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智力測驗
壹、 前言
智力的定義至今仍無一定的答案,不同的理論學家對哪些特質(及有多少特質)是其所稱之智力的核心有不同的看法。如比西智力量表原編者比奈和西蒙認為智力的表現指的是一種普通智慧能力,以及個體對生活或是社會情境的推理、判斷、實際經驗及環境適應的整體能力之反映。
貳、 起源
1904年,法國巴黎教育當局基於小學低能兒童特殊教育之需要,特別成立了一個研究委員會,探討如何從學校一般學生中篩選出智能不足的兒童,以便提供這些學生更有效的教育。比奈即為此委員會的成員,他主司的工作即是編制一種評量智力的測驗工具。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在1905 年,比奈在第11期《心理學年報》上論述與西蒙研發的新的小學正常與異常兒童的智力水準診斷,之後,在1908年,經過修改和增訂,終於形成了著名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11年,發表了該量表的第二次修訂本。其後由多國翻譯引用,並加以改版。
參、比西量表的特色與修訂
比西智力量表於1905年問世。當時的測驗原型僅包括三十個有關心智活動的題目(如說出實物名稱、比較異同、手眼協調等),以面談的方式施測。此量表隨後於1908年及1911年進行修訂,不僅增加題數且將試題組合依年齡水準編列,使受試在量表上的分數,可以心理年齡(mental age,MA)表示。
比西量表在美國的修訂版有若干種,其中以Terman在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所修訂的史比智力量表最著名且應用最廣。自1912年始,Terman和其同事經四年的研究與修訂,於1916年完成史比智力量表的修訂。此一量表雖修訂自比西量表,但題目更改甚多,有近三分之一是新編試題,而採用的原題項也都經過修改,且重新編列入適當的年齡組。標準化樣本為1000位兒童和400位成人。首次採用智商來解釋測驗結果,施測程序及計分方式都有較詳細的指引。
‧1905年至1916年各版比西智力量表及史比智力量表的特性
出版年代 |
編著/修訂者 |
測驗題數 |
適用年齡 |
修訂要點 |
缺失 |
1905 |
Binet&Simon |
30 |
小學階段 |
1. 評量與判斷、理解及推理有關的能力 2. 數量表,題項依難度排列 |
1. 無標準化 2. 測驗項目排列不當 3. 測驗鑑別度不理想 4. 缺乏客觀的評分方式 |
1908 |
Binet&Simon |
59 |
3~13歲 |
1. 新增新試題 2. 刪除部分試題(特別是只適用MR者) 3. 試題組合依年齡水準編列(依個年齡組正常兒童60~90%通過比例選題),及所謂年齡量表 4. 採用心理年齡觀念(MA) |
1. 尚無適當標準化 2. 各年齡組通過試題未分別計分 3. 低年齡組試題太簡單;高年齡組試題太難 4. 計分及施測程序並不理想 5. 每一年齡組試題數不等 |
1911 |
Binet&Simon |
54 |
3歲~成人 |
1. 刪除部分試題 2. 各年齡組通過試題分別計分(每一年齡組五題) 3. 試題次序變動 4. 詳細計分方法及原則 5. 含成人水準試題 |
1. 問題與1908年類似 |
1916 一版 |
Terman |
90 |
三歲~優秀成人I |
1. 增加新試題 2. 修改部分試題 3. 部分試題位置變動 4. 計分和施測程序部分變更及較有系統性 5. 列有替代試題 6. 嘗試選取代表性樣本 7. 採取智力商數 |
