「所謂三度空間,就是指長、寬、高等三維所組成的空間;如果在三度空間中再加入時間的維度,就形成了四度空間」;我們人類在生活中,可以感知到一個立體的三度空間、再加上能夠意識到時間的流動,因此對於第四維的空間-時間,似乎也不難想像,所以我們會將零度、一度、二度、三度、四度空間,用在日常生活的用語中,因為這些是我們能夠以實際的生活經驗加以描敍或想像的。但是,數學中的高維空間,像是五、六度空間,卻無法以我們人的經驗來理解;也不是我們目前的科學能夠很「具體」的解釋的。



-------------------------下面是推翻其他度空間的文章-------------------------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點的空間,都有陽七度空間與陰七度空間,不是物理學家曾相信只有三維空間,即長度的維數、高度的維數及寬度的維數。三維的意思是三個數字讓我們把一切事物放置在從你的鼻尖到宇宙的盡頭。或是愛因斯坦要引入第四維;時間,就是說宇宙由四維組成。這都是物理學者信口開河,口出妄言。

為了理解宇宙的性質,人類不得不特別關注時間。通常人類經歷時間和空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人類在傳統太空中認知的三維空間,是錯誤的認知。通常我們看表時只是感知時間,但不能影響時間。時間的運動總是在同一個方向上進行---從過去到將來。我們既不能讓時間逆轉,也不能讓時間停止,更不能讓時間提前,這是自然法則。科學家把空間和時間用數位的方式描述成一個單元,時空,時間是第四維的。在1905年,愛因斯坦創造了數學原理,即他的特殊理論----廣義相對論,來統一時間和空間。此理論證明一個運行的時鐘比一個靜止的時鐘走得慢。也就是說,一個移動很快的物體,時間過得比在地球上慢。在飛機上,時間的延伸只是億萬分之一秒,這對自然已自在的生命體時鐘,不具有任何意義,然而,這個時鐘不論多精確,是不足以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認知,只是無知的科學家與物理學家的穿鑿附會。

結論:最多到4度空間-->因為愛因斯坦成功讓時間縮短雖然只有一萬分之ㄧ秒~~4度以後都是想像!!



二、.次元



第一至第三次元《三維空間》

所謂“次元”其實可以簡單解釋為事物於一個空間裏面的 層次表現,就好像我們所存在的立體三維空間,裏面所包含的事物都有其本身的質量及體積,而構成體積則要有長 度、闊度與及高度等要素。事物由最初的一點伸延為線"第一次元",然後由線伸延成面"第二次元",再由面伸延成為立體"第三次元"。人類文化上的物理學都建基於這三維空間裏面,但當事物發展到立 體層面(第三次元)後又能否再伸延發展下去呢?

而於立體之上還有更高層次的存在嗎?答案是有的,但是 就需要換一個角度去觀察。



第四次元《時間》



先留意一下事物於立體空間裏面並不是靜止的,就算你座 著不動,你所身處的地球仍然會自轉,繼續環繞太陽而運行,而太陽又是靜止的嗎?你在夏天感到炎熱、 冬天感到溫暖及你能藉著陽光而看得見東西的話那太陽就不是靜止的了。既然立體空間裏面並不是靜止的 話,那麼物件由地點A到地點B,我們應該用什麼單位去量度空間裏的活動呢?答案就是時間了,於第三次 元上更高一級的層次,時間就是事物裏一切活動的証據及指標。現在我們都了解到時間是第四次元,但於時間之上還有更高層次的存在嗎?答案是有的,但就需要再換一個角度去了解。



第五次元《思想》



在探討第五次元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過去的事情呢!所謂過去並不只有昨天的事情,你亦可以回想一下由各種媒體包括書籍、相片及電影等所認識學到的那千百萬年歷史呢! 好了!回憶完畢,現在有一個問題:你剛才所回憶那已知的過去,能否流存到未知的未來呢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即使你不幸死掉了,你的存在及經驗或多或小的經己記錄到身邊的事物裏,而這些事物可以是有生命的其他生物之記憶、又或者是沒有生命的一本書,故此能夠穿梭於時間裏,不受到時間 規限的那更高層次之第五次元就是思想,而所謂思想是基建於經驗之上,我們知道火會灼傷所以會小心這 就是經驗,於生命裏記錄思想與經驗的媒體就是

DNA,而DNA就基建於一個規律之上。至於所謂的“規律” 亦不是生命的專利,世上所有事物都依據這規律而存在,我們和一塊石頭一樣由原子所組成,而第五次元 (思想)就是這“規律”的投射。而現在好奇心又來了!於第五次元之後又是甚麼境界呢?各位現在必須放 棄科學的觀念,從哲學的角度再出發才能接觸那神秘的第六次元。



第六次元《虛無》



自從發現“黑洞”後,我們知到黑洞是由“超新星”爆炸 後 的質 量被引力壓縮至超越臨界點最後向內崩潰而形成,至於超新星就是巨大恆星的最終形態,而中子星 則是由恆星燃燒盡後遺留下的質 量被引力壓縮 成,即把地球壓縮成一粒砂般大的巨大質量!簡單來說 =〔恆星->中子星or超新星->黑洞〕。第六次元的性質與黑洞十分相似,於第六次元的定義裏,一切事物的存在 將變得毫無意義與價值,試想想我們的存在是為了甚麼?這空間又為何而存在?第六次元將會把這一切事 物否定、歸於虛無,就如光不能逃出黑洞的引力導致時間於黑洞之內變得毫無意義一樣,這就是第六次元 的可怕威力,但第六次元的存在是必須的,因為必須有一種力量平衡這一直伸延的事物、思想,防止空間 裏的負荷過大,一但空間的負荷過大,第六次元將會把一切歸於“虛無”,就如恆星最後崩潰形成黑洞 一樣。各位現在還支持得住嗎?很好!我們現在已經非常之接近極限了,但在此之前你必須連哲學的概念 也放棄,只剩下最基本的邏輯理念,才能有機會突破第六次元,感受那最後而又是永恆的境界:第七次元 。



第七次元《無限》



沒有錯!你現在所感受到、看得到、聽得見,你的親人、 朋友、寵物,最愛的唱片等存在的感覺,包括你自己在內都是這第七次元的一部份,之前所突破的第六次 元亦包含其中,簡單來說,第七次元就是一切,亦因為是包含一切,所以往後的第八、九、十....所有次元亦不需要定義,永恆的,無限地主宰全次元。

而能有這能耐,大概可以用一個“祂”來形容這第七次元 了。我們日常被麻醉於生活、學習、工作之下,有空時不妨於有限的生命裏抽一點時間,感受一下這存在的偉大,相信能有不小的收獲呢!

參考資料

www.bud.org.tw, www.phy.ntnu.edu.tw,www.sciscape.org
Una 2007-09-22 09:25:36

哈哈...我也會跳啊
不過因為人比較大隻
跳得比較少
所以 要挑重點跳
:P

♥HaNnah& 2007-09-16 13:53:18

哇!姊姊好厲害喔
看那麼長的文章
通常我都會跳過= =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