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4 00:36:13牛牛
角色糢糊2005-10-13
今天聊到角色理論,呼應了自己目前的狀況,身分轉變角色轉換,辭掉工作停止了社工員的角色,改當起研究生,對研究生這個新角色概念模糊,不知如何扮演。因為現狀如此,所以許久沒放新的文章,還在適應與調適中。
基本需求部份,開學後為配合課堂時間、作業要求、交通尖峰,加上自己對課業學習技能退化、學習速度慢等,直接影響自己在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的期待與實際執行的落差,因此有時下課時已餓的發昏、沒力,經過交通的奮戰,回到家更是疲累、昏睡,夜深了又睡不著…生活作習紊亂、精神狀況不斷變動。而今,仍在外在要求/條件v.s自我的需求/期待中,試圖尋求平衡的可能。就maslow的需求理論而言,我還在克服生理需求的障礙,生理需求未滿足,對於想朝更高層次的需求發展更顯困難。
課業部分,對社工課業學習荒廢已久,寫報告時相當困惑,覺得自己很不會抓重點,第二週上課時發現自己與課堂報告同學摘要的重點似乎不同,有點混亂和跟不上速度的感覺。對於學習技巧及方法陌生,還在摸索自己在研究所的定位與角色定位。個人特質與能力展現上,在放「長假」階段,還無法自在與發揮的感覺。
看到剛畢業的同學對老師在課業上的要求,積極並優先完成。積極參與課外研習、系上志工計畫的學習機會。畢業工作後再任學生的同學,積極詢問課業外的資源,參與課外社工或志工相關學習機會,展現明顯的企圖心。有課業準備的焦慮,仍可在要求時間內做完。在職同學忙碌與疲憊,有人因資料多可彌補,而自信滿滿;有人因工作忙碌,照顧自己身心需求大過功課準備心力,課堂上越顯疲憊。該校畢業的同學,提早與熱烈投入實習或系上老師研究及活動中,忙碌不已。
我則屬於課業學習技巧遺忘許久,有實務經驗,但可專心當個學生的特殊角色。實務經驗仍會影響自己對課業學習及事情理解的客觀性。在學習上,不同類型的同學有不同的學習需求,我還在尋找能契合的學習夥伴,今天獨自在文學院研究室整理筆記,看到情侶出雙入隊,發現空間讓自己可專注,但沒有伴,沒有機會做眼神的交流,想上廁所,有著家當太多的不便。期待在東吳的學習中,能有理念契合,學習方式接近,願意互相交流所學所感的夥伴。(寫完,覺得很像徵友的用詞)
本能的看到同學的不同狀態,似乎是建構自己生活的習慣之ㄧ,試圖要在複雜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歸屬和安全感,才發現自己的特殊性,有類別的區分,隱含著排除的意涵,卻沒有競爭與仇視的意味。相反的,更發現不同類型的同學,帶給自己的是激勵和學習的機會,幫助自己更快適應台北、東吳及研究生活。朝向一種互助、互相扶持、一起成長的社會融合觀。也發現自己是站在更需心學習的狀態下,品味與珍惜著自己現在能念書的機會。
上一篇:第一篇英文200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