1. 兩極端缺乏標準化 2. 僅有單一測驗題本 3. 標準化不理想 4. 成人心智能力評量不適當 5. 語文和抽象概念試題份量過重 6. 部分試題的計分和施測程序不當 7. 部分試題就1930年代而言太陳舊 8. 部分試題位置誤放 9. 機械性記憶試題給分太多 |
註:資料引自智力的評量與分析一書表4.1,190-191頁
肆、我國比西量表第五次修訂版簡介:
測驗目的、測驗對象、測驗實施、測驗內容、計分項目
一、測驗目的
本量表旨在測量受試者的普通能力
二、測驗對象
五歲~十五歲的兒童或青少年
共分為17個年齡組,5~11歲間半歲一組,11~15歲間一歲一組
三、測驗的實施
1、環境:最理想的環境,是兒童習慣的房間,因為在那裡他感到自由自在;空閒的教室也很合適,即使在這教室的整個環境,有被迫注意的因素,如:走路聲,人群講話聲,但對比較容易膽怯的孩子來說,那反而成為他的安全感來源,因為那是他平時就會接觸到的聲音,且這遠比沒有任何熟悉物的「診斷室」來的好,因為診斷室容易使人緊張,而有可能失去信效度。
2、在場人員:測驗場所如有其他人員,尤其是受試者的父母或是老師,最足以使幼兒分心,若兒童單獨和主試者在一起,他可能會顯的自然些,因為他不用顧慮面子問題,而老師和家長都是孩子生活中的關係和權威的中心,在他們面前總是免不了心理的緊張,但遇到膽怯的孩子,可由母親帶至測驗室,等待兒童適應和主試者關係再離開。
3、測驗材料的安排:主試者應當按照一定的順序放置材料,避免臨時找起來浪費時間也破壞了測驗和協的氣氛,尤其在測驗幼兒時尤為重要,須把材料放在幼兒看不到也拿不到的另一張椅子上,避免幼兒分心。
4、持續的時間:測驗時間太長,必定會感到厭倦,而兒童對測驗的反應差異甚大,所以很難預估所需要的時間,但在普通的情況下,兒童約需75至90分鐘,幼兒約需30至40分鐘,在這樣的時間裡通常不會有明顯的厭倦徵象或興趣的喪失。
5、保持測試的標準情況:
(1)說明書不離手:記憶有時會發生錯誤,對全量表不可以完全單憑記憶,而
應把手冊放在一旁隨時翻閱,有助於回憶,也可避免小錯誤。
(2)計分紙的掩蓋應自然:報說數字或語句時,最好用一塊紙蓋著,這樣顯得
自然也很方便。
(3)不要豎起指導手冊作為和受試者之間的屏風,有些受試者會認為這是一種
侮辱。
(4)紀錄對錯的符號不可用O、X,因為有些受試者會想要看測驗的結果,如
看到自己答錯會造成心理壓力或分心,可用其他符號代替,如:△、◇…
等。
四、測驗內容
比西量表架構及適用年齡
領域 |
分測驗 |
國內版 適用年齡範圍 | |
一 |
語文推理 |
1.詞彙測驗 |
5-15歲 |
2.理解測驗 |
5-15歲 | ||
3.謬誤測驗 |
5-11歲 | ||
4.語文關係測驗 |
8-15歲 | ||
二 |
數量推理 |
5.數量測驗 |
5-15歲 |
6.數列測驗 |
5-15歲 | ||
7.等式測驗 |
5-15歲 | ||
|
|
一、語文推理
分測驗 |
題目 |
特性 |
詞彙測驗 |
圖畫詞彙 口語詞彙 |
*知覺能力 *字詞回憶能力 *口語化能力 *口述語言的理解能力 |
理解測驗 |
42題 |
*一般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理解 |
謬誤測驗 |
1~4題多項單選及指認反應 5~32題口語反應題型 |
*觀察敏銳 *專注程度 *社會認知程度 |
語文關係測驗 |
18題 |
*語文概念形成 *推理能力 |
二、數量推理
分測驗 |
題目 |
特性 |
數量測驗 |
1~12配對及基本加法運算 13~40圖卡口述 |
*知覺辨識 *數量概念 |
數列測驗 |
26題 |
*邏輯推理 *專注能力 |
等式測驗 |
18題 |
*數字關係組合運用 |
