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個都在喊團結 藍營真在乎桃園勝負?
年底選舉,藍綠在桃園都有輸不得的壓力;但原有機會在此役奪回執政權的國民黨,近日卻為提名問題鬧得滿城風雨。儘管黨中央及地方政治人物都宣示「團結為重」、「勝選是唯一考量」,但表現出來的卻是「各有盤算」,對外未開戰就先對內開殺。也難怪,外界對藍軍在桃園的選情日感悲觀。
羅智強強行投入桃園市長選戰,是吹皺一池春水的最大變數。持平而論,羅智強仍是台北市議員,未設籍桃園;對黨而言,桃園也不是非靠「空降奇兵」才能勝選的地區,他強行參選的正當性當然會受到地方質疑。尤其,羅智強先前另傳出有意在北市、高雄參選,游移之間,突然跳進桃園選局,要期待地方對他「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換個角度看,參選是黨員的權利,只要依規則競爭,黨中央應該理性看待。黨中央如認為地方有更強人選,就應加速整合,排解可能障礙推出強將,如此才對桃園選民具有說服力。如果無法整合出地方強將,卻讓人覺得黨中央偏心和稀泥,或可能和地方勢力妥協推出勝算欠佳的人選,當然會讓支持者忿忿不平。尤其,主席朱立倫欲以「電話勸說」方式逼退羅智強,揚言「不會辦初選民調」,甚至公開表示地方「不歡迎」他。如此剛愎行事,也難怪羅智強的支持者無法服氣,更別說其他政黨樂於見縫插針了。
地方自治的精神重在地方人民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羅智強要換跑道到桃園,並非不可,但理應先謀求地方支持,而非以菁英之姿空降強取。當年林佳龍就在台中蹲點十年,苦心經營,才能當選市長。但羅智強卻以「圍強計畫」指控中央,墊高自己聲量,又片面揭露「勸退電話」資訊,營造「被迫害」形象。如此操作,將使他與國民黨和地方之間劃下鴻溝。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身兼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固握有強大人脈;但身為主委,就應保持中立推出最佳人選,使自己成為國民黨勝選的「桶箍」。邱奕勝卻拋棄中立,力挺立委呂玉玲出馬,甚至以退黨為要脅。如若呂玉玲勝算很高也就罷了,但根據各家民調,呂玉玲皆敬陪末座。如此一來,邱奕勝不僅無法團結在地力量,反成為分裂與不安的因子,這是他失職。
至於立委魯明哲,是民調支持度最高、可能終結這場在地/空降之爭的人物,他卻一再稱「無參選意願」,欠缺擔當勇氣。立委萬美玲實力也不弱,同樣因顧忌派系因素,而裹足不前。說穿了,都是眼見戰局已被攪亂,只能屈從於地方派系,從而產生「不想蹚渾水」的懼戰心態。試想,如果有實力的地方人物都能當仁不讓,豈會讓一個台北市議員就把選情搞得天翻地覆?
羅智強和邱奕勝皆稱「尊重黨中央」,其他地方人物也呼籲「團結」,國民黨中央則反覆強調「勝選是唯一考量」。這些宣示,對照各人的實際表現,其實都言不由衷。論團結,應該是「一個都不能少」;如今,卻只見「以我為中心」的團結,是個人英雄主義。追求勝選,需運用所有可能方式找出最強候選人;如今,黨卻設下各種條件,對提名方式毫無討論餘地。如此硬碰硬,選情如何樂觀?
朱立倫必須開誠布公,努力化解各種阻障,除協助桃園推出最強棒,並促成各山頭放下心結密切合作。唯有如此,將大分裂扭轉成大團結,才可能迎來觸底反彈的契機。若情況持續惡化,桃園恐將成為國民黨年底選戰的照妖鏡,一敗塗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