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的財政功課 曾巨威:及不及格關鍵在政治人物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120
採訪整理 張淑伶
看未來,要有深度才能抓得住變化的關鍵與問題的核心。站在國家財政的角度,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確是我們很大的挑戰,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因應的辦法。
「社會安全」支出 超過其他項目
台灣早期的政府支出,國防安全占最大部分;後來進入經濟起飛的年代,經濟建設支出變成是最大的;民國80年代後,社會安全的支出已經超過國防、教育等項目,成為國家財政支出最大的部分。
談高齡化社會一定要同時看少子化趨勢。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已經超過5歲以下人口,這個趨勢繼續下去,可以預期,社會福利及醫療照顧等社會安全支出會持續攀升。
由於世代斷層,隨著退休的高齡人口增多,一方面社會生產力會往下降,另一方面政府課不到他的稅,因為沒工作就沒主要收入,而且退休金的免稅額度較高;這一增一減雙向作用,財政短差就拉大了。以國家財政來說,如果錢不夠,勢必得想辦法增加稅收,那麼,錢從哪裡來?
「有能者課不到稅,無能者繳稅」的弔詭
「加稅」本身就很讓人討厭了,全球化衝擊之下,加稅又變得更加複雜和不可行。因為經濟活動的生產要素中,只有土地沒辦法動,其他如人力、資本、企業在全球化中都快速移動,譬如台灣很多資本家移往中國大陸或其他低成本的國家設置公司,那台灣政府就課不到(或課不夠)這些有錢人、賺錢企業的豐厚稅金了。
結果會怎麼樣?政府只能針對那些跑不掉的、社會中較弱勢的低技術勞力或知識不夠的人來加強課稅,造成不公平。這種現象已經在發生,這還不只是國家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社會不公的問題。
租稅改革方向 兼顧公平、魄力、遠見
為了避免稅制不公的情形惡化,租稅必須改革。改革的困難度很高,牽涉到的利益很廣、很複雜,可是又不得不改,所以才會在去年6月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
大體來說,改革的方向有兩個。第一,必須取消不合理的減免、優惠措施,譬如公教人員18%的存款利率、某些企業減免等,這些各式各樣的規定存在於100多種法令裏,所以改革起來很複雜耗時。
立法院今年初三讀通過降低遺產稅,遺產稅是典型的富人稅,降低後對財政收入當然有影響,為什麼我們本來是要為國家找錢,卻弄出一個減少國庫收入的政策?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租稅改革是超乎想像的困難,背後有太多利益糾葛。
提升營業稅 是不得不走的路
第二,稅目與稅收要配合未來發展。我們國家的稅目主要分為「所得稅」、「消費稅」(即營業稅)、「財產稅」(如土地、房屋等稅)三大類,目前最主要的來源是所得稅,但是看其他國家的例子,往「增加消費稅收入」改革是不得不走的路,只是要有配套措施。
歐美先進國家有些營業稅在10%以上,台灣只有5%。當然,如果提高營業稅,民眾一樣會反彈,而且有人會擔心產生通貨膨脹的問題;其實可以讓不同商品有不同稅率,譬如規定民生用品的營業稅率較低,用「差別稅率」來抑制通膨。
解決國家財政困境,任何改革都要付出代價,也會產生新的問題;但是面對全球化影響和社會發展的未來,不得不思考去改變。
全球化當然也有好處,就是使用資源時有更多選擇,台灣也因為全球化而有機會躍升,並在競爭下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今天既然選了一條路,就要集中精力去解決相關問題,可是我們的政治人物太短視,只關心下一次選舉,看不長遠。
健保不漲才是違法
高齡化社會下,健保的負擔更加沉重。現在全民健保的財務壓力很大,事實上當初在法令條文上就預留伏筆,說國家財政有困難時,可調漲健保費。現在健保的保證金早已低於安全範圍,不調漲反而是違法的。
一遇到健保要調漲,立委就開始質疑台北市政府還欠健保局多少錢、藥價黑洞這些問題;一件事情總是有很多面向,暴露出這麼多問題也是好的,可是你不能要求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才准健保費用調漲;台北市政府欠錢問題如果有那麼簡單,編個預算來還錢不就好了?就是沒那麼容易解決嘛!每個問題都很複雜,可是大家不能耗著等國庫乾涸。
稅有分「稅率」和「稅基」,在不調整稅率的情況下,表面上沒有加稅,但可以擴大計算稅賦的基礎(額度)來增加稅收。
同樣地,保險費也有「費率」和「費基」兩種工具可運用。過去健保費只以薪資所得作費基計算,後來則納入不同所得來源(譬如稿費、演講、股票利息等收入)作計算的基礎,這就是所謂「二代健保」的構想;儘管如此,健保仍面臨很大的困難,調整保費是不得不然。
社會變化不是像天災,一場颱風產生的災害立刻就展現在你的眼前,不馬上處理不行。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從「數據」到「事情發生」,政府總是認知遲延;即使早有對高齡化社會國家財政問題的預警,因為對當下執政壓力不大,通常政治人物都不去處理、不想得罪人。
學者就是要幫助政府和人民看見未來,但改變的關鍵還是在於政治人物有沒有智慧。
上一篇: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是一場寧靜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