三、抽象/視覺推理
1.圖形分析測驗
(1)題目:共有42題。前六題需要將一些形塊安置在形板的凹槽內,其它題目則是以黑白對稱的方塊來組合成幾何圖形。7至24題先是按主試以方塊所組合的圖形模式,由受試另以其他方塊照著併圖;24題後,則由受試照題本上的圖案以方塊併圖。
(2)測驗特性:題形涉及受試者的視覺動作、圖形再認及正確組合型快的能力。方塊組核則涉及視覺動作協調及組織能力、空間推理及部分整體間關係的概念形成能力。
(3)施測及解釋上的考慮:此一測驗有時間限制之規定。
2.仿造仿繪測驗
(1)題目:共有28題,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分是仿造測驗(1到12題),由主試以三到四個方塊示範疊合,再讓受試者仿造;第二部份是仿繪(13到28題),由受試者依圖片的線畫仿繪,仿繪時須依指示在記錄本上作答。無時間限制。
(2)測驗特性:仿造仿繪包括視覺動作及手眼協調能力。偶爾過去的紙筆作業會影響測驗的表現,此外,需要適當的精細動作發展、知覺辨識能立即知覺動作統合能力。
(3)施測及解釋上的考慮:計分較困難,每一個線畫仿繪的題目在指導手冊上皆有十餘項的特殊記分標準,主試者須充分了解並熟悉計分的標準。
3.填圖測驗
(1)題目:共有22題。題目形式是在四個或九個矩陣方格中,僅一格缺陷圖形,受試者須根據其他方格內的圖形及其邏輯圖形關係,從每一題目下列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1到12題的圖形是動物、人物或幾何圖形;13到22題皆是幾何。
(2)測驗特性:涉及知覺推理能力,包括類推、注意細節、專注力等能力皆可能影響受試表現。
(3)施測及解釋上的考慮:每題皆有一正確反應的選項,所以計分較為簡單。對衝動型的受試者而言,可能會因疏忽細節而容易造成錯誤反應。
4.摺紙剪紙測驗
(1)題目:共有18題。施測時,受試須就一張依序摺剪的紙,根據其展開後的圖形,從題目下列的多種選項中則一正確的圖形。圖目難度由一摺一剪問題到多重摺剪,由易到難,由簡而繁。
(2)測驗特性:題形涉及視覺化、空間能力、視覺與空間能力的統合,及對視覺線索的注意。
(3)施測及解釋上的考慮:此一測驗是多項單選的題形,計分容易。此一測驗在鑑別視覺化技巧方面的優劣,是一很好的工具。
四、短期記憶
1.珠子記憶測驗
(1)題目:適用於各年齡,共有42題。測驗材料包括四種形狀的珠子,及圓球體、圓錐體、橢圓體及圓盤體。每一形狀又有三種顏色,及藍、白、紅。此一測驗沒有時間限制。
(2)測驗特性:測驗涉及視覺刺激的短期記憶,以及刑事的知覺與辨識、空間關係、細節的敏察等能力,受試者須有相當的注意力與專注力。
(3)施測及解釋上的考慮:此一測驗的施測較為容易。受試者至少需辨識四分之三的珠子形式,假如受試者未能達到此一標準,及不通過。
2.語句記憶測驗
(1)題目:共有42題。施測方式是主試者口述題目,然後由受試者照著完全正確的複誦。施測時從兩三個字詞組合而成的簡單句子,到二三十個字詞的複雜複合句子,依序測驗。
(2)測驗特性:主要評量其立即回憶及注意力,亦及聽覺短期記憶的能力,包括注意力、專注力、聽力理解及聽覺刺激的處理。此一分數的高低,可能會受受試者語言能力的影響,因此測驗分數若偏低,並不必然是其記憶能力較差。
(3)施測及解釋上的考慮:主試者在口述題目時須口齒清晰及聲音平穩。
3.數字記憶測驗
(1)題目:由數字順背及數字逆背組合而成。這兩部分的施測及記分分開。施測時,主試者須每一數字以一字一秒的速度口述。數字順背有14題,從三個數字逐漸加到九個數字。數字逆背有12題,開始時是兩個數字依提逐漸加到七個數字一題。順背與逆背兩部份的原始分數分別計算,再合併成總原始分數。
