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2 16:04:38Column

吳敬璉:中國貧富主因腐敗壟斷

 更新日期:2010/11/02 13:23

(中央社台北2日電)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最近出版的「中國改革」雜誌第11期發表文章「極左極右都危險」指出,腐敗和壟斷是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的首要原因。

他說,這一點,可以從租金總額占GDP的比例清楚地看到。租金總額其實就是賄賂總量的上限。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最近,有許多經濟學家計算過。結果差別不大,它達到了整個國民財富的20%-30%,世界很少有國家達到這個水平。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腐敗活動的規模有多大,也不難想見它對貧富差別影響有多大。

中新社報導,吳敬璉表示,造成當前中國貧富差別過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增長模式的缺陷。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條件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貧富兩極分化時指出,造成分化的原因,在於資本對勞動的比例不斷提高。

他指出,由於主要依靠投資實現增長,它必然使得資本所有者(主要是政府和國有企業)收入在總收入中所佔份額越來越大,而勞動者(包括普通勞動者和各種專業人員即白領工人)的收入所佔份額越來越小。

他認為,還有其他的原因造成勞動者收入偏低。比如,一般工人在工資談判中地位跟資方不對等:資方雖然沒有組織,但往往有地方政府的支援,而工人,特別是農民工則完全是無組織的。在這樣的談判中,與其說是勞動市場決定工資水平,還不如說雙方的談判地位起了決定作用。至於農民收入過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產權沒有得到保護。

據農學家計算,這些年,光是從農民那裡低價拿地獲得的差價收入總額就達到了20兆-30兆元。土地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的大貪官可以說是前仆後繼,層出不窮。一些有特權背景的房地產商也趁機大發橫財。

他指出,現在有一種看法,就是把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籠而統之地歸罪於市場。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由於市場經濟實行按生產要素進行分配的原則,人們的收入差別必然較之平均主義時代要大一些。但是,在平等競爭的條件下,由這種分配方式導致的收入差別不會太大,而且,社會對這種差別的容忍度是比較高的。所以,應該把它同利用行政權力或壟斷地位引致的差別區別開來。

他表示,現在中國也存在另一個怪圈:權貴們太厲害、太霸道了,於是一些人就支援加強政府的強力控制,想以此來遏制權貴。殊不知政府的行政力量越強大,尋租的機會就越多,到頭來還是加強了權貴的力量。這種怪圈跟中國過去歷史上的怪圈一樣,實際上是走不出來的。

他說,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古代中國是一個金字塔型社會,上層是極少數權貴,下層是廣大無立錐之地的農民,所以生長出兩種力量——暴君和暴民。

在當下的中國,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新中等階層正在成長起來。這個階層主要是專業技術人員或稱白領工人組成。這個階層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離開了他們,現代生產根本無法維持,更不用說發展了。而他們是一種保持社會穩定的力量,對現有的社會秩序基本上認可,雖然要求改良,並不希望從根本上推翻。社會基礎的這種變化,給了我們一種希望,使我們有可能走出「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怪圈。

他指出,現在的中國中等階層自身還有很大的弱點:一個弱點,是利益自覺不夠,沒有認識到中等階層作為社會群體的根本利益在於把經濟社會制度健全起來。另一個弱點,是公民意識的缺乏。現在有許多進入中等階層的人,忘掉了自己的公民責任,沒有認識到,如果不能把國家的體制搞好,個人生活取得的改善和進一步提高是完全沒有保障的。9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