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為人知的一面
2008/10/16 13:26撰稿:Robert Lenzner
在動盪的金融危機時期,《滾雪球:華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是一本必讀之書。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前資深保險分析師 Alice Schroeder 為這位全球最精明的投資者撰寫了這一富有思想性的私人傳記。
在當前的恐慌時期,巴菲特的表現已經顯示出他將成為一個 J.P. Morgan 式的人物,他使用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庫存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向高盛 (Goldman Sachs) 和通用電氣 (General Electric) 伸出援手,使之免於潛在的破產。許多人認為美國財政部應該在其剛剛實施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計畫中效仿巴菲特在高盛和通用電氣的投資模式(高收益優先股和權證購買普通股)。當然,巴菲特在價值投資以及他半個世紀以來成功幫助他人及自身實現財富增值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正是美國現在可以使用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與過去幾年裏一直支配華爾街的賭場氛圍截然不同。
用 Schroeder 尖刻的話講,這位現年78歲的奧馬哈先知 (Oracle of Omaha) 代表著「冷靜思考和高標準對胡說、愚蠢和荒唐所取得的勝利。」據說,巴菲特將當今的危機看作是一場災難,它需要的遠不止是政府欠完善的干預,這種干預似乎未能將資金送往該國急需資金的地方。我確信精明的巴菲特會覺得這一災難是由「胡說、愚蠢和荒唐」以及那些想要在短期獲得巨額財富的無賴導致的。他們是缺乏耐心的價值投資者,他們現在將整個國家置於危險境地,而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哪個投資者能夠阻止個人以及所有銀行遭受巨額損失。
透過與巴菲特相處300小時、瞭解有關他的獨家報導、採訪其家人以及密友,Schroeder 獲得了有關這一投資天才的鮮為人知的故事、缺點以及其他資訊。它的亮點在於巴菲特的觀點幾乎遍佈每一頁,以其特有而專業的視角坦率而大膽地描述他對所有事物的獨到見解。
這是巴菲特對他的亡妻 Susie 在他生命中所扮演重要角色的描述,在最後25年裏,二人已經分居。「我像發了瘋似的需要她,」他說。「工作中我是快樂的,但我內心卻感到悲涼。她無疑拯救了我的生命。她令我重新振作。是她塑造了我。這完全就好像父母對孩子那種無條件的愛。」甚至在認識 Susie 之前,巴菲特毫無自信,甚至不敢站起身在公開場合發言。他參加了卡內基 (Dale Carnegie) 的課程,希望至少在外表上看起來顯得自信,哪怕內心並非如此。
這種敏感與作者相信巴菲特從7歲起就夢想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巴菲特在7歲時就已經開始閱讀有關債券市場的書籍,他還收集了大量瓶蓋,並把這些瓶蓋數了一遍又一遍。6歲時,他在奧馬哈居住的街區用一個綠色的小盤子向鄰居兜售口香糖,那是他的第一樁生意。每包口香糖他能賺2美分。隨後,他將一箱箱可口可樂 (Coca-Cola) 拆開,在夏日的夜晚挨家挨戶販賣。這些小生意就好像「一個財富雪球中最初的幾片雪花」,Schroeder 寫道。因此就有了書名——《滾雪球》。
而後,巴菲特開始逐漸明白利滾利這一概念。在思忖體重計的價值時,巴菲特告訴作者:「體重計很容易理解。我買一個體重計,並用利潤買更多體重計。不久我就會擁有20台體重計,並且每個人每天都將稱重50次。我想——財富也是如此。利潤的累加——還有什麼比這更加美妙的事呢?」
21歲時,這個自稱聰明的年輕人做了其他任何人都沒有做過的事。實際上,我非常肯定這一點。「我一頁一頁地仔細翻看穆迪 (Moody's) 手冊。將一萬頁的穆迪工業、運輸、銀行與金融手冊翻看了兩遍。每一家企業我都沒有放過——雖然有些公司我只是一掃而過。」
毫無疑問,巴菲特是我們見過的最偉大的投資家。他對資訊有著永不滿足的渴求;他竭盡全力做出正確的決定,積累財富;他本質正直誠實;同時他也具有真正的幽默感,令人愉快,並使人消除戒備。Schroeder 寫道,巴菲特成功的關鍵在於「比其他人擁有更多資訊——然後正確地分析,合理地運用」。
在《滾雪球》(Random House 出版,定價:35.00美元,979頁)中,巴菲特明確同意 Schroeder 在書中描述他在商業角逐中殘酷無情的一面。例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波克夏-哈薩威以近乎拱手相讓的價格被巴菲特接手時,巴菲特「從過去曾是他合作夥伴的賣家手中購買股份,雖然完全合法,但卻並不是十分光明正大的行為」,Schroeder 寫道。回顧過去,許多人因出售股票給巴菲特而錯失了賺得大筆財富的機會,那些未曾出售股票的人如今可以證明這一點。
這本書也存在一點不足,那就是很難追蹤巴菲特40多年來的投資經歷,以從中獲知他得以成為全美首富的秘訣。Schroeder 應該增加一個圖表,讓讀者瞭解巴菲特聚斂財富的過程,並突出強調重要的轉捩點。
《滾雪球》的可貴之處在于巴菲特希望能將他所有的弱點公諸於世。也就是所有關於他的傳記文章都必須忠於事實。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巴菲特無法面對任何人患上重病,有些時候,他甚至無法在密友的葬禮上發言,因為他無法克服失去親近的人所帶來的痛苦和對死亡的恐懼。這位世界首富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弱點。
巴菲特一直是個「吝嗇鬼」,並沒有為他的妻兒或慈善機構提供很多錢。直到 Susie 去世後,他才決定將大筆財富捐給蓋茲基金會 (Gates Foundation)(他和蓋茲 (Bill Gates) 的友誼已成為一段佳話)和子女們的基金會。
書中還講述了他和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發行商 Kay Graham 之間的關係,甚至早在他的前妻 Susie 與她的網球教練男友一起動身前往加州之前,他就在華盛頓社交圈大肆炫耀他與 Kay Graham 的戀情。瞭解巴菲特如何能夠體恤支持比他年長16歲的 Graham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他正是從 Susie 那裏學會這一點的。這遠比他對一家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賤賣且不被看好的公司所做的另一項投資更有教育意義。而當他的姐姐 Doris 因做了不明智的市場投機而傾家蕩產時,他也不願解囊相助,而是說服他父親的信託經理為他的姐姐提供資金——不管怎樣她最終獲得了資助。
這就是多面的巴菲特,他能夠以耐心而又絕對理性的方式投資,充分利用他人遭受的災難,等待時機隨時投入手頭的大量資金——幾乎沒有成本的累計保費,這正是數十年來巴菲特致富的秘密武器。
Schroeder 稱巴菲特很樂意告訴我們投資和生活的價值,他以出書的形式公開了自己的生活,讓我們從中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妨讀一下《滾雪球》,你將受益匪淺。
上一篇:中年失業 他努力考上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