(2)測驗特性:主要測驗受試的注意力與短期記憶。
4.物品記憶測驗
(1)題目:共有14題,測驗題本上每一圖卡皆有一物品,施測時,圖卡大約是以一秒一張的速度呈現。開始時,是一題有兩個刺激物,逐加到最後一題是八個刺激物。
(2)測驗特性:主要在評量其立即回憶與注意力,亦即視覺短期記憶的能力,包括注意力、專注力、視覺理解與視覺刺激的處理。此外,受試者的表現會受其對物品認識程度的影響。
(3)施測及解釋上的考慮:主試者要注意受試者所反應的錯誤類型,如雖正確指出物品但順序是不是錯誤的?指認順序是前面就錯或到後面才錯的?順序是全錯或指部分錯誤?指認錯誤時,是不是自己會察覺出來?......等。
五、記分
任何一種測驗的所得的原始分數,解釋上其意義十分有限,因此幣ㄩ接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分數,才能加以比較。第五版的比希量表所得的原始分數可轉換成三種標準分數:
(1)各分測驗的原始分數可以轉換成標準年齡分數,或稱量表分數,其平均為
50,標準差8
(2)各領域的原始分數可轉換成標準年齡分數,其平均為100,標準差為16
(3)全量表組合分數其平均為100、標準差為16,此即為通稱的智商
伍、測驗的優缺點
一、比西智力量表優點
1.測驗形式是基於現代心理學理論及臨床評量的需要而建構。
2.測驗內涵已廣泛涵蓋多種訊息處理能力的評量。
3.主試可依評量的目的及受試的特性自由選擇適當的分測驗施測。
4.具有適性測驗的形式。
5.測驗結果各分測驗分數的合併計算,除可獲得全量表的組合分數外,也可獲得
四項領域分數,在教育診斷上有其獨特的功能。
6.各分測驗的施測方式及測驗材料豐富多變,相當具有吸引力,施測時較易引起
受試的注意及接受挑戰的興趣。
二、比西智力量表缺點
1.依據因素分析的結果,未能充分支持測驗的理論建構,四種領域因素未能從因
素分析的結果得到驗証,因此,在測驗結果的解釋上,只建議作全量表組合分
數的解釋,使診斷性功能較難突顯。
2.標準化樣本的抽樣,與人口調查的變項特性有些出入,特別是社經地位此一因
素的考慮。
3.各分測驗的施測及計分較難。
4.各分測驗原始分數換算為標準年齡分數,與傳統的分數轉換方式不同,在評估
及解釋上較難了解。
陸、比西大挑戰
Q:今天所介紹的評量名稱為?
A:比奈─西蒙量表。
Q:請問比西量表是由哪兩位人物所編制出的量表?
A:比奈、西蒙
Q:請問我國比西量表最新修訂版為第幾版?
A:第五版
Q:請問比西量表的測驗目的為何?
A:評量兒童的普通能力。
Q:請舉出比西量表的二項缺點。
A:1.測驗的施測及計分較難。
2.分數換算方式與傳統的分數轉換方式不同,在評估及解釋上較難了解。
Q:請問比西量表於何時問世?
(A) 1915(B) 1905 (C) 1907
(D) 1910
A:B選項
Q:比西量表於我國的測驗內容為哪些?
(A)短期記憶(B)長期記憶(C)語文推理(D)數量推理(E)社會情緒(F)氣質
測驗(G)抽象/視覺推理
A:A、C、D、G
Q:比西量表為一種真實性評量。
A:比西量表是一個標準化測驗。
柒、結語
比西量表是最早的個別智力測驗,也開啟了智力測驗的先河。現今社會上更是出現了許多的智力測驗,似乎成為一股潮流。
智力測驗是一個評斷的工具,其必定擁有其價值,但這卻未必是一個絕對。當我們看一個人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而非用單一的評量去斷定其成就。
上一篇:二歲以內簡易兒童發展篩檢評估量表
下一篇:幼兒感覺發展檢核表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