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9 18:49:13吉哥

快樂星期天

連續寫了兩篇談TVBS的文字,以及前後超過一百篇的回應,雖然有許多好朋友的鼓勵打氣,我還是必需坦承,真的好累啊!所以,我決定暫時離開戰場,去他的新聞,去他的政治!

不過,這一篇,我還是要寫電視節目,只是,我要談的是輕鬆的綜藝節目。

已經很久不看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迷上華視的「快樂星期天~校園歌喉戰」。

這個早年由綜藝大姊大張小燕主持的華視招牌節目,脫胎而成的新型態,推出以來曾經因為余天兒子余祥銓的事件,引發評審「毒舌」是不是恰當的爭議,但是經過磨合與調整,這個節目顯然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從高居不下的收視率,跟同類型模仿節目競相推出可見一般。

以我自己來說,過去我不愛看綜藝節目,是因為台灣的綜藝節目,充斥著「低級趣味」,損人不利己的對話;想開黃腔卻又礙於尺度似有若無;頻頻拿藝人身材、緋聞開玩笑的欠缺營養;歌手想打歌,必需先玩遊戲被惡整一番後,勉強播個半首……,種種橋段,都讓我覺得厭惡,看了浪費時間也笑不出來,久而久之,就敬而遠之。

其實我很喜歡聽歌,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常看類似「費玉清的輕音樂」這樣的純歌唱節目;前一段時間,公共電視的「周日狂熱夜」,我也很捧場,從范范跟瘐澄慶主持的時代,一路看到現在的黃韻玲跟袁惟仁;直到我注意到「超級星期天~校園歌喉戰」(其實是有點後知後覺,因為人家已經播好久啦),我才發現,綜藝節目可以在尊重歌唱的前提下,把節目做得這麼精彩!

雖然綜藝跟新聞隔行如隔山,但是,畢竟都是電視節目,我可以從呈現出來的成果,反推製作單位的用心程度,每一個小環節其實都不容易。

前置作業,光是和每一個學校的聯繫、籌備,就必須花掉很多時間去溝通安排;整個節目營造出來的競賽感,同學演唱時擔心亮燈的懸疑性,三位評審的專業能力與權威感,後製作時加上剪輯、串接、旁白、片段重複,產生的戲劇性,每一個環節,都讓節目的戲劇張力提升不少,也讓觀眾既可以聽到歌唱演出,也可以參與比賽進行,跟著比賽者一起喜怒哀樂。

我喜歡看到年輕朋友們,賣力演唱、爭取晉級的認真態度(這年頭,不管做什麼,認真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我也喜歡看到三位評審,對於同學們的技巧、情感、詮釋手法的解析與批評(我可以學到一些判斷歌唱好壞的專業技巧,做個更專業的聽眾);我喜歡看到製作單位,用心呈現整個節目的手法(比方說評審講到某個句子唱不好,馬上就會讓你重看一次關鍵片段,有些手法可以讓我們做新聞節目時,偶有啟發);我還喜歡看三位評審的個人秀(他們的口語表達方式、氣氛營造手法,跟實質內容一樣精采)。

所以,不管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這個節目讓我這個學口語傳播、以電視新聞為業的人覺得,既有娛樂性,又具教育性和啟發性。

或許有人覺得,讓同學們承受這樣的壓力太沉重,歌唱一半就亮燈的考驗太直接,三個燈亮就淘汰出場未免沒面子,還有評審的「毒舌」太殘酷;但我認為,現實社會,很多時候就是這麼現實,如果大家為了面子,虛偽做作,客氣來客氣去,明明唱不好還要恭維一番,明明有缺點還要幫忙掩蓋,那麼這樣的文化才難讓人認清自己。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錯了可以改進,技巧不夠可以再磨;天生不是這塊料,早點認清也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幹麻非要當歌手?隨便想我就打出了這一連串的字詞,顯然,我深信誠實面對自己,比虛偽的假面包裝更能夠讓人存活下去。

「歌喉戰」也是一種「割喉戰」,校園如此,職場又何嘗不是?



附註:圖片取材自華視官方網站。(電腦白痴終於會抓圖片了,哈哈)
uesso 2013-05-17 00:48:26

半夜睡不著 ..... 煩!!

brian 2007-04-25 09:53:49

只要不出現李明依的那星期,我都會看。

版主回應
棚外的比賽,都沒有她吧! 2007-04-25 12:28:20
kate 2007-04-25 09:53:43

這節目我從他們在棚內毒舌藝人時就開始看了,一直到走出棚內進入校園,我才真正成為忠實觀眾,因為一直很喜歡三位評審獨到而精闢的評審意見,以及這些青春活潑的學生常帶來的種種驚喜(上一集唱伍佰的你是我的花朵那位,讓我笑破肚皮)。

主播分析的真好,有很多點同樣也是我愛看快樂星期天的原因呢!

版主回應
我還是覺得,精采的節目,來自製作單位的用心。

只是,上週我有一種感覺,那些被剪到只剩幾秒鐘畫面的過關同學,一定很難過,他們那麼努力唱,卻播不出來。

不過,我也了解製作單位為了加強娛樂效果的考量。只能說,電視節目真的還是很現實。
2007-04-25 12:27:23