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1 11:44:37Column

旱澇相繼,台灣太小,人太多,早已超過自然環境的承載力,政府不能再鼓勵生育

近日台灣旱澇相繼,其實與台灣太小,人太多,早已超過自然環境的承載力有關,政府實在不能再鼓勵生育!

            關於人口政策的議題,所謂"錯誤的決策比貪污還可怕"!因為錯誤的決策所造成民脂民膏的浪費與誤置,有時遠比貪污來的可觀!近來政府一些鼓勵生育的政策與規劃就有此疑慮,令人不敢茍同!

       以已實行的勞委會育嬰津貼為例,竟以勞工失業救命錢的勞工就業安定基金為來源,對面對失業壓力,單身或不再生育的勞工,是極度的不公平,這算不算是對單身或不能生育勞工的剝削與歧視?       

       另外,近日蘋果日報報載內政部研究兒童津貼,打算從2015年起新生兒從0~18歲每月每人發給5000元津貼,以每年20萬新生兒計,首年即須5000*12*20萬=120億,第二年即新生兒加上去年已出生的即二倍為需240億,第三年須120億*3=360億,第四年需480億,依此類推,第18年須2160億!第18年起每年各需編列2160億的兒童津貼!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天文數字!錢從哪裡來?在國家財政日益艱困的今日,徒給人"何不食肉縻"的感受! 

       此外,扶養幼童跟扶養老年人一樣,須耗費龐大的時間,精神跟財力,只會使整體的扶養比惡化而非改善,而安養年長長輩是中華傳統文化孝道,飲水思源精神的體現,但養兒育女若非善加教育,像近來眾多啃老族,不但無法防老,反而拖累整個家庭,社會,甚至國家!而且現今台灣失業人口已突破64萬大關,勞動力早以過剩,故少子化反而能降低未來過剩的勞動人口,而使未來的失業率降低,政府應樂觀其成才對!因此我國人口政策白皮書將兒童視為公共財的觀點是有待商榷的,應把兒童視為公共負擔或責任較為正確,因為生而不養不教,日後可能拖累甚至為害家庭.社會及國家!      

       況且若因鼓勵生育造成一些不適合生育的父母濫生,把生育當成賺錢的手段,卻不願或無法提供適合的養育與教育的環境,只會製造更多的受虐兒與問題家庭,要浪費整個社會與國家的資源為其善後其個人私慾,更嚴重違背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且多生一個要消耗多少的資源,製造多少的污染,尤其由兩個增為三個小孩,住房,用車即都面臨非換不可的壓力,需換大坪數的住家,更換空間較大但更加耗能的休旅車!這完全違背現今全球節能減碳的潮流!      

       再來看全世界人口超過千萬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06年排行:1.孟加拉1023人,2.台灣640人,3.南韓496人,4.荷蘭397人,5.比利時340人,6.日本337人,7.印度333人,8.斯里蘭卡308人,9.菲律賓298人,10.越南256人,11.英國248人,12.德國231人,14.義大利193人,18.中國大陸137人,21.泰國126人,24.法國111人,39.馬來西亞74人,61.美國31人,78.加拿大3人,79.澳大利亞3人來看,台灣人口密度僅次於國土幾乎都是河口沖積平原的孟加拉,但若以台灣適合人口居住的盆地平原僅佔三分之一面積,其實台灣盆地平原的人口密度高達1920人/平方公里,幾乎是孟加拉的兩倍,多可怕的數字!而我國人口政策白皮書所參列的先進國家,如英.法.德.日.荷等國的鼓勵生育政策,其人口密度皆遠低於台灣,且早已邁入人口零成長或負成長的階段,但台灣至今人口仍持續正成長.而且荷蘭更因為財政不堪負荷已停止兒童津貼的措施!所以台灣不但不能鼓勵生育,還要鼓勵節育才對,台灣合理的人口密度應介於荷蘭的397人/平方公里和日本及印度的335人/平方公里之間!       

       經濟學裡有個蛛網理論,對農產品因歉收而價格高漲導致農民一窩蜂搶種,日後因生產過剩而血本無歸,頗具解說力,而用金錢鼓勵生育,亦同樣有導致人口過剩的危機,且日後若像荷蘭停止補助而導致超過其生養能力的家庭,因不堪負荷而棄養兒童,造成的問題將遠比農產品嚴重,主政者不可不慎!      

       由上述可知,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鼓勵生育是鄉愿愚昧而且錯誤的政策,望有識之士能共同監督相關單位停止鼓勵生育的政策,這是一個沉痛的呼籲,望熱愛這塊土地的人士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