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6 14:53:24Column

不下肥、不用藥 80歲老茶樹生成好滋味



更新日期:2010/04/01 15:54
文/盧怡安

 

這棵樹是如此的強壯。由地底穿出數根粗大的樹枝,叢生交纏成主幹,轉而張揚成兩人環抱不足的蓬勃樹形。枝條繁多豐富,每一片巴掌大的葉子,都狂野的往葉尖的方向仰頭延伸。我仰望著它,一棵足足有三公尺半這麼高壯的樹。

這,是一棵茶樹。一棵阿薩姆種,八十歲老茶樹。

不像綠茶廣告裡,那些及人腰部的矮小茶樹叢;反過來的事實是,我的頭頂才勉強超過它的腰線而已。而且,它所立足,賴以生長的那一片土地,已經超過三十年,不曾施肥!這實在太奇怪了。

來到南投縣魚池鄉,在貓囒山上一角,一塊又荒、又老,又不施肥料的茶園裡,我們發現了一個奇蹟:那裡的無施肥土,長出的茶樹卻又壯、又悍。並且,令人不敢置信,這棵茶樹葉子泡出的茶,竟充滿豐甜的滋味。

重新發現這塊荒地奇蹟的人,是梁煌義。他在茶改場的工作,就是栽種不同品種,每天實驗要施多少的肥,加以多少份量的殺蟲劑、殺菌劑,讓茶樹的產量最佳、品質最好。二○○五年,一塊神秘的試驗區,卻改變了他秉以為真的想法。 一天,他被派去巡查單位裡的某一試驗區。那是一塊大約六十年的老茶區,乏人聞問已久,他的任務就是去調查其中還有多少茶樹。當他在老茶區的竹林裡,看到長得和竹子一樣高的茶樹時,他相當震撼:不需要人照料,有的茶樹還是能長得很健壯,能不能找到一塊地,再現那樣放任的管理理念呢?

第一個支持他的,是茶改場一名粗工黃慶泉。他聽說梁煌義在找荒過的茶園,就告訴他在自家魚池鄉五城的山上,還有那樣的地,沒有檳榔,也沒有管理已久。黃慶泉自告奮勇要用梁煌義新的觀念,管理這區茶園:不下肥、不用藥,給予最少的干預,最多就是採摘前的除草。

直至現在,四、五年下來,「荒」地養出來的茶,已經向世人證實,荒,不是茶樹的敵人,相反的,根本是茶樹的看護者。

我們取了貓囒山這塊地二○○七年春的紅茶,邀請著有《清香流動》一書、極具聲望的品茶老師「清香齋」解致璋品茶。沏茶時,湯明亮而清澈。那樣荒、那樣雜的一塊地的出產,泡出來的茶,反而一點濁度都沒有,是會發亮的茶。表面在光線照射下一閃一閃,透著金紅色。注出的茶,經過空氣起了泡沫,一般會很快消散,但它因膠質濃厚,稠稠凍凍,小泡被包覆在內不破,許久不散。

解致璋評此茶湯面有花香,底很厚,濃郁豐腴,酸澀甘甜等味平衡。但單寧強,喜歡的人若加糖、牛奶,味道會非常好。當我們解釋完這種茶的來龍去脈,她贊同這樣的做法,甚至不感意外,認為和無毒蔬菜的韌性、美味,道理相通。「它本身的生命力,帶給我生命力。」她並感性的說。

昂然的立於這片不靠人工涵養的土地中,老茶樹生成好滋味久久不散的茶,向所有人做見證:在一切看似「荒」與「亂」當中,其實存在著上天與土地的養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