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2 19:00:46Kris
寫個故事
寫一個故事,自創或改編。
這是去年寄送給新聞局的創意劇本的感想,是吧,它不完整;時間律上:一天、空間律上:一場、動作律上:一調,如果用戲劇分析的任何方式來檢視都不及格,但它卻獨獨是創作故事的孩子們中最使自己偏愛的一個,醜了點、遜了點、當然也蠻鳥的故事,叫它《四月八日》,大概七分鐘長的故事吧(字數八百七十字)。
事過一年,06年的開始又想寫個故事,仍然是自己生命中的故事,時而覺得這種生命式的寫作挺適合拍攝紀錄片,但正當同學L.Stone的紀錄片沒辦法正視愛情時,自己又何嚐能迎著關於家庭命題的敵人(故事)呢?影像的類型有時成為規避的藉口,戲劇有層薄膜的『類真實』感,成為最佳展演的舞台。
在戲劇中,或者只是自己淺薄的觀影經驗中,親情議題的處理中難免散樸著親情恆長的餘韻(散樸似乎成為偏執愛好的辭彙,出於沙特《存在與虛無》桂冠出版),即便是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秋光奏鳴曲》(The Autumn Sonata)還是恆恆長長的愛恨親情,竟也是如此感人。小津的《早春》到《麥秋》無不是淚潸的催淚劑,最最平凡的,無非是這些淚水。
那麼,把不協調的親情發揮到極致,甚至留個苦痛的結束,這故事會不會有人指責它的無責任制?也不清楚,但不論如何,總得放手一搏,而,它將被封在一個沒有把握的稿紙上,或許有天,將之翻閱像是相片一樣的美麗,也醜陋。
現在想起朋友阿光曾語重心長地說:『你的生命已經可以寫篇劇本,別再寫戰爭的啦!』,當時無意識地回覆:『你的海港人生又何嚐不可?』,而當時的確認真地替海港人生想些故事,若有其事地胡亂拼湊故事,總是玩趣。現在想要動筆寫得卻是阿光預示般的生命故事,害怕的不是誠實面對,我有戲劇羽衣的庇護,但把生命掏空後會不會什麼也沒剩下?是呀,阿光,我問你,現在是這麼回答你,好嗎?
也可能不過是杞人憂天的遐想(這文字組合挺矛盾的,不是嗎?)
生命不可能停止吸收,有溢出而沒寫完的故事太多,筆劃不及思路的疾奔,戲劇羽衣又不敵交戰內心的天人,上述的一堆幾乎都快成為屁一樣的閃過,搞了一晚竟是如此不堪,那麼心態的方式選擇是:那是05年的故事,06年重新開始寫。
於是,所有的故事盡力去收藏它,我不是善感愁容的、不是唯心存在的,這些典藏還是有經濟考量的美術館館藏,規模小了點,在書桌的抽屜美術館,所幸的,是故事連帶感想都在紙上留下走過痕跡。
不管啦!新年還是快樂啦!
這是去年寄送給新聞局的創意劇本的感想,是吧,它不完整;時間律上:一天、空間律上:一場、動作律上:一調,如果用戲劇分析的任何方式來檢視都不及格,但它卻獨獨是創作故事的孩子們中最使自己偏愛的一個,醜了點、遜了點、當然也蠻鳥的故事,叫它《四月八日》,大概七分鐘長的故事吧(字數八百七十字)。
事過一年,06年的開始又想寫個故事,仍然是自己生命中的故事,時而覺得這種生命式的寫作挺適合拍攝紀錄片,但正當同學L.Stone的紀錄片沒辦法正視愛情時,自己又何嚐能迎著關於家庭命題的敵人(故事)呢?影像的類型有時成為規避的藉口,戲劇有層薄膜的『類真實』感,成為最佳展演的舞台。
在戲劇中,或者只是自己淺薄的觀影經驗中,親情議題的處理中難免散樸著親情恆長的餘韻(散樸似乎成為偏執愛好的辭彙,出於沙特《存在與虛無》桂冠出版),即便是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秋光奏鳴曲》(The Autumn Sonata)還是恆恆長長的愛恨親情,竟也是如此感人。小津的《早春》到《麥秋》無不是淚潸的催淚劑,最最平凡的,無非是這些淚水。
那麼,把不協調的親情發揮到極致,甚至留個苦痛的結束,這故事會不會有人指責它的無責任制?也不清楚,但不論如何,總得放手一搏,而,它將被封在一個沒有把握的稿紙上,或許有天,將之翻閱像是相片一樣的美麗,也醜陋。
現在想起朋友阿光曾語重心長地說:『你的生命已經可以寫篇劇本,別再寫戰爭的啦!』,當時無意識地回覆:『你的海港人生又何嚐不可?』,而當時的確認真地替海港人生想些故事,若有其事地胡亂拼湊故事,總是玩趣。現在想要動筆寫得卻是阿光預示般的生命故事,害怕的不是誠實面對,我有戲劇羽衣的庇護,但把生命掏空後會不會什麼也沒剩下?是呀,阿光,我問你,現在是這麼回答你,好嗎?
也可能不過是杞人憂天的遐想(這文字組合挺矛盾的,不是嗎?)
生命不可能停止吸收,有溢出而沒寫完的故事太多,筆劃不及思路的疾奔,戲劇羽衣又不敵交戰內心的天人,上述的一堆幾乎都快成為屁一樣的閃過,搞了一晚竟是如此不堪,那麼心態的方式選擇是:那是05年的故事,06年重新開始寫。
於是,所有的故事盡力去收藏它,我不是善感愁容的、不是唯心存在的,這些典藏還是有經濟考量的美術館館藏,規模小了點,在書桌的抽屜美術館,所幸的,是故事連帶感想都在紙上留下走過痕跡。
不管啦!新年還是快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